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家长会发言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前家长会发言稿

中考前家长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今天的家长会,我要和大家探讨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中考来临前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一个是升入高中后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中考来临前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 在中考前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要以孩子复习应考为中心,通过孩子、学校、家长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孩子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针对这一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交流。‎ 一、这一时期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一时期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种是成绩一贯不理想的人:没有明确的目标,或目标不高,缺乏动力,没有时间紧迫感,自暴自弃严重,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马虎应付甚至抄袭、不做,午睡不睡,还影响别人;另一种是想好好学习,但学习不得法的人:或三分钟热度,毅力不够,一遇拦路虎就放弃,其实还是学习动力不够;或不重视各课知识的系统梳理,做到融会贯通,以一胜百;或不注重彻底弄懂平时的练习训练上做错的题目,做查漏补缺的工作,而是老做无用功;或是平时只顾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去深入钻研,遇到不懂的问题不去及时请教老师,喜欢与其他同学对答案,或者只满足于听老师课上来讲解,似懂非懂,能力水平得不到提高。或压力过重,一味用功,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不会休息,往往上课无精打采,这样事半功倍,得不偿失。‎ 二、在最后阶段,我们家长该做些什么呢?‎ 根据各自孩子的特点,一是分两步走;二是从三方面入手;三是四项注意。‎ ‎1、分两步走:一是腾出空来赶快了解一下孩子目前的学习成绩、思想动态,然后对症下药,帮孩子拟定合理的时间表,并陪他学习一段时间,让他感到马虎不得,感到再不认真也说不过去,切不可简单粗暴;二是中考期间不加压,让孩子心情轻松、自信、健康,保持最佳发挥状态。心态平常中考门槛轻松过。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在温馨、宽松的氛围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2、三方面入手:一是思想上鼓劲帮孩子建立自信:明确目标,相信孩子的能力。成功的关键在于为与不为,肯定孩子这段时期的表现,一定能实现目标;二是生活上贴心照顾:这段时间孩子思想高度紧张,精力高度集中,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劳逸结合,保证较充足的睡眠,实现学习与休息的良性循环,如果晚上开夜车,白天倒没精神,只能导致功课没长进,身体也垮了。这个时候,家长也要关心孩子的起居饮食,调整好生物钟;三是心理上热情疏导:‎ 中考是一次基础性的选拔考试,试题难度不会太大,绝大多数情况下可准确反映孩子平时的学习水平。要告知孩子不必过分担忧中考时会出现意外失误,发挥不了自己的正常水平。只要像平时一样,认真、努力就行了。同时要告知孩子,考试不是命运大决战,也非人生终极点。在重点高中招生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名落孙山是很正常的事,这决不是耻辱。即使这次考不上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也可以,只要自己肯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多得是,成才的坦途仍在。有了坦荡的胸怀,树立崇高的志向,做好考得上和考不上的两手准备,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只要孩子能情绪饱满,临场不乱,思想上没有包袱,就能应试自如,取得理想的成绩。‎ ‎3、四个注意点:‎ 一是切忌期望过高。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爱把“至少要考580分”、“一定要上公费一中、一定要走择优、一定要进前二十名等”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殊不知这样做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让孩子愈发悲观、焦虑,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孩子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因此,对家长来说,首要任务就是正确了解孩子的状况,接纳孩子的现状,不提不切实际的要求,你不妨告诉孩子:“只要尽到最大努力就行了!”