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童心上烙下了一个个“文化印”
班主任论文之童心上烙下了一个个“文化印” 烙上“文化印”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毛海鹰文化是什么?伽德默尔说:“也许我们知道文化和自己息息相关,然而倾自己之所知也不见得足已讲出文化是什么?”龙应台女士则经典表白:“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而我更赞同:教育境界是在忘却了在校学习的部分或全部之后还剩下的本领,而文化就有这样的功能。 ——题记 作为班主任,我常在反思:现在的学校,现在的班级呈现了什么给孩子们的现在,又留下哪些文化的烙印给孩子们的将来呢?围墙、粉笔、讲台以及周遭的种种环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是否也可以传承文化呢?答案是毋庸质疑的。班级应该是这样的场所,它充满科学之理性,闪耀人文之精神,又洋溢着文化之芬芳。一个班级就是一桌文化的盛宴,孩子沉浸其间,咀嚼、品味、消化、吸收……让童心烙上文化的印痕,让思想闪烁文化的光芒。鉴于这样的认识,我在班主任之路上且行且思,搭建一个个广阔的平台,试图构建和谐的班级文化。一. 打造“制度文化”,规范孩子的言行。图片选摘—— 姓名 周次 储蓄项目 储蓄金额(以小红花的形式表现) 我爱写作业 我爱读好书 我爱记诗文 我爱我“家” 这是我们班每周人手一张的优点储蓄卡,每个对应的栏目背后都有非常详细的条款说明。就比如“我爱我的‘家’”这一栏目就包含了以下这些条目。1.在劳动中表现积极,每次奖1朵。2.遵守班级纪律,受到表扬者每次奖1朵。3.乐于助人,尊敬师长者,每次奖1朵。4.课堂上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肯定和表扬的每次奖1朵。5.课堂上积极发言受到老师表扬者每次奖1朵。6.主动积极为班级服务,每次奖1朵。7.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或为班级争光者,省级奖5朵,市级奖3朵,校级2朵,班级1朵。 8.在个人卫生(自己座位附近的地面,桌面,抽屉等)抽查中表现突出奖1朵。 …… 细读这些条目涉及了热爱劳动、遵守纪律、文明礼仪、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我们班的孩子经过几次民主讨论之后确定下来的,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在后面的践行过程中,我却深深感受到这些来源于学生的规则渐渐成了我们班的一种制度文化,对于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主管理起到了非常好的导向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既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班级管理的重要途径。班级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讲也表现为制度文化。只有使班级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才能使班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也只有在班级管理中注入以人为本的文化内涵,班级管理才能民主化、人性化。切实把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的要求体现到班规班纪中来,把班级发展理念、价值取向融入到班级制度中去,并结合学生特点,形成有鲜明班级特色的学生行动指南。在内容上要注重针对性和操作性。但说到“制度”,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想到那些冷冰冰的字眼,我一直觉得小学生的班级文化制度应该换一副面孔出现在大家面前,除了语言的表述之外,形式也很重要,若能让学生喜闻乐见,岂不更能深入人心?所以我受银行储蓄的影响进行了“优点储蓄卡”的评比活动,将各项制度与它有机融合,受到学生的喜爱。 二. 打造“节约文化”,培养孩子的习惯。教师手记——镜头一:“这支铅笔是谁的?”我高举着一支掉落在地的铅笔问到。然无人应答,我信手往讲台的盒子中一放。没几天后,我蓦地发现已有满满一盒的“孤儿铅笔” ,有的才刚开始使用。镜头二:一节美术课刚结束,我走进教室,用剩下的卡纸将两只垃圾桶装得满满的,仔细翻看,不难发现里面有一半左右的卡纸是完全可以再利用的。但孩子们在抛弃它们时显得那样理所当然。我在思考如何不着痕迹地应对。晨会课上,我以“铅笔的自述”和“纸的自述”为题宣讲了它们的来之不易,然后像变魔术似的拿出两个纸盒,只见上书三个醒目大字“百宝箱”。在大家好奇地注视下,我讲解它的作用和垃圾的分类情况,并选出了“管理人员”。在我的督促和几名“管理员”的共同协管下,写过的作业本,用过的包装盒,喝过的饮料瓶都成了“宝贝”被分门别类地收集起来。一星期之后,我们竟有了5元钱的“收入”。孩子们士气高涨,不但教室里的废弃物万分珍惜,有的带来了家里的废品,有的主动在校园里拣起了垃圾。 自古以来“勤俭节约”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节约”似乎已经渐渐成了让人遗忘的角落。正如街头一位中年妇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现在的年轻人啊,真是浪费,天还没热就整天开着空调,晚上不开着灯就睡不着觉,吃饭非得上饭店……”这比比皆是的实情让人担忧。放眼现在的小学生也是浪费成性,攀比成风,非名牌不穿的有之,非名品不用的有之,且使用时随心所欲,决无半点敝帚自珍的念头。有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曾感言他的好习惯都是在幼儿园里养成的,的确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自然坏习惯也会贻害无穷。因为久而久之,“浪费” 会滋养出懒惰、贪婪。作为他们的启蒙老师,我深感有责任在孩子们的思想中绷一道“节约”之弦。“百宝箱”只是我打造班级“节约文化”的一个起点,有了这好的开端,我打造班级“节约文化”的手脚也就彻底放开的。