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初探
数学论文之自主性学习的教学初探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本文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长期来,“教师是绝对权威”的观念,不仅存在于教师心目中,也形成于学生头脑中。这使学生养成了对教师强烈的依赖性,并发展为习惯。学生不敢也不想向老师提出质疑,向书本质疑,只习惯于被动接受。尽管“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已烂熟于心,但大量的状况仍然是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必然被抹杀掉。 要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学起来,必须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空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尤为重要。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地思想、认识和情感,不怕出错和失败,学生有了充分地心理安全感和心理自由感真正实现心理表达的自由和开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课;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理解学生异想天开甚至无理的想法和做法,真诚对待每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美学生的一切努力,宽容学生的幼稚乃至胡思乱想。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数学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已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好师傅不一定手把手可以教出好徒弟。过去的教学,我们太多地强调让学生接受建立在记忆层次上的数学事实以及形成技能,学生掌握的只是“是什么”。虽然绝大部分教师也重视让学生懂得“为什么是这样”,但其目的也往往停留在浅层次的让学生确信这一数学事实(知所以然)的层面上。而恰恰忽视了获取结论性知识过程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是比结论更重要的一种知识。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个体的经验、价值与情感,通过对问题的策略、方法、过程及结果的解决,获得对问题解决一般方法的认识,进而获得认识社会的一般方法与策略,这是更有价值的。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这一切只有让学生在充分的学习空间中自主学习才能实现。学习空间本应属于学生,然而,传统“教师本位”的课堂模式,教师将给予学生自由支配的学习空间看成一种“施舍”,甚至是一种浪费,课堂始终由教师严格控制。将学习空间还给每一位学生是每一位数学老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1、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创设情境是设置“学习空间”前提,通过情境创设,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形成探索的欲望。 过去的计算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呈现的形式过于单一,注重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学习枯燥乏味,对此,我们每个人都有深刻的体会,我们很多人都教过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般都是复习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结合教具演示,讲解乘的顺序和积的定位,总结出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最后运用方法进行一定数量的巩固练习。学生就是靠着老师给予的拐棍一瘸一拐的往前走,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那么,我们的老师就会自觉改变目前这种计算式题呈现方式过于单一的现状,将计算教学融合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赋予计算教学新的内涵,让我们的学生依托生活经验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计算的价值所在,激发起学生学好计算的热情。基于上面的认识,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将例题融合于日常的购物活动中,通过谈话方式呈现新的问题情境:晶晶亮,透心凉,小朋友,你们知道那是什么东西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雪碧”,那你们知道一箱雪碧有几罐吗?24罐,还真不少呢!学校对面的小小超市准备购买12箱罐装雪碧(同时出现实物图),你能帮助他们算一算一共准备购买多罐雪碧?通过师生谈话,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购物问题抽象成了数学问题,学生面对如此熟悉的问题情境,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强烈而迫切的,此时,教师将任务交给学生,鼓励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在各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组际间开展交流活动。课上学生通过近10分钟的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了近10种不同的解题策略,有运用连加解决问题的;有把其中一个因数分解成两个数的乘积,运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也有把其中一个因数分解成两个数的和,先求出两个部分积,再把两个部分积相加的(其中有我们 老师所期望的把其中一个因数分解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情况);还有一些方法是成人所想不到的,但它同样能解决问题,这儿不在一一列举。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进行交流反馈,通过交流,学生普遍意识到用连乘和两个部分积相加的方法比较简便,在交流反馈的过程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能力。随着学生评价与反思能力的形成,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想,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有许多方法时,是否存在一种最优的方法?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最优化是一对孪生兄妹,但策略的最优化决不是成人眼中的最优化,也不是教师给予的,而是学生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数学活动中不断评价与反思的结果,因人而异,体现着学生的个体差异。 总之,数学问题“情境化”,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趣味;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 2、合作交流,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团体动力学说表明,通过团体成员间交流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对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合作交流的常见形式是小组讨论,它最有助于学生处于“放松的警觉状态”,对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至少在客观上创造了条件。 朱棣文小学的王文英老师执教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王老师以学生熟悉的路灯为题材,并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了几个几,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直观图 ☆☆☆☆ 让学生议一议,这张图表示的是几个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个几所 ☆☆☆☆ 表示的实际意义。学生们热烈的讨论着,讨论完毕,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 ☆☆☆☆ 的,他们迫切希望表达自己的看法,王老师请了一位男小朋友回答问题,小朋友响亮的回答:“这张图表示的是2个6。” 王老师楞住了,在场的听课老师也楞住了,王老师略带疑惑地问,这张图是表示2个6吗?(因为老师们都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明白:这张图横着看,它表示的是3个4,竖着看表示的是4个3,3个4的和与4个3的和是相等的。)但学生并没有因为老师的疑问而改变自己的看法,很肯定的回答--是的。王老师笑了,也许她的内心很无奈,但王老师没有做一个法官、没有剥夺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还是微笑着说:“请你到前面来,告诉小朋友们你是怎样看这张图的好吗?”多么民主的教学,给予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那位同学高兴地跑到黑板前面,手拿教鞭在图上比划着,☆☆☆☆一份是6个,另一份也是6个,这张图里有2个6,王老师没有急于发表 ☆☆☆☆自己的看法,而是问学生:“你们觉得他想的有道理吗?”教师把评价的 ☆☆☆☆权利交给了学生,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有道理。”那我们鼓鼓掌表扬表扬他,学生们热烈的鼓掌,在他的启发下,同学们的思维异常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这张图还可表示6个2、12个1、1个12、3个4、4个3。”在场的听课老师由衷地发出感叹:“我们的学生真了不起!” 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耐心地听一听学生的想法,是民主化、个性化教学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空间的重要保证。 三、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学习方法,不 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再三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果没有学习方法作基础,自主学习就缺少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和造房子是一样的,若没有坚实的地基,高楼大厦便不能拔地而起。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最多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往往忽略了学生是怎样获取知识的。在课堂教学的小结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提问: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而很少听到你是怎样学到这些本领的?加强学法指导,将学法指导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方法”得到“内容” 的支撑,不仅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方法” 能及时得到运用。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学生运用数方格、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等方法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教师应及时追问你是怎样想到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的?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数方格是学生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的一种基本方法,将已有学习方法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新问题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将平行四边形剪拼已经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事实上是将新知转化成旧知,转化的思想方法是小学阶段又一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由于教师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及时给予学法指导,学生在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就能积极主动、有效地使用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为了保证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生在学习课堂教学的内容时需要哪些学习方法?在这些学习方法中,哪些学习方法学生已经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如何渗透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还掌握和应用基本的学习方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