‎ 二是切忌制造紧张空气。为了给孩子督战助阵,有些家长刻意制造出“一级战备”的考前状态,如请假在家做“专职后勤”,晚上绝不打开电视等等。其实,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压抑、烦闷,“透不过气”来。明智的做法是,家长该干嘛就干嘛,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事件,如夫妻吵架、邻居冲突等等,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 三是切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能让考生把现有水平发挥到最佳程度,在考前阶段,家长对孩子要鼓励、肯定,不要动辄批评、指责。当孩子某一次考前测验失利时,一味责骂只会让孩子更加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这时,家长最好多与老师、孩子沟通,共同找出失利的原因,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失利的阴影。‎ 四是切忌唠叨。在孩子复习迎考期间,一些家长总爱在孩子面前反复念叨“你要加把劲啊!”、“你一定要考好呀!”等等,这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加重思想包袱。有这唠叨的功夫,不如给孩子讲讲笑话,让他的神经放松一下。‎ 三、帮助学生进入考前最佳状态:“适度紧张”。‎ 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考生的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考前心理不外乎3种情况:一种是过度紧张,一种是满不在乎,还有一种是适度紧张。前两种情况都不足取,只有“适度紧张”才是最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考生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锐,答题准确。‎ 提醒学生家长:学生能否“适度紧张”和家长的期望值有直接的关系。不同的学生家长要采用不同的办法:‎ 一是针对满不在乎的:他们的表现往往是目标不高,缺乏动力,没有时间紧迫感的。要引导他们三中公费虽然可以轻松考上,但要想进入实验班没有好的成绩是进入不了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班和普班在很多地方是不一样的。‎ 二是针对过度紧张的:他们的表现往往是目标过高,压力过重,一味用功埋头苦读,每次模拟的成绩都在一中择优边缘、配额边缘,还有想要进入前二十名的考生,要帮助他们适当放松(例如在复习间歇跳10分钟绳,散散步,听听音乐,晚上看看新闻),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升入高中后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一、要明确这一代子女所面临的三个特殊问题。‎ 一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问题。‎ 咱们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原来是一家几个小孩一起抢着争大人的宠,现在是一家六个大人要争、要抢小孩的宠了——家庭结构变化了。而我们却还在用过去成长经历中形成的观念来教育现在的孩子,孩子自然难以接受。‎ 咱们的孩子是几乎都是在电视机、电脑前长大的孩子。可以说电视的时代是没有童年的时代。在电视机和游戏机前长大的孩子,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慢慢地,孩子向父母关闭了心灵的大门,增加了与父母的矛盾,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 进入高中阶段更是如此,想要自立的时候,又懵懵懂懂的刚接触社会,具有强烈的叛逆性,他们不愿与不理解他们的老师沟通,更不愿与不理解他们的父母沟通。‎ 家长要充分理解,咱们的孩子是第一代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这代人是最辛苦的,既要满足应试教育又要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因此面临很大的压力,很容易有心理健康问题。‎ 二是家庭教育落后的问题。‎ 我们国家的家庭教育非常落后,特别是咱们的家长没有这一代小孩的成长经历,加上家长没有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现在是市场经济了,社会发展节奏太快了,咱不研究学习家庭教育,咱就跟不上孩子的成长步伐。‎ 三是我们的教育制度。‎ 我们国家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可是我们的教育制度非常滞后,到现在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下的人才需求来培养学生。‎ 由于以上几个特殊问题,家长和教师都感觉到现在的孩子难教。‎ 二、针对这些问题家长应做些什么呢?‎ 我觉得针对这些问题家长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做好准备。‎ 第一方面:家长要转变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孩子的智力教育主要靠老师,家长辅助;品质教育主要靠家长,老师辅助。