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导处范文之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
教导处范文之中小学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 摘要:教师能否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育科研活动,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是否具有科学研究意识。培养教师科研意识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前提。思想上,教师要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理论上,加强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理论学习,掌握教育科研方法,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实践上,从科研意识的外延入手,通过问题意识、思考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 关键词:教育科研;反思意识;科研意识;专家型教师 教育科研是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和认可。为此,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都把教育科研作为评价教师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并把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模选优、晋升职称联系在一起,目的是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然而,在这种政策引导下的科研,教师迫于无奈,疲于应付,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积极性不高,即使参与其中,也很难坚持下去。那么,要使教师主动投身于教育科研活动,不是教育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科研意识。一个教育科研意识强的教师会时时处处想着科研,关注着科研,把教育 科研内化为一种精神需求,并自觉地主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因此,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是激发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工作的前提。 一、端正思想态度,走出认识误区,增强教师对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科研意识。 (一)认识误区。 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参与教育科研的问题上,有不少中小学教师仍存在这样的观念: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搞科研是额外负担。教师一旦投入教育科研,就会减少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的时间,这样势必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进而影响学校升学率,引起社会和家长的不满。认为搞科研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事,高深莫测,教师很难做好。事实上,以上两种观点都是不正确的。 首先,教育专业人员的研究是对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的系统研究,而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觉得有问题或出现困惑,为了解决问题和困惑而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积极主动的探究和实践活动,这样的研究不是为了发现或贡献原理性的知识和理论,而是为了找出解决具体问题和困惑的策略和办法。同时,教师所进行的教学研究不是存在于教学活动之外,不是在另外的时间和空间做另外的事情,而是在教学中,为着教学而进行的研究。这样的研究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而且可以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人们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琢磨,琢磨就是一种研究。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一点也不神秘。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教师每天都在琢磨教育方面的事情,也就是每天都进行着教育研究。比如,上完一节课后,发现某些问题反复讲了好几遍,一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理解,那么,如何改进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教师通过反思、研究,并在下一个平行班授课中加以改进,效果良好。如果教师能及时将这些过程和做法记录下来,作为以后自己或其他教师的教学参考,这就是研究。由此看来,我们每一个老师每天都在做这样的工作。可见教育科研离我们既不遥远,也不神秘,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教育进行科研的重要意义。 1.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2001 年我国开始进行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亮点就是教师的角色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教学研究者。过去所熟悉的教材、大纲发生改变,不熟悉的内容不断出现;教育对象也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思想活跃,个性突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单纯只靠学校,丰富多采的报刊、杂志、网络、电视、家庭、社会等都可以是获得知识的渠道。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的教育理念要更新调整,教材要重新构建,教学方法要重新设计,教育对象要重新研究,许多新问题有待教师去正视,去研究,去解决。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还应该从事教育研究,不断去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课程。如果教师不主动转变自己的角色,就会落伍,就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 2.教育科研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实现由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化。 (1)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任务就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自觉地按教育规律办事;其次,在研究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再次,通过研究,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汲取先进的教育研究成果,更新知识结构,积累个人的实践性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因此,教师通过教育科研不仅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而且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2)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化。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由于缺乏科研意识而没有对这些经验进行科学地总结和提炼,使局部的经验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无法使个人的经验和心得与他人共享,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始终处于教书匠水平而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便是有“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 次重复。”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必须把自己努力方向定位于专家型教师的角色上。苏霍姆林斯基就是沿着“既教书育人又研究如何教书育人,并不断把自己的教 育实践经验概括总结,上升成理论” 的轨迹成长为教育家的。魏书生也是这样的典型代表。教育科研,就是使教师不断探索总结教书育人中的成败得失,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从而促进教师健康成长,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化。 3.教育科研可以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追求人生的幸福。初涉教坛,每一位新教师面对讲台下学生们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对学生家长的殷切希望,面对学校领导的信任,他们都会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投身到教学工作之中。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日复一日的重复性教学,新鲜感逐渐消退,热情丧失,甚至产生职业倦怠,而教师一旦进入这种状态,教师的职业生命近乎于进入人生暮年。