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浅谈科学有效教学的几项关键策略
小学科学论文之浅谈科学有效教学的几项关键策略 摘要:有效地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时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内心体验和丰富的心灵世界,注重科学价值与人文情怀的统一,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教师 有效教学 策略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科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体会去表达,成为具有生命活力、个性张显的自我。 一、 目标整合的策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1、 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仍然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教学的基石,同时,它又是载体,学生科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而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必须依托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来实现,没有过程和方法就没有体验和感悟。 2、 认真制定符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的课时教学目标。课时目标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目标是行为的导向,因此教学目标要简要、明确、具体。 3、 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虽然不能肯定地说每节课都能达到既定的目标,特别是能力的要求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可能靠一节课或短时间完成。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落实和实现教学目标。如在《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的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音乐MTV,以此真实感人事件震撼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为有效教学铺路搭桥。然后顺理成章提出“这大学生为什么要舍命救丹顶鹤?”“丹顶鹤的喙、颈、腿‘三长’有什么作用”等问题让学生探讨,整节课以关注丹顶鹤的命运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惊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具有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二、情境教学的策略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1、 用好教材中情境教学的课程资源。新教材特别注意选取生动有趣、密切联系生活的素材,精心设计了各种情境图,体现了“科学问题生活化” 的理念。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图的作用,努力将静态的情境动态化、具体化。如教材中有一张消化系统与食物的消化的情境图,可以先让学生看懂图意,获取和选择信息,然后把全班分成四大组进行游戏,每组十四名同学,一名扮演苹果,担任提问的任务,另外十三名分别戴上写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唾液腺等字样的标签,这十三名同学并不排成一定的序列,而是让“苹果”自己来找应该到达的消化器官;由“苹果”根据食物经过的顺序逐个询问每个器官的作用,并提一些互动性问题,其他“器官”也可以对任一“器官”的回答进行评价,并通过质疑而弄清食物消化全过程,凸现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极大体现了有效教学。 2、 积极开发情境教学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如在区时教学中,我根据本地侨乡情境这样引入:小明的爸爸远在意大利,有一次小明叫他爸爸下午六点钟打电话回家,可小明从下午放学等到晚上睡觉始终没有等到电话,在小明睡得最香时却被电话铃声吵醒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于是,侨乡学子就迫不及待地想对时区差探个究竟。再如在《走向成熟》教学中设计一段模仿《人生AB剧》的活动片断,问学生:婷婷是否要去会那个等在校门口的“哥哥”;教常见的植物时,让学生调查学校丰富的植物资源;学摩擦力时,把自行车滚入教室。这样,使学生不仅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而且使学生点燃思维火把,开启幽闭心智,张扬青春活力,感受生命真谛。 三、探究合作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民主、和谐的探究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也显得特别活跃,所以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前提。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囿于计划和预设,要接纳、支持学生的兴趣和发现,尊重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个性发现,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要从课堂走入学生的生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学生共同研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下,学生的探究意识才能被激活,使探究成为自身发展的一种需求,只有这样提高探究的有效性才成为可能。 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比如(1)讨论式:通过组内同学的讨论形式解决存在异议的问题;(2)实验式:对一些需要通过实验探究的内容采用实验式,组内同学合作实验;(3)对抗式:此类合作学习是指组间就一些探究问题进行比赛;(4)交互式:是指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加入交流的过程,对实验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交流讨论等。通过探究合作,学生解决了肚子疼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猪肉汁滋生微生物需要什么条件;我们社区要不要把绿地改为高楼;我们的乡镇要不要办一个造纸厂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到知识改变命运,才能在一个变化日趋迅猛、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中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合作小组讨论的形式很好,但是也有一个弱点:在表面热热闹闹的讨论下,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的参入,可能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浑水摸鱼”者,有“离题太远”者;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同学“随波逐流”,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为了解决在实践中发现的具体问题,我设计了《合作小组讨论记录本》,它的内容包括记录人、课题、日期、星期、节次、讨论的问题、发言人、发言内容、交流和评价。 “记录人”组内四人轮流担任,这样可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深入参与其中。 “讨论的问题”在教师提出讨论要求后填写。“发言人和发言内容”要求记录员客观、精要的进行记录,特别要求记录下每个发言人的主要观点和大家激烈争论的观点变化情况。“交流和评价”要求记录下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交流讨论结果的同学姓名、交流内容和师生评价。 《合作小组讨论记录本》记录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全过程。这种做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学生个体在集体中寻求自己的最大价值,在过程中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参与性都达到了理想的状态,班级课堂效率显著提高。总之,《合作小组讨论记录本》确实能够促进学生表现,将课堂讨论带入一种有序、高效的状态,使教学生动活泼地进行。 四、激励评价的策略 《科学课程标准》高屋建瓴: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将促进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提高,有效地改进教学,以保证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 1、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带者放大镜去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如:“你说得非常有道理,能说得更清楚吗?”“别急,再试试,你能行的。” “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每天介绍一分钟“科学与生活” 的同学会获得掌声,为实验室倒污水的同学会受到表扬,自带实验用品的学生名单会在全班公布。并采用富有人情味的学生激励卡和家校联系卡,大大提高了评价的有效性。 2、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前面提到的《合作小组讨论记录本》能促进学生表现,激励学生发展,为学习服务,又有利于进行过程评价。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而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能从中认识到自已的优势和不足,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总之,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教学要强调学生探求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体现出一个人能力、智慧成长的内在需求,努力展现一个学习、生长、发展、创造的过程,即生动活泼的生命发展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的理智成长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从而永久地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2、《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陆伟琴 3、《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到底什么样》 中国教育报 2008-11-29 张圣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