不能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老师身上,对学校的期望值不能太高,你要主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为什么把转变观念放在第一呢?因为“二十一世纪,家长的观念就是孩子的起跑线。”你的观念都不超前,你的孩子将来怎么能成功呢?为了便于大家记忆,我讲个故事,《猫抓老鼠的故事》。‎ 有一天,猫追一只老鼠,这只老鼠迅速跑回洞里去.没有被猫抓住,其它老鼠很敬佩这只老鼠:“哎呀!你到底是经过锻炼,现在连猫都抓不到你了。”  这只老鼠很得意。猫在外头气得喵喵直叫,叫了半个小时,猫不叫了,又等了一个小时.外面没有声音了,其它老鼠就跟这只老鼠说:“猫已经走了,现在我们可以出去了。”这只老鼠说:“不能出去,现在猫的技能也提高了,不能上它的当。”它们就没有出去,结果又等了一个小时,外边传来了狗的叫声,这只老鼠说:“现在可以出去了。” 为什么说狗叫了就可以出去了呢?因为通常狗跟猫是不在一起玩的,狗在猫就不会在;而且俗话说,狗抓耗子多管闲事。于是,这只老鼠就带着其它老鼠出去了。没想到,刚刚一出老鼠洞,就给猫抓住了。老鼠想,我死是死定了,不过我要问问这只猫是用什么计谋抓到我的。你看这只猫怎么说的:“都什么年代了,21世纪了,我不换两招我哪有饭吃?我多学了一门外语就成功了,那个狗叫是我学的。”‎ 猫为了求生存都会改观念、换手法,人的教育,不与时俱进能行吗?‎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节奏实在是太快,这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好处多多。但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同样,这个世界对孩子诱惑的东西也实在太多。‎ 现在社会上不良风气越来越多,中学生网恋,沉迷网络游戏,沉迷色情网站,中学生早恋,因条件优越没有抗挫折能力,缺乏实践能力……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光靠一个老师不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不受不良风气的侵噬。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家长还是按计划经济下的观念,认为把孩子养大就行了,把教育孩子的事全部交给学校,这样肯定教育不好孩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家长不亲自参与孩子的教育是不行的。‎ 所以说,要想孩子成才,你必须主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因为,社会好不好你是不能把握的,学校的老师好不好你也不一定能把握,你唯独对你自己是可以完全把握的。你不能把自己孩子这个宝压在别人身上,只要你的教育方法好,你小孩无论碰到什么样的老师都不会坏,碰到好老师就会更好。‎ 那家长如何掌握好的教育方法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学会与孩子沟通,学习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在这里我可以向大家推荐几位教育名家:教孩子学习方法学魏书生;家庭教育方法学陈忠联;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学孙云晓。那如何与孩子沟通呢?这是我今天要与大家交流的第二个方面。‎ 第二方面:要学会与现代的孩子沟通。‎ 就目前看,大多数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主要体现是一少一多:做父亲的与孩子沟通一次,很少超过四句话;做母亲的与孩子沟通,一句话要三遍以上。有专家给中国的父母总结,最多的话是:别看电视了、别老玩游戏了、赶快写作业、不好好学习能考上好学校吗?考不上好学校将来有好工作吗?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你将来喝西北风啊?各位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准备一个录音机,家长一方在训孩子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就打开录音机,也不用多录,就录一个星期,然后找一个地方放你们两个人听听,不把你们两个人烦死才怪。‎ 家长无法跟孩子沟通,究竟是谁的责任?看看以下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几种方式,你自然就有了答案。(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几种方式:)‎ 第一种,指责埋怨型的沟通。这种当爸爸的比较多。‎ 第二种,迁就讨好型的沟通。这种当爷爷奶奶的比较多。‎ 第三种,打岔啰嗦型的沟通。这种当妈妈的比较多。‎ 第四种,超强规范型的沟通。这种当领导的比较多。‎ 我们提倡的是平等和谐型的沟通。‎ 那怎样才能与现代的孩子平等和谐的沟通呢?陈忠联总结出了家长与孩子沟通“六要”、“六不要”、“六个秘诀”。提供给大家作参考:‎ 亲子沟通“六要”。‎ ‎1、要经常为孩子找出优点,并能具体说出孩子的优点。‎ ‎2、要时常对孩子表示信赖,并告诉他:“你一定行!”‎ ‎3、要尊重孩子的感觉,积极倾听孩子的需要,并能真诚表达父母自己的感受。‎ ‎4、要让孩子有发泄情绪与谈论感受的机会。‎ ‎5、要常观察孩子的需要与期待,使他常处于愉快和满足的状态中。‎ ‎6、要与孩子—起谈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亲子沟通“六不要”。