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浅谈如何调到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浅谈如何调到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其他论文之浅谈如何调到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 ‎  【摘要】要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就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除了优化教学手段外,还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采用赏识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增进师生情感重视学习习惯、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等。‎ ‎  【关键词】潜能 赏识 学习积极性 ‎  【正文】‎ ‎  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观念被动摇,特别是新课改后,各学科内容都变得丰富多彩,且更走近生活,初中物理贴近生活的优势受到巨大冲击;另外,教师不仅要完成越来越繁重的工作,还需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也就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我通过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足工作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  一、相信学生的潜能,采用赏识教学 ‎  1、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 ‎  美国著名的神经语言学家安东尼奥·罗宾先生说:“‎ 个人自身的潜能犹如沉寂的火山,一旦被叫醒,便会产生出所向披靡的骇人力量。”当今中外不少卓越的艺术家、科学家、军事家在儿童时期就才智过人,就证明了这种说法。例如:我国战国时秦国的甘罗十二岁当上了上卿(相当于宰相);东汉曹植七岁就能写诗;唐朝诗人王勃六岁就美于文辞,少年时代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八岁能用法文写诗;法国作曲家贝多芬十三岁创作了三部奏鸣曲;德国数学家高斯在四、五岁就能纠正父亲答题的错误等,都证明了这种说法。‎ ‎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曾说过“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少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少勘探和开发这些资源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给学生以关心、鼓励和肯定。如果我们不时刻谨记这一点,、就会在不经意中刺伤学生娇嫩的心灵。‎ ‎  2、采用赏识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  人的活动都是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因此,需要就是动机。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被赏识的需要等。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赏识学生并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愿望。学生学习物理的愿望一旦形成,就产生实现这种愿望的内部动力,就会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创造心理活动全部处于亢奋状态,为学习提供不竭的能源。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成功,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多鼓励、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思维表示赞许,“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  二、增进师生情感,重视学习习惯 ‎  1. 增进师生情感 ‎  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切入点。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  2.重视学习习惯,培养学习能力 ‎  教师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发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为此,在教学中应做到: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看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凡是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能够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做;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主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诱导、点拨,持之以恒,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  为此,教师除了为学生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外,还要克服喜欢循规蹈矩、歧视思维怪异学生的倾向,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新见解、新思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各抒己见,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开。‎ ‎  三、优化教学手段 ‎  1. 运用直观教具,做好物理实验 ‎  物理学中有一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即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观察或操作中理解概念或规律,体验学懂的喜悦。 因此,做好物理实验,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心理上的愉悦,也有利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否定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教学中应该多做一些“试一试”“动动手”之类的随堂小实验,通过观察和感受,使学生受到启发并归纳出结论;演示实验应该与学生随堂小实验相结合,不要用演示来替代学生动手的操作,也不能将学生实验仅仅作为验证规律的手段。