根据孩子的实际,经过酝酿,我班以“节约光荣,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为口号的“节约行动”在家校的联合行动下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行动计划吧。1、节约每一粒米。合理饮食,做到每顿不浪费,饭菜不随意倒掉,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适时适量供应零食,尽量少吃零食。2、节约每一滴水。合理使用水资源,提倡一水多用。避免大开水龙头,用水后要拧紧水龙头,避免水龙头滴水现象。在家提倡使用脸盆洗脸洗手,洗漱时应缩短用水时间,洗拖把抹布等卫生用品时不要过量用水,提倡废水利用。3、节约每一张纸。不随便扔掉没写完的作业本和纸张,能做草稿纸的要留着做草稿纸,养成双面用纸的好习惯,不浪费任何一张纸。4、节约每一度电。在光线充足时不要开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随手关灯,人走灯灭,人离扇停。外出时关闭室内的各种用电设备,彻底杜绝“长明灯”现象。5、节约每一分钱。提倡生活节俭,把握好吃穿用度。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适度消费。对于超出孩子生活必需的文具、玩具、衣物等消费品,把握好尺度,不要给孩子奢侈的吃穿用度。6、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合理废物利用。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减少一次性物品(如纸杯、筷子、塑料袋等)的使用。尽量利用废弃的一次性物品制作简便的创意手工,班级定期举行评比活动。 活动开展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明显地感觉到孩子们的转变:爱惜纸张,不乱画、乱撕、乱扔的多了;洗手后随手关好水龙头的多了;不向家长要零用钱的多了;不吃零食的多了……随之而来的是班级的环境变好了,学风变纯了。在孩子人生的起步阶段,习惯养成阶段,我们不妨在班级中创设节约的氛围,让孩子从点滴小事做起,学会节约,学会做人。当节约成为一种习惯,美德就已经占据了心灵,在童心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让他们的一生受益匪浅。 三. 打造“体验文化”,触摸孩子的温情。学生感言——1.我今天当了一回小老师,又是管纪律,又是批作业可把我累坏了。我原来还以为当老师挺舒服的,我听说还有好多的事因为我不会做,还没有让我做呢,什么备课啦,上课啦,学习啦……这么多事情,我们老师可真辛苦,可是想到学生们在自己的帮助下学会了很多知识,我就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2.我当了一天的营业员,为了给顾客介绍产品,我的喉咙都说哑了,因为不能坐凳子,一天下来,我的腿也是又酸又麻。可是妈妈说没有营业员,顾客怎么能买到自己喜爱的商品呢?我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这是怎么回事?且听我慢慢道来。在与很多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孩子“眼高于顶”,如果你请他们谈谈理想,大家不约而同:科学家、工程师、大款……看,如今的孩子对身边普通人的生活关注得太少太少。这应该引起我们这些班主任的警惕了,于是以“角色体验” 为主打的体验活动在我的精心策划下展开了。孩子亲身体验到了参与的快乐与辛劳,也就获得了更多的真情实感,这要比我们老师单方面的说教奏效得多。我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亲身实践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参与中体验普通人的生活。于是班级中推出了“生活五味瓶”活动,比如让他们当一段时间“售票员”、“记者”、“营业员”等,在扮演这些角色的过程中感受他人的心情、责任和辛劳,从而形成尊重他人、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列举几个具体方案吧: 当几天“父母”——让他们利用周末在家扮演一天“父母”的角色,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打扫房间、买菜、做饭、照顾老人等具体事务,体验父母的辛苦,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自理能力。当一天“老师”——每人轮流当一天班主任老师,并且适当给予他们一些“特权”,比如,检查同学们的作业和工作的完成情况,批评、表扬同学的表现,安排班级工作等,让他们在当“老师”的实践中体验组织活动、维护秩序的重要性,当老师需要那些方法和技巧,师生间应如何相处等,明白尊敬师长的道理,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增强集体责任感。当一周“记者”——班级成立了一支小记者团,在教师节前一周,制定好采访计划,采访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了解他们从教的一些体会和经验,并将采访的录像在全校转播。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会深刻体会到记者工作的特点、作用,知道如何做采访,在采访老师的过程中也能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老师、理解老师。……在实践中育人,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大优势。“体验教育” 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它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开展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孩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体验活动,帮助孩子们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在开展各项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孩子们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好多,懂事了,体贴了。