‎ ‎1、不要在情绪高涨时,急于与孩子沟通或讨论问题。‎ ‎2、不要把工作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 ‎3、不要太过急躁,因为急躁容易使问题更加严重。‎ ‎4、不要先判断是非对错或与孩子互相怪罪,因为这也于事无补。‎ ‎5、不要用批评、指责的语气(以言语或是肢体暴力管教)。‎ ‎6、不要说出‘你真笨”、“你不好”、“你傻呀”等话语。‎ 与孩子沟通六秘诀。‎ ‎1、给他机会。2、能进能退。3、潜移默化。4、缩短距离。5、疏导情绪。6、知足常乐。‎ 经过专家的研究,沟通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看看你的孩子是在哪种情况下成长的:‎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能;‎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充满自信;‎ 赞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爱人爱己;‎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把握目标;‎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会对别人多一份关爱。‎ 另外,要想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个办法是:“从孩子最好的朋友谈起,从招待孩子最好的朋友入手,也许因此使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那要想做到这些,我们做家长的还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前面已经说过,因为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得太快,孩子在接受新鲜事物的过程中,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人的步伐。网络上流行的孩子们的一些用语足以说明了这一点。有的学生把不懂网络知识的父母叫做“菜鸟”,意即新手,自称为“老鸟”。当代家庭教育在他们的口中竟成了“菜鸟”教育“老鸟”。譬如“蛋白质”这类看似不雅的网络名词(“蛋”乃笨蛋,“白”乃白痴,“质”即神经质),大人根本不解其义。可见,学习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多么重要。这也是我今天要与大家交流的第三个方面。‎ 第三方面:学习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方法一:教孩子学会感恩,养成孝敬父母的习惯。‎ 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他才会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感激父母之恩的孩子,也才可能懂得感激知遇之恩、提拔之恩。懂得感恩的人,他心里才会装有别人,别人心里自然会有他,他的交际面自然宽阔得多,他今后的人生也才可能走得顺畅。‎ 记得看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年,在家里就因为一点小事和妈妈顶撞起来,离家出走了。当他在大街上晃荡了一整天,肚子也饿得不行了,而口袋里却没有钱,实在走不动了就在一户人家门前坐下来休息。这家的老奶奶看见他疲惫不堪的样子,就扶他进屋,还给他下了一大碗面端给他吃,这孩子实在饿坏了,就毫不客气的一口气就把那碗面吃光了,然后,他深深的感谢老人救了他。老人简单的了解了这个孩子的遭遇后说:“你是一个善良、也懂得感恩的孩子。我今天只是给你下了一碗面,你就能对我这么感激,可是你真正应该感激的人还是你的父母,从小到大,他们不知为你下过多少碗面,为你做了多少比我更能表达关心爱护你的事……”老人的话还没说完,这孩子就双膝一跪,感谢老人的教导,然后飞快的跑回家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很多时候,受恩时间越久,越容易忘记,所以受人家一顿饭则感激不尽,若是吃久了,就会生起好吃不好吃的想法。当孩子已具备了某些做事能力,而做父母的还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后勤服务,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做孩子的哪会知道父母的辛苦,哪会珍惜父母的爱。这种没有理智的、没有原则的溺爱,只会让孩子一次次错过了行孝的机会。父母给孩子包办的越多,孩子就认为你对他好是理所当然的事。哪一天,就算你帮他做的十件事中,有九件都做得好,只有一件不能让他满意,那孩子可能就会说你不好,冲你发脾气。所以,过于宠爱的孩子必定不孝。我想“慈母多败儿”,这个“慈”字说的就是宠爱和溺爱的意思。‎ 因此,孩子能做的事绝不能让他麻烦别人。比如以下情形:孩子做作业遇到问题,叫妈妈过来一下,你有没有要求他自己走过来问?孩子在看电视,看见你过来,说妈妈你顺便帮我拿杯水,你能拒绝他吗?孩子说妈妈,我今天上体育课打篮球,手都抖了,你能不能帮我洗双袜子,你会帮他吗?如果这些你都帮他做了,你会发现日后的生活,你会非常不幸:因为你总是随手帮孩子做了一切,而孩子却从来没有给你倒过一杯水,给你夹过一次菜。试想,这样的孩子会孝顺吗?‎ 再看另外一个例子:北京有一个母亲那真叫绝了,她全家都非常爱吃桔子,妈妈买桔子从来不按照斤买,而是按照3的倍数来买,15个、21个等等。晚饭后看电视全家人看桔子,妈妈都是让儿子去拿3个桔子,洗干净、擦干净,一人分一个。