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浅谈班主任工作艺术和教育技巧
班主任论文之浅谈班主任工作艺术和教育技巧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句话也正体现了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爱性原则。这个原则主要指班主任在其工作过程中要自始自终对学生富有热爱的情感。即通过班主任真挚的爱心去感染、感动、感化教育对象,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爱心”教育。“爱心”教育应该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中心、落脚点。我们对“爱心”的理解应该体现新的学生观:理解、尊重、信任、发展。即理解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潜能,发展所有的学生。多年来,我用自己真诚、无私的爱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用自己广阔的胸怀、燃烧的激情激励学生进步,赏识学生才华,期待学生成功。我相信“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相信真爱无边! 关爱学生,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层次的“人本关爱” 应当作用于人的精神内核,只有潜入学生心灵的爱才是教育。而由于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天然联系,使班主任能最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心里变化和需要。一旦班主任能自觉地运用心里辅导的理论和技巧去点拨学生的心灵,就能在最大范围内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记得刚接手2002级四年级班主任的时候,我班上有一位学生叫钟青龙,在两个星期的观察中,我发现他上课总是迟到,甚至有逃学的现象。课堂上总是精神不振,目光呆滞,好像心事重重,学习成绩倒数一二名。一次,他又没来上学,为了弄清原因,我决定放学后对其进行家访。当我找到钟青龙的家时,眼前的一幕却让我目瞪口呆:几间歪歪斜斜的茅草房,一个看起来有气无力的妇人斜躺在一张滑竿椅上,钟青龙正端着一碗稀饭小心翼翼地喂着他的母亲。我被这充满温情的一幕深深地感动了,泪水在眼眶中打转。钟青龙看到我的来访惊慌失措,眼中闪出不安的神情。但我对他的母亲说:“您的儿子多孝顺啊,他是一个好孩子。” 这时钟青龙对我投来感激的目光。从他的母亲口中,我了解到,他母亲因为患了严重的类风湿疾病,看病用去了家中所有的钱,使本来就不宽裕的经济显得更加拮据。父亲就靠到外面打零时工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计。在这种情况下,钟青龙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生病的母亲,甚至还挤出时间去捡废品,换一点钱给母亲买营养品。听到这里,我明白了他为什么逃学,我没有责怪他。我深切地同情这个身遭不幸的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拿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安慰、照顾他,满腔热忱地开导、教育他。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他坚强起来,让温暖的友谊象小河流水一般地淌进他的心田;还要求同学们去多方面的体贴、关心他。就这样,他逐渐体会到了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心,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可爱。也懂得了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痛苦要能正确看待。慢慢地,他变了,变得不再逃学,不再打架了,变得爱学习了。看着他的成长,我感到莫大的安慰。教师节那天,他捧着一大把芹菜走进我的办公室,眼里饱含着晶莹的泪花,对着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哽咽着说了句:谢谢您,杨老师!放下芹菜,一溜烟跑了。当时,我感动极了。我何曾想到自己的“滴水”之恩竟换来了他的“涌泉相报”。 我现在的班上有一个学生叫王杰,本来性格就不太开朗。她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很好,可是到了三年级的时候,我发现她上课精神恍惚,下课也不和同学一起玩,常常独自一个人发呆。学习成绩由原来的90多分下降到7、8十分。我又发现每天来接送王杰的都是她的爸爸。而她的爸爸不太爱说话,每次与他交谈后收效甚微。直到有一天她的妈妈出现在我面前,才了解到事实的真相。原来,王杰的父母在王杰三年级的时候已经离婚了,妈妈住到了娘家,而她的爸爸又不要她妈去看望王杰。孩子本来就很伤心,再加上她的爸爸很快又给她娶了一位新妈妈,新妈妈给她带来了一个弟弟,可想而知,王杰的心里是多么难过。了解到了这些原因,我常常劝慰王杰,父母之间不管有多大的矛盾,他们始终是你的父母,他们也是一样的爱你。我让她回忆父母是否有对她不好的地方,她说,其实父母离婚后,她仍然能感受到父母的爱,甚至比以前还爱她,可是一想到父母离婚了,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我就开导她说,父母之间既然已经这样了,你就得面对现实,勇敢地、快乐地生活。