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心得)之促进英语课堂“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城乡一体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心得)之促进英语课堂“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城乡一体化

英语论文之促进英语课堂“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城乡一体化 ‎ ‎  摘要: 本学期我被派往珲春市杨泡满族乡小学校支教,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小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词汇量少,语法基础也较薄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将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课堂实践,提高课堂40分钟的质量。‎ ‎  关键词:支教  农村小学生英语教学   “ 以学为主 当堂达标 ”‎ ‎  城乡一体化 ‎  由于工作的需要,本学期我被派往珲春市杨泡满族乡小学校支教。在这里,我看到了和城里完全不一样的教学环境和教育对象,每个班级十名左右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家长文化素质的差异及对学习的肤浅认识使我感到“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也要实行城乡一体化。以此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差异,以实现教育的真正公平。‎ ‎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在我市已经轰轰烈烈的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了,本学期我在所支教的学校依然推行这种教学模式。所谓的“以学为主”‎ ‎,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老师提出的教学目标以及学前指导,进行看书、练习。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老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所谓“当堂达标”就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进行严格训练,形成能力。“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学模式最主要的就是:学生是主体,在知识的学习中主要以学生自学、学生讲解为主。但有我们有的老师总认为自己不讲讲,学生不会,不自己讲讲,学生总结的不全面,这就错了。如果学生总结的深度不够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师“引导”这个工作没有做好。就需要我们在“引导”的内容上下功夫。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可能比老师想得全面。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学、探索、实践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宗旨就是尊重学生个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结构,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载体,确保了学生当堂完成作业,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  我们现行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排大体分为三种课型:对话、课文和单元复习。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这一教学模式适合于词汇教学、对话教学和课文教学。下面我谈谈在自己在英语教学中,是如何把这种教学模式在英语课文教学中应用的。‎ ‎  在英语课文教学中应用”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打破了教师读一句翻一句,讲解一句的整体思维。我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采取三次”先学后教“,最后”当堂训练“。‎ ‎  一、”先学后教“环节 ‎  我通常分三次进行:‎ ‎  第一次”先学后教“是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理解大意。具体操作如下:‎ ‎  1.先学:学生听一遍或两遍录音以后,回答一至三个浅层问题。‎ ‎  2.后教:指导学生回答问题,一般是让后进生回答,让中等生更正。假如难度大我就让学生谈论一下,如果仍然解决不了的,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点拨解决。‎ ‎  第二次”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读课文,深层次理解课文大意。具体操作如下:‎ ‎  1.先学: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关注学生自读情况,进行行间巡视,鼓励他们质疑问难。‎ ‎  2.后教:学生自学后,让学生回答理解性问题。尽可能让后进生回答,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并判断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一个问题我让多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对都不会的问题,我才开始点拨。‎ ‎  如在教学名词的词性物主代词的使用时,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学生对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掌握必须准确熟练,才能区分开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词性物主代词的异同点。首先我将事先准备好的代词再次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问、答、译、比等方式的交际原则,使学生明白了各类代词的正确使用,然后用旧词填新曲的方式将代词表格编成一首歌,两分钟内,背诵表格人人过关,接着我走下讲台随手 ‎ 拿来各种衣物进行师生间的对话。最后将对话编成歌,对名词性物主代词进行小结:‎ ‎  T——This ruler is my ruler.‎ ‎  S1——This ruler is mine.‎ ‎  T——That ruler is your ruler.‎ ‎  S2——That ruler is yours.‎ ‎  T——Whose ruler are there?‎ ‎  S3——They are his and hers.‎ ‎  T——Whose are there rulers?‎ ‎  S4——They are ours and thiers.‎ ‎  第三次”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划出不懂的语言点。具体操作如下:‎ ‎  1.先学: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把不懂得知识标出记号。‎ ‎  2.后教:自学结果指导小组对自学过程中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学生可以查阅资料,看课后的注解。组与组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讨论后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难以理解的短语、句型或者语言点,就必须做适当的点拨,举例,归纳等等,并板书要点,但是不能盲目的大讲特讲,点拨要点,以不脱离教材为根本,不增加学生的负担。这个环节我有的时候也变通一下,让学生把不懂得知识点写在黑板上,当然也是尽量让后进生写,然后让中等生或者尖子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我们在应用这个课堂教学模式时,不能死板硬套,要学会变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二、”当堂训练“环节 ‎  我一般根据课文的内容采取口头训练和笔头训练。‎ ‎  1.口头训练:口头复述课文或者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采取同桌互查,抽查,如果课堂时间紧,课下让组长检查。尽量做到当天的任务当天清。‎ ‎  2.