就剩下最后3个桔子了,儿子拿在手里一会儿看看爸爸、一会儿看看妈妈,妈妈一看就明白了儿子小心眼,儿子的想法是就剩3个了,你们两个人还吃啊?妈妈给丈夫使了一个眼色要吃,结果爸爸妈妈一边吃桔子儿子一边流眼泪,儿子心里想你们真的吃了,一点也不心疼我。这个妈妈后来说:“哎呀我的天啊,我把这个桔子吃下去,一点味也没有吃出来。”有教育家总结:“这个妈妈做得太对了,现在孩子不是缺两个桔子,而是缺的心中要有别人。”在独生子女的年代,千万别让你的孩子吃独食,一定要培养他学会分享。‎ 分桔子的孩子长大了,考上北京大学,亲戚们都很高兴,这个给50,那个给100,一共给了500块钱。他妈妈说没有想到,春节回家看奶奶,儿子把这500块钱装了一个红包都给了奶奶。大家想想,现在的孩子有500块钱,属于自己的钱,能省下给一个远方的老人吗?为什么这个孩子如此有孝心、爱心呢?就是因为这个妈妈家里一做了好吃的东西,先让孩子给姥姥、姥爷送一份,因为靠的很近。每一个月去邮局给爷爷奶奶汇款都带着儿子去填单子、办手续,而且还得让儿子写上一句问候老人的话,多少个21天过去了,多少个90天过去了,孩子孝敬长辈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了,这就是孔老夫子说的名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就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很高境界。‎ 方法二:教孩子学会合作,养成乐于合作的习惯。‎ 教孩子学会合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会孩子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现在独生子女多,都很自我,很难看到别人的优点。但是,小孩从小不会看别人的优点,他长大了也就不会与他人合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就不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奋斗,他就很难成功。所以从小教育小孩学会看别人的优点十分重要。‎ 那么,怎样教会孩子看别人的优点呢?我们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就能让孩子一辈子记住这个道理。‎ 这个故事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龟兔赛跑的故事。龟兔赛跑的故事过去的说法是兔子骄傲自满,打瞌睡了,龟跑赢了。现在有了新的版本:第一次比赛,兔子打瞌睡了,乌龟跑赢了。兔子就想,我跑得这么快,怎么跑不过乌龟呢?提出进行第二次比赛,这一次,兔子不打瞌睡了,结果兔子跑赢了。这回乌龟想,我第一次比赢了,第二次怎么又输了呢?那不行,就提出进行第三次比赛,这一次,兔子没有打瞌睡,乌龟又跑赢了。乌龟怎么能跑赢呢?原来乌龟把终点站设在一条河的对面!兔子很快跑到河边,但不会游泳,过不去。乌龟慢慢爬,慢慢爬,快爬到河边,回头看了兔子一眼,跳下去,游了过去,又跑了第一。从这里,我们教育学生,乌龟有乌龟的优点,兔子有兔子的优点,你不要以为只有你聪明,别人都笨,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 这个时候兔子也得想着啊!于是兔子就跟乌龟商量,我俩合作吧,将来在陆地上我背着你跑,在河里面你背着我游,我们共同快点到达目的地。所以,我们教会学生要学会合作,按照现在时尚的说法就是要学会整合资源,从小就要有这个意识。一个故事,两个道理,终生难忘。‎ 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在这个高科技发展的时代,独生子女占据主流的时代,因为独生子女都很自我,所以谁学会了合作,谁就能脱颖而出,因为物以稀为贵吗?‎ 方法三:教孩子学会劳动,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为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穷人的孩子生活压力大,家务劳动和其他事务多,他的动手能力很强。所以,越是富裕的家庭,孩子的心智成熟得越慢,长大了,什么都不会做,连衣服都不会洗,离不开父母,离不开家。而现在社会需求的是综合性的人才,是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除非你是高精尖的人才,否则很难找到工作。‎ 在上个世纪末,有关方面对各国小学生每日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做过统计:美国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中国仅为0.2小时,即12分钟。2002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也发现,独生子女平均每日家务劳动时间为11.32分钟。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孩子家务劳动时间要少得多,甚至只是美国的零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按说劳动应多于发达国家,却为何出现这么一种状况呢?最根本的就是观念问题。许多家长这样要求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是一句非常典型的话,其含义是分数决定命运,一切为了考试,什么道德呀、体育呀都算不了什么,劳动更是不必提及的事。那么,我们来看看孩子是否需要劳动,劳动对于儿童成长有何意义?