- 2022-09-27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冀教版生物八上第二章《动物的运动与饲养场所》word教案
第三章动物的呼吸与饲养密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常见的动物的呼吸器官和方式;说出动物的呼吸器官结构和呼吸机能的关系;描述双重呼吸的基本过程和意义;举例说明呼吸与饲养密度的关系。技能目标学会总结归纳知识的基本方法;尝试探究青蛙肺呼吸功能不强,皮肤有辅助呼吸作用的方法。情感目标体验通过自己探究的活动得出正确结论的成就感。教学重点:动物的呼吸方式;鸟的双重呼吸。教学难点:青蛙的呼吸方式教学工具:挂图、鸟的双重呼吸动态模型、图片教学方法:探究—观察—合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地球上的生物时刻都在进行着呼吸,那么它靠什么呼吸?谁能举例子呢?(学生试回答)二新授课对不同的动物有它们的独特的呼吸方式,有它们独特的呼吸器官,它有哪些呼吸方式?一根据课本68页表格,填充几种动物及呼吸器官和方式,归纳总结动物的呼吸方式的类型。①体表呼吸草履虫、蚯蚓、蛔虫②气管呼吸大多数的昆虫(蝗虫、蟋蟀)③靠鳃呼吸鱼类、虾类、贝类、两栖动物的幼体④靠肺呼吸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二实验据机能卡和小辞典的资料:探究青蛙、小白鼠呼吸耗氧量?证明‘青蛙呼吸靠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的特点’现象:小白鼠的耗氧量较大,结论:说明青蛙的肺的功能不强(青蛙的各项活动需的能量较少。)证明方案:1〉把青蛙和小白鼠放在一玻璃中罩内,在阳光下照射;2〉一只青蛙背部涂凡士林,另一只不涂,共同放在生活环境中回答大家谈中的问题三通过比较课本70页的图4-3-2几种无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结构和图4-3-几种有脊椎动物的肺的比较学生回答:说明越是高等的动物呼吸器官的结构越复杂;呼吸的(功能越强大)机能越强四鸟的双重呼吸的概念和意义:①看家鸽的气囊结构②看双重呼吸的动态模型演示仪③概念鸟每呼吸一次,空气就两次经过肺,并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较双重呼吸。④意义提高了摄氧能力,可以满足长时间飞翔所需要的能量。五动物的呼吸与饲养密度:为什么饭店的鱼缸内,时刻充灌一种气体(氧气)?学生回答二者的关系;饲养密度过大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只有饲养密度适宜,才能充分活动体质健壮。六学生谈体会从这节课中我学了不同动物他们的呼吸方式有独特的方式;例如:蚯蚓用体表呼吸与用鳃呼吸等越高等的动物呼吸结构越复杂,呼吸机能越强,因为呼吸器官发达了;比如:养殖动物要注意饲养密度。七作业72页第1题;70页2、3题。课堂反思记录:本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实际举例活动得到较好的表现,各个同学的发言积极;但有少数学生对耗氧仪不理解,有待于老师帮助解决。\n第四章动物的体温与饲舍温度辛桥中学生物教师王文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体温及恒温、变温动物的概念;说明变温动物与恒温动物调节体温的方式、行为;举例说明温度环境对动物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影响。技能目标使用不同方法测家禽、家畜的体温;尝试探究的方法,完成鱼在水中选择最适宜的温度的实验。情感目标关注饲养场的禽舍、畜舍温度为生产效率的影响。教学重点:变温、恒温动物的概念;调节体温的方式。教学难点:恒温动物体温恒定的原因教学工具:挂图、文字资料、图片教学方法:探究—观察—合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引入新课我们经常在秋后中午看到很多苍蝇,但在夏天的中午阳光暴晒下很难看到它,为什么?二新授课一同学们将课前测得的体温及录入表格说明了家鸽、狗的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较小;而青蛙随外界温度变化较大。(不同动物与其外界环境温度密切联系)从而得出动物的体温(定义、测量部位)变温(冷血)动物恒温(温血)动物二同一类的不同种的动物有其最适宜的温度(利用课本上的探究式样和机能卡中的资料)做完后回答大家谈中的问题。学生1鸟类、哺乳动物受影响小;学生2家鸽的更高些,飞翔时需的能量较多,双重呼吸提供充足的氧。三调节体温的结构:通过自身的产热和散热结构达到相对的平衡①恒温动物的结构有:产热(肌肉会产热;消化系统提供充足营养、护膝旺盛氧、呼吸的实质)散热(排泄‘尿、汗液、二氧化碳、水蒸气’;体表被毛或羽毛保温良好)②不同体温的动物有所差别:马(37.5℃—38.2℃)水牛(37.0℃—38.5℃)鸡鸭(40.3℃—41.7℃)③外界温度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有影响:例如冬天气温低家畜生长慢,鸟类有迁徙,分布少三实际用环境温度对饲养动物生产效益的影响,阅读实际用举例说明:鸡舍13—24雏鸡32—35四学生总结本节学到了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它们各自调节体温的方式有所不同,主要是恒温动物有完善的调节机制例如产热的结构五作业78页想一想六课后反思记录通过本节教学,我个人为体温恒定的动态过程是本节难点,要结合实际生活例子,使其知识被化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