‎ ‎  如在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时,可以让一只雪碧瓶子的上半部分(不带瓶盖)倒放,将乒乓球放入其中,问学生往里面灌水乒乓球会不会浮起来,再灌水,并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讨论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一来难点就被突破了,学生也很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  又如,在讲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时,除了让学生用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或圆珠笔等)吸引纸屑外,还可以吸引横放的金属易拉罐,即形象直观,又很直接地反映这种静电体对轻小物体的吸引力,给学生以震撼。‎ ‎  2.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化解教学疑、难点 ‎  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错综复杂,有的太快或太慢,有的太大或太小,有的是现实生活中很难或不可能发生的,如平面镜成像原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磁感线的分布以及核的裂变与聚变等,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因此,切合实际的音像多媒体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在物理课的学习中提倡使用智能型软件,当输入条件后它按照科学规律自动给出正确的情境。例如,凸透镜的焦距由学生给定后,用鼠标拖动“物体”‎ ‎,计算机就按科学规律给出物体的像,其位置、大小、正倒、虚实都由机器正确地呈现出来。这种教学软件可以丰富学生对物理情境的感性认识,深化对科学规律的理解,对于中学实验室中不能完成的实验,这类软件、课件的作用就更为重要。‎ ‎  但是多媒体音像资料的收集与选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①收集学生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展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实况录像,例如激光手术、航天发射、大型船闸、蒙古包外的风力发电等。‎ ‎  ②利用快放、慢放、显微摄影等技术手段,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例如,利用快放慢放唱歌的声音,展示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利用慢录快放展示颜料在液体中的扩散;用快录慢放展示足球受力后的形变及运动方向的变化等。‎ ‎  ③收集课堂上难以完成的实验录像资料。例如用磁悬浮表现超导;‎ ‎  音像资料可以使用一些动画对科学知识进行说明,但不宜过多,因为音像资料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帮助学生接触科学现实。‎ ‎  3、美化语言表达,激活课堂气氛 ‎  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成长期,大脑容易疲劳,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抑扬顿错的声音,形象生动的比喻,都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紧张学习的同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插入风趣的语言或故事,来激活课堂气氛,缓和紧张的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  如学生刚学物理计算题格式时,学生不习惯,老和数学上的计算题列方程格式混淆。我就打个比方给学生说“物理计算题和数学计算题的格式,就像男孩女孩穿的外衣一样不能混用。女孩穿花裙子好看,但让男孩穿上花裙子就不好看了”,学生大笑。这样学生即重视了物理计算题的格式,又加深了印象。‎ ‎  又如,在密度计算中,水的体积是50ml,通过换算会得到水的质量就是50g,因此许多同学在书写时就直接写成50ml=50g,还有许多类似的书写错误,如1kg=9.8N等等,此时若直接说明错误原因,学生当然能理解,但印象不深刻,以后还会有类似的问题。于是我就先举了下面的事例:我们用1元钱可以买一个热狗,但这1元钱和这个热狗有区别吗?学生们就会直接回答有,说这个热狗可以直接吃,但这1元钱我们不能直接吃,所以1元钱≠一个热狗,然后我再说明物理学中不同的物理量之间可以进行换算,但是不能直接等于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一类的问题也就都明白了,而且以后也不容易再错。‎ ‎  四、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力求做到 “稚化”‎ 自身,即从初中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有一些在我们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或重点或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物理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学习的动力。‎ ‎  如我在讲电流的磁场一节时,先由电荷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磁极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都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仅仅是一种巧合,还是另有联系?早在十六世纪就有人对此进行研究,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也坚信电和磁有联系,这个信念支持他20年后,在1820年4月他的一节讲座快结束时,偶然发现接上电池的导线附近的磁针发生大的震动。他感到十分震惊,并紧紧抓住这一现象,苦苦进行了3个多月的研究,终于在1820年7月21日发表了他的论文,向科学界宣布了“电流的磁效应”‎ 现象。然后,我向学生演示了奥斯特实验,并指出通电导线四周的磁性很小,怎样让通电导线磁性变强,好多研究工作者把导线制成各种形状,结果发现制成螺线形的通电线圈磁性较强,接着演示课本图16-9和16-10实验,问学生是否发现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很熟悉,学生竟发现了它和条形磁铁的磁场完全一样,我就肯定了学生的发现,并问:既然通电螺线管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那么,它的磁极怎么定,和电流方向是否有关?学生实验后发现有关。那么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什么方法判断出来?给学生一段时间思考后,就学习右手螺旋定则并加以练习。‎ ‎  这节课结束后,竟有好几个学生找我讲他发现的其它判断通电螺旋管磁极的方法。虽然都是错误的,但我也很高兴,并给予赞许和鼓励。没想到一节把科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故事加入课中后,这么一节不起眼的小课,竟引起了学生那么深入的思考和自己不成熟的创新。‎ ‎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中对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方法总结。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爱学”。当学生真正爱上学习,真正感受到知识的美,那么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  【参考文献】‎ ‎  [1]《潜能开发与训练》,主编 周宏 ‎  [2]《创新与创新教育》,主编 漆权 ‎  [3]《走进新课程》,主编 朱慕菊 ‎  [4]《初中物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主编 雷洪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