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威特伦花了40年的时间,追踪观察了256名波士顿少年,结论是:从小爱劳动、能干事的孩子成年后,与各种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比不爱劳动的孩子多2倍,收入多5倍,失业少16倍,健康状况也好得多,生活过得充实美满,因为劳动能使孩子获得各种能力,感到自己对社会有用。在美国,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自己的父母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做小保姆去赚钱。有个女孩每周六要去餐馆打工。母亲告诉她,你完全可以在家里帮妈妈干活,照样可以领取工资。但这女孩觉得在家赚自己母亲的钱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赚钱来表示自己有自立的能力。‎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不要心疼孩子从事有意义的劳动。寒暑假、双休日可以给他们创造一些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体会父母生活的艰辛,知道父母赚的血汗钱有多么不容易,从而形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方法四:教孩子学会适应,形成快速适应新环境、新教师的能力。‎ 要想让孩子学会适应,就要教会孩子学会宽容。孩子学会宽容,他与父母之间、老师之间的矛盾就会减少,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很多小孩,今天跟爸爸妈妈生气,明天跟老师生气,后天跟同学生气,这样的孩子将来很难成功。特别是进入高中阶段,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是叛逆性最强的时期。所以,很容易和老师、家长产生矛盾,矛盾多了,对孩子没有好处,特别是学生跟老师有矛盾,吃亏的还是学生。‎ 这个时候,当家长的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这类问题。一是弯下腰,鼓励孩子建立自信,学会宽容。二是通过学习,教会孩子学会初高中的衔接办法。‎ 当家长的弯下腰来,承认这个时代的家长、老师有很多方面不如孩子。在孩子非常自信的时候,你就可以提醒孩子,你是现代人,你爸爸妈妈和老师都是过去那个年代的人,现代人就应该宽容过去时代的人,让他站高一点,给他面子,他自然就有宽容之心,他能宽容别人,也从中找到成就感。有了宽容的心态,即使老师说错了话,即使父母在教育方面不那么尽人意,他也不跟你计较。孩子不跟大人计较,就减少了许多矛盾。‎ 同时,当父母的要知道初高中衔接上的缺陷:初中老师放手的地方少,高中老师放手的地方多,在当前高中进行课改的过程中,更为明显。因为课改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课堂活跃,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但双基落实较差。初中老师几乎是手把手领着孩子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检查作业及时;而高中老师讲得非常快,预习、复习巩固完全依靠学生来完成。所以家长要教会学生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当天学的,及时复习;单元学的,整体复习;阶段学的,系统复习。不要每次去看孩子,领着大吃一顿就没事了。你可以通过问哪一科老师教得怎样来判断学生这一科学的怎样,然后跟老师沟通,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计划。这样孩子很快就能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师和新的生活。‎ 方法五:教孩子学会节制,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陈忠联有句名言:聪明的人不一定都能成功,有聪明才智又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人将来一定能成功。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案例:‎ ‎2004年世界心理学大会在北京举行,澳大利亚的一位心理学博士在会上讲了一个案例。中国、澳大利亚两国幼儿跨文化的研究,把两国一些三四岁的孩子抽样抽出来,然后每一个人面前放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中间放一个铃铛。研究人员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吃巧克力吗,回答说喜欢吃,那么好今天就吃巧克力,但是有一个规定,谁要想吃这盘多的巧克力就得等到15分钟之后再吃,你如果等不及马上吃也可以,但是只能吃少的这一盘,吃之前按铃铛。孩子们回答说明白了,于是这个游戏开始了。没有过一会儿中国的孩子就纷纷按铃了,拿了少的这盘巧克力开始吃了,80%以上的中国孩子都吃了少的这盘巧克力吃。大家惊讶的是发现澳大利亚60%以上的孩子都会等到15分钟之后,他要吃多的。‎ 欧美国家做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凡是在实验中能够等15分钟或者半个小时之后的孩子,长大之后独立性、克制力远远超过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相关的研究证明,能够等待的孩子长大了会更有出息。由此可以反思我们中国今天的家庭教育是否培养了一代不能等待的孩子?