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开发校本课程,创办学校特色》结题报告
班主任论文之《开发校本课程,创办学校特色》结题报告 班主任论文之《开发校本课程,创办学校特色》结题报告 班主任论文之《开发校本课程,创办学校特色》结题报告 班主任论文之《开发校本课程,创办学校特色》结题报告 班主任论文之《开发校本课程,创办学校特色》结题报告 班主任论文之《开发校本课程,创办学校特色》结题报告 班主任论文之《开发校本课程,创办学校特色》结题报告 班主任论文之《开发校本课程,创办学校特色》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为了更好的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全面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我校从实际出发,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积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建立起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本课题主要是探索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如何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如何实施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如何在设置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加强教师培训,如何在课程的层面上更好地深入开展素质教育,从而使将我校创办成高品位有特色的示范性学校。 关键词: 校本课程、课程体系、学校特色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1、顺应课程改革潮流,推动校本课程研究目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面对时代挑战,教育部启动开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国家明确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要求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成为课程三大模块。这样校本课程的开发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而在国外,校本课程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盛行于英美等非集权制发达国家。我国起步加然较晚,但是引起了极大反响,人们认识了校本课程的重要性。这样也就推动了我们要在实践中去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模式,探索与校本课程相应的教学观、学生观、管理观、评价观等一系列新问题。2、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遵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在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全面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参与学校课程具体实施方案的编制,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合适的校本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对于改变国家单一课程形式,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校本课程设置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特别关注学生兴趣爱好与个性差异等,可以满足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次,有利于促进教师发展,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从“教育方法”时代进入“教育内容”时代,教师不仅是课程的使用者,同时还是课程的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那么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素质,从而促使教师由“教书匠”成长为“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再次,有利于创办学校特色,学校可以主动适应现代社会进步对培养高素质的各级各类人才的紧迫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开发富有本地区本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3、努力创办学校特色,科学设置校本课程长郡中学创立于1904年,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三湘名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遵守办学规律,按照“改革、实验、示范、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的办学规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向教研教改要质量,从而使学校工作得到整体推进,办出了规模,也办出了特色。特别是自1995年以来,学校初、高中毕业会考合格率、优秀率以及高考的升学率在长沙市乃至湖南省均居前列。面对激烈竞争,紧跟教育改革潮流,我校必须抓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机,走在改革前列,创办学校特色。自1999年以来,我校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积极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组织各教研组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而且每个教研组都形成了各自有特色的项目。如生物组的“生物兴趣小组”和“绿色之旅”,几年以来他们带领学生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采集并制作了大量珍稀动植物标本,装配了独具长郡特色的生物标本馆;英语的“口语培训班”,积极发展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各种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目前语文组的“澄池”文学社,文学社的社员的佳作频频见诸报刊杂志;政治组的“时事沙龙”,学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出了极富个人见解的时事论文 ;心理组的“成长小组”,开展独具特色的心理训练活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历史组的“湖湘文化”,他们带领学生走访长沙名胜古迹,探索湖湘文化的内核;音乐组的“合唱队”、“管弦乐队”、“舞蹈队”、“民乐队”,平时默默无闻的训练,积极发展学生的音乐特长;体育组的“男篮”、“女篮”、“体操”、“乒乓球”、“武术”、“跆拳道”,极大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还有数、理、化、信息学等学科竞赛培训班,培养了高素质的学生,并在国际、国家和省级竞赛中频频获奖,另外学校还经常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建立革命老区――平江德育基地,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去平江体验生活,用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教育学生……学校总共开设了41项课外活动,这些课外活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特长。现在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何将这些课外兴趣活动整合成为我校的“校本课程”这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学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分析了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一致认为要适应当前高中课程改革,必须及时抓住发展机遇,努力探索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和以校本研究为主的师资培训机制,建立并完善我校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创办高品味、有特色的学校。 二、研究目标1、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念;2、培养“专家型”教师;3、研究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置;4、设计校本课程的课程标准与校本教材的课程计划;5、规划校本课程体系;6、探索校本课程的实施与操作,运行机制与条件;7、建立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 三、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论是本课程的哲学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自由和充分的发展,而要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这就要为学生开发适应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2、现代课程论的研究成果是本课题的理论基础。