笔头训练:出一些跟课文的知识点有关的习题,检查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通常出一些”汉译英“、”句型转换“或者”词语运用“等习题进行当堂训练;也可以听写重点句子等方式进行检查。‎ ‎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分层推进,人人都有练的机会,学的主动,学的轻松。两级分化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教学得到良好的效果。‎ ‎  然而,只追求课堂实效,而忽视作业延伸,显然是不行的。在英语方面,传统型英语作业仅仅停留在“课堂强化”表层,如听磁带、朗读、抄单词、听写。一成不变、毫无乐趣的作业只会严重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他们英语学习之路中的挡路虎。机械式的让学生抄写英语的单词和课文,反复的进行做练习,这些传统式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学生缺少了自主性,压抑了学生发挥的潜能,学生的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当然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减少了。每个学生各方面都是不同的。如果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用“一刀切”‎ 的方式,那么达到的效果也就是:“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这样的情况。“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就是这样的道理。这些都是与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  为了满足每部分学生的情况,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根据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等进行了作业设计,并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设计成A、B、C三类。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想完成的作业,增加了作业的弹性,多了选择的空间,也多了主动的权利。‎ ‎  三、用写作进一步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现在的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英语基础,但一旦打好了基础,有的学生就感到自己的英语进展缓慢,满足不了自己的发展。在班级中还是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会用这样的想法。实际上语言需要在反复应用中才能掌握扎实,这种过程是潜移默化的,但学生目前体会不到,很容易陷入“学习静止期”。要想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颇为困难,我就培养他们运用的能力。既然现在的英语作业中有出现写作,那么我就对班级中一部分学生先进行渗透,他们了解自己的情况,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整体的运用。“写作”‎ 是属于A类作业的,选择做这些作业的学生,他们基本都是班级中英语学习的佼佼者。在做这部分作业的时候,他们感觉到了愉快,得到了满足。‎ ‎  例如在教:Unit6中,书中的人物为了聚会,打扮自己,同时给予评价。我给学生设计了以下三类作业,让学生自选一题。A类作业是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英语作文,Talk about your clothes; B类作业是简单概括一下本单元的这篇文章,并串成一篇小文章,这些在课堂上都进行学习和讨论过,只是进行简单地整理; C类作业则是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这样的作业设计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也能从中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尤其是两头的学生,这两种学生在教学中我认为是最需要智慧和经验进行有针对性教育的,抓住典型,以点带面,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  四、让学生探究,进一步了解英语文化 ‎  英语与其它学科不同,缺乏语言环境,所学知识无法最大程度再现。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机会,指导学生进行目的明确的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比如,六A中出现了很多的节日名称,比如说是: Halloween,Drangon  Boat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等,这些都是西方的节日,这是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资料去查询有关节日的来历,节日的庆祝形式等。在第二节课上,学生们分享着他们获取的各种知识,他们谈论着“圣诞大餐” 。外国人在圣诞节必须吃得痛快。所以圣诞大餐极为丰富,包括猪肉、烤火鸡、圣诞布丁、圣诞碎肉饼……‎ 等等。家里每一个人都有一份礼物,连仆人也有,礼物都在圣诞节的早晨分赠。有时逢唱诗班逐门逐户唱圣诞歌时,他们也会被主人请进屋里,招待茶点或赠予小礼物。 而“万圣节大餐”更是奇特,在万圣夜这天,不少家庭都在大门口的阶梯上放上杰克灯(也就是南瓜灯笼),在“不请客就捣乱”的孩子们在奇装异服、戴着面具的同时,手里也会拿着一个杰克灯。由于杰克灯的样子并不吓人,而是非常滑稽可爱,加上南瓜庞大的身躯,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学生了解了这些节日的内容后,在上课的时候,会用英语激烈的讨论,学生有了兴趣,学习也就轻松快乐了!当这一课结束时,让学生简单用英语说或者写一段节日的内容,他们也就更乐意接受了。‎ ‎  五、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英语,进一步生活化。‎ ‎  学了就要用。在现在的生活中,有很多都是和英语有关的。例如在学了go shopping后,可以让学生到超市中去寻找英语的踪迹,学生们找到了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crest(佳洁士)等大量的英语信息,从另一种渠道体会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如果让学生准备一个“English采蜜本”,将自己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长期坚持的话,收获是很可观。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长见闻,还能培养他们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  学生的作业需要教师用一颗坦诚的心灵去欣赏,而不能只用一双忙碌的眼睛去观看。用心架起师生互动的桥梁,成为每个学生和教师之间心与心的对话,这样坚持不懈,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定能双盈!‎ ‎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而教育的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城市中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带到农村去,与当地的教学现状相结合,让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享受到同样的师资力量的同时,也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的整体、全面、协条、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与农村教育的双赢!‎ ‎  参考文献:‎ ‎  [1]。《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3月刊 ‎  [2]。《教育心理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  [3]。《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6月刊 ‎  作者简介:张荣梅 女 1977年3月1日出生,珲春市第八小学校,小学高级教师。一直从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面的研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