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有效教学之说话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有效教学之说话训练

语文论文之有效教学之说话训练 ‎ ‎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高低则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回顾新课程实践历程,尽管教材中专门安排了“口语交际”这一板块以强化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的培养,但说话训练的有效性还不够,学生的说话能力还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①学生想说的欲望不强,缺乏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信心,参与度不够,说话时十分紧张;②学生说话时内容简单,词语贫乏,缺乏感情色彩,个别学生表达时语无伦次,语病较多。③没有良好的说话习惯,个别人不能用普通话表达。‎ ‎  反思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我认为与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说话”的训练有关。受应试教育影响的老师认为:考试是动笔不动嘴,学生说与不说、说得好与不好都无所谓,只要会写就可以了;忽视教学具有继承特点的老师认为:课程改革强调了学生的读书感悟、人文熏陶,因此再安排相应的“说话”训练是没有必要的;还有的老师单纯认为:口语交际是对学生进行听话说话训练的重要平台,我只要把口语交际上好就可以了。事实上,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说话”的训练。‎ ‎  对于如何加强“说话”的有效训练,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笔者有以下思考:‎ ‎  一、教师要明确学生“说话”所经历的思维流程。‎ ‎  “说话”是一种终极表达,如果学生没有想好,怎么说呢?如果怀疑自己说的不太对,心中没有底,又怎么敢说呢?教学经历告诉我,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往往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  1、沉默不语   这是学生围绕老师的话题或要求自己静默思考感悟的阶段,没有此阶段的“厚积”, 就不会有后来的“薄发”。这是成功课堂的必备,此时“无声胜有声”,试想,之前如果没有准备,贸然开说,怎么可能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呢?‎ ‎  2、自言自语   这是学生自己说之前的演练过程,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很重视这一点,在抽学生说之前总是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以免当众发言时出错。‎ ‎  3、“交头接耳”   这是合作分享的阶段,为了说得准确、完整,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要说的内容,这有利于取长补短,形成共识,对于促进学生敢说大有裨益。‎ ‎  4、畅所欲言   这是我们追求的“说话训练”的理想状态,畅所欲言预示着学生的说话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如果没有前三个阶段的步步提升,畅所欲言的理想境界无论如何也是达不成的。‎ ‎  因此,明确了学生“说话”所经历的的思维流程,要提高学生说话能力,教师首先要遵从这一规律,要为学生说留足充裕的时间,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参与,要采用“自己对自己讲”“同桌互讲 ‎”“四人小组讲”等形式来加强说话训练,要力求改变“一两个优等生示范说话多数学生陪听”的尴尬现状。‎ ‎  二、结合不同的课文特点,寻求“说话”训练途径的多样化。‎ ‎  1、复述   复述有三种形式:详细复述,复述全文或片段;(2)简要复述,其特点是抓住要点复述,词句简练,不涉及细节。这种复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比如《小英雄雨来》《金色的鱼钩》等长文,为了让学生理解内容,就可以抓要点复述;(3)创造性复述。包括改变人称,如把第一人称写的文章改成第三人称复述;改变叙述顺序,如把倒叙改成顺叙;扩展内容,增加一些情节或细节等。现在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爱听故事的儿童很多,但会讲故事的儿童却太少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状的呢?我觉得与学生复述能力缺乏有关,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三种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复述的训练。‎ ‎  2、描述   描述这种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精读课文的好习惯。其基本形式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物、插图、挂图或多媒体画面,发挥想象,然后作形象的描述。‎ ‎  3、评说   评说是指运用议论这种方式。对课文中写的一个情节、一个细节、一个动作、一段对话,乃至一句话等加以评论。如教《将相和》一课时,就可以开展一个“小小评论会”,评论的内容是:我最佩服谁?为什么?我最不喜欢谁?为什么?‎ ‎  4、答辩   是指抓住教材中的一个细节或一句话,教师有意制造出正反两种不同的结论,引导学生各自去寻找根据或理由,反驳或答辩对方。如教《穷人》一课,就可以围绕“桑娜该不该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这一辩题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辩论时提醒学生注意三点:一是观点鲜明,条理清楚;二是言之有物,有理有据;三是要尊重对方,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  5、续说   有的课文的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续说故事的结尾。如教学《凡卡》,可引导学生续说《凡卡的梦》,教学《穷人》后,可引导学生说《桑娜拉开帐子以后……》。‎ ‎  6、仿说   抓住课文的特色段落,指导学生举一反三,仿照其结构形式,说出内容不同而结构相似的一段话。仿说的内容来自课文,内容来自生活。如《桂林山水》一文描写“山”“水”的两个自然段结构很有特色,值得借鉴,就可以指导学生仿照其结构说一段话。‎ ‎  7、假说   是指结合课文内容,提出假设,再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说一段话。如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就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说一段话;教完《小音乐家杨科》,就以《假如小音乐家杨科生长在中国》为题,说一段话。‎ ‎  为了提高说话训练的效果,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1、说与写相结合 ‎ ‎ 有时可指导学生将说过的一段话写下来,有时也可先指导学生将要说的话写下来,然后再说,动口与动笔训练相结合,更为有效。‎ ‎  2、要重视良好说话习惯的培养。具体包括①让学生大胆地说,说真话;②让学生大方地说,求清晰;③让学生流畅地说,合规范;④让学生得体地说,看对象。‎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只要我们按照“目标落实、训练扎实”的有效课堂的要求,努力实践,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