我们现在的生活好了,心想可不能让孩子再受委屈了,要什么给他什么,有的父母下岗了还给孩子穿名牌。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可能你忽略了一个问题,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的需求被过度满足的时候,他的快乐被随之剥夺。孩子喜欢吃巧克力,好,那我再给你一块,好吃吗?好吃,原来孩子这么喜欢吃巧克力,给你一箱、两箱,放你床底下,想吃就拿,于是他越来越觉得巧克力不好吃,越吃脾气越大,真讨厌就让我吃巧克力,最难吃就是巧克力了。‎ 从教育的智慧来说,好父母需要藏起一份爱心,要让孩子适当的节制,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人们常说:三穷三富过到老,也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呢?家庭教育起到决定性的因素。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非常富有,富有到什么程度呢?1945年他就捐870万美金给联合国,给联合国买地皮盖大楼,1945年那时870多万美金不得了啊。但是有人说洛克菲勒真的是精明的大商人,捐了870万但是挣的钱超过了870万,他把联合国周边的地全买下来,联合国大厦在这里一建,周围的地价飞升了,这就是商人。可是,他给自己孩子的零花钱,一个星期不超过五个美金,而且要求他的孩子记账,钱是怎么花的呢,周末要进行报账,如果花的合理下一个星期奖励一个美金,如果花的不合理就少一个美金。这么大的一个富翁,给孩子一个星期100美金、200美金,那根本就不算什么事,但是他不,他只给孩子5美金,这就是有远见的父母,他要让孩子学会节制,这是有意义的,这就培养了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所以,家长要经常教育孩子,告诉他,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你才能成功。孩子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就能克服像网瘾等很多顽固性的问题。今天告诉大家几个克服网瘾的办法,因为网瘾是近几年初、高中学生学坏最重要的杀手之一。‎ 那么,怎样控制孩子迷恋电脑?一种是有条件的可以买电脑。一是家长可以学习,二是可以通过将电脑摆放在公共位置,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但是买电脑前一定要与孩子签订协议,约法三章,把各种玩电脑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要列出来,问他能不能做到不出协议上的所有问题,要孩子签字,虽然是小小的协议,还是很起作用的,否则,电脑买回来,他控制不住,你一点办法也没有。‎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这是对没有入迷的孩子的解决方法,已经入迷的又怎么解决呢?‎ 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有个农村妇女,小学文化,在村里开个小商店,赚了点钱。她儿子读初二,上网、打游戏成瘾,一打就是十几个小时,不吃饭不睡觉不读书。妈妈把家里网线剪断了,他跑到外面网吧去,爸爸怎么打怎么骂都没有用,请教了多少专家都没有解决问题。这位妈妈,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从零开始学习电脑。她连怎么开电脑都不懂,网线怎么插更不知道,想打字拼音也不会……她在学电脑过程中碰到种种难题,可是她发挥出超强的毅力,咬紧牙关硬是把一个个困难都克服了,她还把她学习电脑的艰辛一点一滴记在日记本上——可怜天下父母心!就这样默默地苦学了半年,这位母亲学会玩QQ了,她取了个网名用QQ跟儿子在网上聊天。当然,儿子并不知道这个网友就是自己的妈妈。他们经过多次交流沟通,在网上几乎无话不谈,聊得很投机,两个月后,儿子要求跟这个网友见个面。因为他觉得这个网友太神了,每次聊天,他还没有说什么,可这个网友总是能猜到他的心,他很好奇!这位妈妈也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答应了。到了见面的地点,儿子一看“网友”竟然是自己的妈妈,大吃一惊!他想不到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妈妈竟然会用电脑跟自己在网上聊天!妈妈把自己这半年来怎样从零开始学习电脑的艰辛的记录拿给儿子看。‎ 儿子看后痛哭流涕,跪在妈妈面前,承认自己错了,从此再也没有沉溺在网上游戏中,彻底戒掉网瘾了。这位伟大的妈妈用自己的行动感化了孩子。求人不如求己,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挽救网瘾者。‎ 第二个案例是:有一个儿子网瘾很大,妈妈伤心欲绝啊,但是没有办法,于是妈妈想到了一个办法,妈妈天天做好了饭到网吧送饭。儿子羞愧难当,说妈妈对不起你,你别管我了,妈妈说你是我儿子我能不管你吗,你好好吃饭,注意身体。每次妈妈来送一次饭,儿子都觉得自己有罪,妈妈就坚持送饭,送了这么大概十来天吧,儿子跟妈妈说我跟你回家了,你说这个妈妈的教育是什么方法,所以家庭不是一个说道理的地方,而是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的地方。‎ 方法六:教孩子学会辨别,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 当今社会光怪陆离,台球厅、电子游戏厅、网吧遍地开花,电影、录像、电视充斥着色情、暴力和凶杀,染发、纹身、拉帮结派、街头暴力随处可见,青少年吸毒、犯罪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这些对于缺乏辨别能力而模仿力又极强的中学生而言,有着巨大的危害性。