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设置既要体现国家的主体性与统一性,同时也要反映地方的差异性与多样性;课程结构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与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课程内容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指导。《纲要》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情况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本校的课程。”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学校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立足于本校实际情况,在原有的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的基础上,依靠广大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吸收家长和学生,共同合作共同开发本地区本校课程资源,形成我校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法。 五、研究步骤第一阶段:2003年1月~2003年3月为准备阶段1、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总实验方案2、编制《校本课程开发计划》《校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3、组织校本课程开发人员培训4、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5、作好校本课程课题宣传第二阶段:2003年4月~2005年2月为实施阶段1、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具体计划2、编写校本课程教材3、组织实施校本课程4、搞好校本课程的评价与反馈5、收集校本课程实验资料第三阶段:2005年3月~2005年7月为结题阶段 1、整理并出版校本课程教材2、构建完善校本课程体系3、撰写实验成果报告4、申报课题成果评优 六、课题组成员介绍 成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称 工作单位及职称 专长 组长 王建华 男 41 研究生 中高 长郡中学校长 学校管理 课程理论与实践 中学地理教学 主 要 研 究 人 员 高晓苏 女 52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党委书记 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 陈来满 男 42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副校长 教育教学管理、数学教育 罗方龙 男 41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副校长 学校管理、数学教育 徐 林 男 40 本科 中高 湘郡中学校长 语文教育 刘 欣 男 42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教科室主任 中学教研管理、化学教育 翁光龙 男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教导处主任 教育教学管理、化学教育 徐铁刚 男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教导处副主任 中学教学管理、物理教育 张京明 男 35 本科 中一 长郡中学教育处主任 德育、语文教育 周小青 男 30 本科 中一 长郡中学教科室教研员 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刘建琼 男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 陈 峰 男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数学教研组长 数学教学理论和实践 陈春华 女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英语教研组长 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 骆宪武 男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物理教研组长 物理教学理论和实践 姚建明 男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化学教研组长 化学教学理论和实践 吴根深 男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政治教研组长 政治教学理论和实践 许富生 男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历史教研组长 历史教学理论和实践 周海如 男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地理教研组长 地理教学理论和实践 向期中 男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信息学教研组长 信息学教学理论和实践 刘晓军 男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美术教研组长 美术教学理论和实践 胡建郭 男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体育教研组长 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 娄瑶琪 女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音乐教研组长 音乐教学理论和实践 刘勇峰 男 本科 中高 长郡中学劳技教研组长 劳技教学理论和实践 七、研究举措(一)、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总目标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形成有长郡中学特色的、有示范意义的课程体系;探索有我校特色的、能适应“3+X”高考改革的综合性基础课程的教和学材料。既能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学科基础,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高考的竞争力,体现出我校“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的办学理念。又能造就出一大批专家型教师,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和研究型学校。具体目标是:(1)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守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国家法律和社会行为规范,具有民主和法制的精神,具有关心和保护人类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2)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运用多媒体学习的能力;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具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意识;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参与国际交往的意识和能力。(3)使学生身心健康,体质强壮;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4)使学生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质,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5)使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形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掌握基本的劳动和生活技能。(二)、确定开发校本课程的总思路校本课程建设和管理是本次国家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它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极大的责任和自主权。我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机制和开发流程。 1、校本课程的开发机制。满足 体现校本课程 学生要求 本地资源教师开发 时代要求 学校特色 确定方向 调查 挖掘 2、校本课程的开发流程确立开发方向↓组织开发人员↓成立开发小组↓分配开发任务↓完成教材编写↓落实教学安排↓评价实施情况↓完善教材编写↓出版正式教材 3、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学校根据高中课程改革方向,结合本校实际构建了两类三级四型课程体系。 [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