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进行科研活动,没有学会分析事实和创造教育现象,那么年复一年地重复发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枯燥的、单调乏味的,最终必然对自己的工作失掉兴趣。“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教师一旦进入“研究”状态,就会感到自己的劳动不再是重复性的留声机,就会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生活也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二、加强理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掌握科研方法,促使教师科研意识的提升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普遍存在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问题。有的老师虽然科研热情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感到无从下手。理论学习是提高青年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指导,教育科学研究将是盲目的、肤浅的,科学研究也便失去了根基。因此,必须加强学习,用理论武装自己。掌握教育科研方法,消除对科研的神秘感,树立科研就在身边的意识,从而提升科研意识。 (一)加强教育科研理论的学习。教育理论是指导教学活动强有力的武器,也是提高研究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才能在理论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探索,确保开展教育科研的科学性。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这些丰富的经验只限于个人,没有上升到理论,不能转化为群体的共同财富,是非常遗憾的事情。理论学习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诸多内容,通过理论学习,才能对教育活动有完整、清晰的认识,穿越现象看到本质,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解读出教学活动内在的学术理论意义,将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提升为揭示教育教学规律的新理论。另外,通过学习就会拥有丰富、深刻的洞察能力,从而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并甄选有价值的问题作为科研课题,为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育科研方法的学习。一个人从小到大,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搞教育科研也是如此。许多教师不了解教育科研的方法,没有科研成果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一般认为,科学研究有两类:一类理论研究,是由专家研究人员完成的,目的是要建立一定的理论体系,所以要求严格按科学的方式来进行。这是一种“理论—理论”的研究,不是一般教师所能达到的。另一类行动研究,就是一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一种教科研,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具体的实际问题。这种研究要求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立足于教学实践,并以改善教学实践、改善行动品质为目的,这是一种“实践—实践”的研究。行动研究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单纯地思考教学问题,如备课、讲课,其根本目的只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另一种是教育反思,解读教育事件中所蕴含的意义。如果说前者侧重于教学,那么后者则侧重于教育。不同的情况有着不同的研究方式,比如前者常用到教学案例研究;后者常用到教育叙事研究;还有高层次的课题研究。不同的研究方式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法、历史法、文献法等。通过学习,掌握这些科研方法,并在科学研究中灵活运用。方法适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三、多观察,多思考,在实践中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意识一般包括问题意识、反思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问题意识。 中小学教师科研目的就是为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说教师的科研是以发现问题为起点的。爱因斯坦说过:“系统地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这一问题重要得多” 。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教师,不可能发掘出蕴藏在教育教学事件中的研究价值,也就无法确定研究课题,更谈不上开展教育研究。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鼓励教师摒弃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摒弃不适应新课程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改进和创新。 (2)引导教师从教学常态的现象中寻找问题,从课堂教学实际情景与自身教育经验反思中寻求需要改革的问题,从回顾教学、读书、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 (3)不断学习。通过学习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教育科研领域的动态及进展,了解别人的科研成果,提高自己对问题的感知能力。 (二)反思意识。 教师在工作中意识到存在的问题,不要将它视为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会遇到,不要让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问题与自己擦肩而过。教师要有思考意识,对教育教学现象敢于画问号,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形成不同于他人的研究视角,进而开展科学研究。 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就应该做到: (1)坚持撰写教学随笔、教学日记或教后感,及时记载课堂教学得与失,并分析成因。这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最便捷的切入口,这样做既便于及时修正自己的教研过程,又可以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课 题。 (2)经常撰写案例分析,及时总结综合,包括对教育教学中现象的分析,透过现象挖掘本质,从而形成独到见解;对自己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点点滴滴,进行归纳、提炼,即进行经验总结;对研究过程中做法的反思,及时纠正偏差,使科研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为科研的顺利进行不断积累经验。 (三)责任意识。 缺乏责任感的教师常常认为搞科研是专家的工作,是专业研究者的责任,而自己需要做的只是接受专家的研究成果,没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将教育科学研究看作是职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将其视为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自觉地去履行。 (四)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和创新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能以新异、高效的方式处理教学中的问题,在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和超越。培养教师科研的创新意识,就要做到: (1)不断地鞭策自己,不要盲从,不要照搬照抄。 (2)教师要不断努力去学习,努力做到博学多 才。 (3)教师要努力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敢想,敢说,敢为,不要自己阻碍自己,不敢越雷池一步,要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和探索。 (4)对已经出现的具有新异特点的教育现象,要善于捕捉,思考再三。努力发现疑点,形成问题。教师是一支潜力很大的教育科研队伍。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有着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加强教师科研意识,引导教师将科研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让广大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做教育科研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美)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陈境孔:《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指导》[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1. 3.郭春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