‎ 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很容易被这些不良信息和行为所吸引、腐蚀,从而影响他们自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也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教会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十分重要。在这里,我仅就中学生早恋和网恋给大家敲个警钟,这也是近几年初、高中学生学坏最重要的杀手之一。‎ 我列出几种现象,大家就能体会到早恋和网恋的危害了。当代高中生的流行语:1、高二了,无对象是件很没面子的事。2、没有早恋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3、有人说18岁前没有谈恋爱是一种人生遗憾。4、18岁前不谈恋爱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网上报道:当今校园,学生早恋现象日趋严重,高中生早恋更是“泛滥成灾”。据对上海等几个城市的调查,有53%的男生从15~18岁开始有亲密的异性朋友,68%的女生从15~18岁开始有亲密的异性朋友。这还是20世纪九十年代的统计数字,当代高中生的早恋现象可能还要更普遍些。‎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当家长的怎么办呢?‎ ‎1、在早恋没有出现时要积极防范,跟孩子们说:人生是分阶段的,该学习时就应该用心学习,该好好学习的时候你谈恋爱去了,到了真正该谈恋爱的时候就没人爱你了,因为你没文化呀!可以通过你孩子最好的朋友口中套出来,或通过你孩子最好的朋友的母亲入手,或通过初中班主任。‎ 在早恋刚刚发生时,可以采用一些非常手段制止;但在早恋发生后应理智面对、耐心疏导,千万不要简单、粗暴地对待,一定要冷静地处理学生的早恋。‎ ‎2、明确中学生早恋的发展趋向和动机。‎ 目前学生早恋的发展趋向主要有三个:一是谈恋爱的年龄越来越小,现在小学生谈恋爱也并不鲜见;二是早恋的比例越来越大;三是早恋中的恋情行为越来越成人化,越来越开放、大胆,越来越来公开化。‎ 中学生早恋的动机也是比较复杂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确实出自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能够获得最高尚、最伟大的爱情。二是出于好奇和模仿,看到成人和同伴的恋爱行为而产生实践的冲动。三是为了显示在同性伙伴中的地位,担心没有恋爱对象会被认为没有吸引力,没有能力,从而受同伴歧视。四是遇到挫折或在苦闷的时候想找一个异性朋友聊聊,得到心灵的安慰。五是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有的学生父母双方,有一方病故,或父母离异。缺少父爱或母爱。可能更易接受异性伙伴的关心、安慰。另外,现在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他们渴望交流,渴望亲情。便会在同伴中寻找谈得来的人结成异性兄妹,从而发展成恋情。六是有极少的学生还抱有不道德的恋爱观。他们只想在学生时代寻找一些刺激,把恋爱当游戏。这样的学生虽不是高中生的主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 ‎3、提前跟学生讲清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 一是早恋影响学习,有很多中学生认为谈恋爱可以促进恋爱双方学习和思想上的进步,但是,实际上,除了少数学生在恋爱之初,为了博得对方的爱慕而在学业上下了一些苦功夫外,大多数学生一旦坠入爱河,常常神情恍惚,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即使是原来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会急剧下降。这说明早恋对于正在担负紧张学习任务的中学生而言是不适宜的。二,早恋影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其生理逐渐走向成熟,但毕竟还未完全成熟,如果过早地把精力放在谈情说爱上,不仅影响学习,而且还会因各方面的阻力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和情绪上的扰乱。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和家长对中学生早恋大多持否定态度,发生早恋的学生总是东躲西藏,长期处于“地下工作”的状态。精神高度紧张。三是早恋影响思想品德的发展。中学生在思想上,道德上对爱情的理解和认识还很不成熟。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社会化的过渡时期,他们根本就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和法律意识都很淡薄。不可能理解真正的爱情,不可能承担爱情的社会责任。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调节自己的感情,最终只能歪曲甚至玷污了纯真而美好的感情,给双方带来了痛苦。再说,中学生经济上尚未能独立,事业尚未确定,使爱情失去了牢固的基础。所以说中学生尚不具备恋爱的条件。‎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