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农民工子女思想道德建设初探
班主任论文之农民工子女思想道德建设初探 近年来,由于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我市,为我市经济的腾飞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其子女在我市各学校的就读问题。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公办学校,使得笔者能近距离的观察农民工子女的方方面面。小超是笔者班上的一名学生,家境富裕,父母在本地开了一家舞厅,工作很忙,无暇照顾他,总是给他许多钱作为生活费。他经常请同学吃饭,上网,打桌球。经常打架,不遵守校纪校规。小威也是笔者班上的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没有一门功课及格的,家中很贫困,自卑感较强,发生过离家出走的先例。…… 总之,这些农民工子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农民工子女由于居住不稳定,流动性大,父母文化层次相对较低,且忙于打工等因素,对子女监护不到位,另外城乡之间的观念和经济差距给农民工子女教育也带来了一些影响,给学校管理增大了难度,造成了学校管理不力,甚至脱节。由于多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致使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学习行为习惯和生活行为习惯也存在问题,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早期教育未跟上,很多农民工子女未受过学前教育或学前教育质量无保障,起步相对较低,文化基础差;二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听课效果差;三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特别是课外作业,知识消化差;四是大量农民工本身文化层次和个人素养等因素决定其教育子女的方法、观点、手段等有一定缺陷,教育环境差;五是放学回后,接触的人和事相对较杂,层次较低,家庭环境等因素,学习环境差;六是家庭收入较低,能给子女创造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有限,经济条件差;七是城乡差距致使学生从小养成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未能及时纠正,行为习惯差;八是受应试教育和少数学校、教师重智轻德的思想倾向的影响,对这部分学生的关心不够,社会关爱差;九是学校和教师因与家长联系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家长对子女关心不够,与学校和老师的联系较少,家校沟通少,造成了对学生的管理不到位。由于上述种种因素,使不少农民工子女逐渐形成了自卑心理,性格内向,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对自己缺乏信心,经常处于情感欠缺状态,影响其人格健康发展。这种状态下,学生很容易被网吧、游戏厅、录像厅、不良书刊等不良文化吸引,排遣心理压力,进入这种环境后,由于自身辨别是非能力有限,又受不良文化的影响,很容易沾染社会不良习气,形成不良心理。 加强农民工子女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一、教师的作用非常明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今天,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师们过多的强调“授业”,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传道” 。如果教师(特别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班主任),能花费一些时间,经常与农民工子女聊聊天,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他们排忧解难;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和社会活动,如开展 “养成道德好习惯”、“争奖章、做准备”等内容丰富,形势多样的教育活动,以此来加强理想道德教育。经常能够多一些鼓励而不是斥责;多一些同情而不是鄙视;多一些耐心而不是烦心。那么,我相信农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素质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二、学校也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校应彻底摒弃对农民工子女的歧视。第一,在得奖方面,农民工应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 第二,在取得贫困补助方面,农民工子女也应取得同等的权利,在这方面,我校多年来一直做得不太好。第三,加强学校、社区、家庭的联系,建立教育网络,共同管理。第四,利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等社会组织,共同关心和帮助“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 第五,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及时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减少了身心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和学生的思想压力;第六,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提高学生家长素质,改进教育方法、手段、观念。第七,深入调查,摸清“农民工子女”的有关情况,建立人头档案,分类指导;第八,发动师生多关心“农民工子女”,同学之间一对一帮扶,老师定点、定人联系“农民工子女” 和家庭,及时了解有关情况,给予关心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克服自卑心理,融入班集体; 三、政府、社会大有可为 第一,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具体明确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关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职责。 第二,政府应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鼓励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 第三,政府应加大投入,建设学生宿舍,尽可能满足有寄宿要求的“农民工子女”,便于学校加强管理。 第四,建立社会帮扶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经济扶持。 第五,政府有关部门,群团组织,社区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