“体验”让孩子不只生活在不见风雨的“温室”里,成长在不知疾苦的“蜜罐”里,对生活有了多种“初体验”,心灵在这样珍贵的体验中,释放出脉脉温情。 三、打造“生命文化”,滋养孩子的心根。课堂点击——老师:孩子们,当你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你们的妈妈就已经在为你们付出了。下面由冯一书的妈妈说说她怀宝宝的过程。家长:当我刚刚从医生那儿得知自己要当妈妈的时候,我激动极了,为了让宝宝在我的身体内生活得好一些,我要比平时多吃食物,还要注意休息。可尽管这样,我还是很不适应,刚有宝宝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觉得特别难受,老想吐,有时东西刚吃下去就都吐掉了。宝宝渐渐长大了,我的肚子也越来越大,走路也不得不慢下来,上楼梯也觉得累了,下蹲、睡觉等一些简单的动作都累得我气喘吁吁的……这是我们班“生命课堂”上的一幕。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珍爱生活、珍惜生命”应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必须让每一个孩子从内心深处有这种理解和认知。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怎样将“生命” 这样一个厚重的话题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呢?我觉得应该把生命教育与主题教育活动、班队活动、节庆活动相整合,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我费尽思量终于找到一个突破口:学会感恩。一个感恩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一定是呵护生命的人。以“感恩”为主题“生命文化”打造过程进行得有声有色。设立“感恩节”:“孩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母亲节——幸福的日子”,“重阳节:尊敬老人是美德”,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和需要在这些日子里选择一天作为“感恩节”,在这一天为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布置爱心作业——每天为父母长辈们做一件实事。设立“聋哑日”、“肢残日”让孩子们在切身的感受中体会健康的可贵,生命的可贵,感谢生活对自己的恩赐,爱护身体,珍惜生命。应该说教师对于生命的态度以及对于学生的态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个体,把提高学生生命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关注点,那么生命教育就自然蕴涵其中了。所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把实施生命教育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在班级中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从生活中捕捉生命教育的契机,是班级打造“生命文化”的通途。四、打造“书香文化”,夯实孩子的底蕴。班级回放——书柜里整齐地排放着各种各样的课外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海底两万里》……适合孩子阅读的各种课外书、杂志、报纸琳琅满目。孩子们或端坐在桌前津津有味地阅读,或捧着书围在一起眉飞色舞地谈论,真是个个不亦乐乎。书柜边的“书香园” 三个字生香活色,仿佛让整个班级都弥漫着浓浓的书香。书籍是文化的载体,让孩子从小在书海里徜徉,浸润在书文化里,何愁他们的心灵不美?何愁他们的个性不丰富?“与书为友”能够夯实师生的人文底蕴和审美修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让孩子回归到阅读的本真中来,使阅读成为师生最为自然的生活状态,让师生亲近书籍,在阅读中实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对话,为师生精神的成长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班级”、打造一种有自身特色的“书香文化”已经迫在眉睫。 幸好,我们已经在行动。1. 制定班级读书计划,推荐读书的篇目。2.准备一学期要读的书:2——3本。3.征集读书口号。4.建立班级图书角:由孩子们自由捐书和从图书室借书相结合。5.每天早晨诵读经典或背诵诗歌。举行“诵读会”。6.开展“故事会”活动,至少会讲课外书中的两个故事。7.鼓励学生在游戏中背书,发明各种背诵的方法,申请“专利”。8.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9.设“好书交换日”,提倡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10. 评比“读书明星”。“行走在亲子共读的路上”家长信的发出,“经典诗文的诵读比赛”的举行,“学生与家长同阅读照片”的展出……都让孩子的阅读在家庭、班级的大环境中有了浓墨重彩的背景和极其和谐的氛围,孩子们当然也就乐在其中,读有所获了。大张旗鼓地打造“书香文化” 能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逐渐让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丰富自身思想,吸收民族文化的精髓,成为了更富有智慧的人。阅读让孩子的生活自此有了底蕴。就这样,我引领着我的孩子们一步步地走来,在童心上烙下了一个个“文化印”,我和孩子们正在厚重的班级文化的熏陶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他们也将变得越来越有文化,有智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