可以多和爸爸谈心,多和妈妈电话联系,告诉他们你的想法,近况。其实,看到你的学习下滑,父母心里都很内疚,又不知怎样来帮助你。你只要凡事往好的方面想,如我的爱没有减少,反而多了一个妈妈和弟弟的爱没什么损失呀,就能让自己的心胸开阔。经过我的多次开导,王杰慢慢的走出了阴影,学习成绩也回升了不少。关爱学生,就要学会赏识教育。 什么是赏识教育?通过了解、理解、体验和思考,我试图说出的是:赏识是一种心态,一种教育者的精神状态。赏识教育是源于对孩子的爱,发现并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造就父母、教师自身的赏识状态,落实到孩子学生与父母教师互动、幸福成长的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经常阅读一些如何教育孩子的书刊杂志。里面的一些教育方法时常会深深打动我。如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就唤醒了我的激情,带领着我走进了一个教育的春天,让我发现了许许多多瑰丽无比的花朵,享受到了沁人心脾的清香。我尝试着把它用在了我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并惊喜地发现:学生因为赏识而愉悦,因为赏识而快活,因为赏识而感动,因为赏识而更优秀。 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如作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竭力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睁大眼睛寻找优点。一旦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例如用得好的一个词,写得好的一句话,立即给予热情地鼓励。如“这个词用在这里真准确”“这个句子真美” 等等。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在时时关注着他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班上有一位叫谭开豪的同学,起初作文很一般,后来我发现他特别会用上我们所学过的词语,就在班上表扬了他几次,当然也对他用词不太恰当的地方提出了整改意见,没想到他的作文一次比一次进步大,到现在居然已经成为了班上写作最优秀的人之一。对于他写得比较优秀的作文,我总是极力赞扬,夸奖鼓励,还特别注意真情朗诵。朗读时,我着力创造一种隆重的气氛。我绘声绘色地朗读他的作文,动情地赞扬文章的佳妙之处。然后,迎着全班敬佩的眼神,报出作者的名字;或者让同学们猜一猜,再请作者在掌声中领回自己的作文本。对作文的赏识,大大提高了谭开豪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而且也培养了他欣赏他人,相信自我,积极向上的品格。 记得在一年级的时候,班上的同学经常告状说自己的笔、本子、卷笔刀不见了都怀疑是张亮同学偷了。我一直没有找到真凭实据,也就一直没有直接找他谈话。只是在朝会上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有一次,我亲自发现他拿了别人的四元钱,于是我对他进行了教育,告诉他,你还小,不懂事,看见自己喜欢的就想拿来自己用,这其实不能叫偷,因为有很多小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这只是一种好奇心在作怪。老师不怪你,但要清楚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自己再喜欢的东西也要有克制力,否则就会被别人看不起。老师相信你能克制。后来,我故意试探他,在教室里放了一些新本子,悄悄作上了记号,一天,两天,三天…… 一个月过去了,本子一个也没有少,我感到很高兴。突然有一天,又有同学说张亮可能拿了她的东西。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相信张亮不会这样做,因为班上的本子就放在教室里,但是一个也没有少,这说明我们班上再也没有手脚不干净的人了。我看到了张亮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感激和自信。从那时起,班上几乎再也没有谁掉过东西了,而我领到的本子也总是放心地放在教室里。 关爱学生,就不能偏爱学生。我们在平时的谈话中,总是不经意地流露出对优生的喜爱,对听话的学生的喜爱,而对于那些思想差、学习差的学生则显得比较冷淡,甚至于是讨厌。殊不知,学生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待优生和差生我们应一视同仁,决不丢掉一个孩子。对双差生,应做到不轻视,不揭短,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树立自信, 从而走向进步,走向成功。我现在所教的班上有一个孩子叫张亮,他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欺侮同学更是常事。我多次教育他,批评他,可他居然是每次在我面前痛哭流涕,一副决心改悔的样子,一转身又恢复了他的“本来面目”。办公室所有的老师都认识他这个“有名人物”,也都认为他是个满身缺点的孩子。就在我对他失望甚至快绝望的时候,我反思自己为什么对张亮这样的学生,我不能多一些宽容,多一点沟通,多捕捉他的闪光点呢?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竟意外的发现了张亮在劳动时是最不怕脏,不怕累的一个;竟发现了他随身捡起地上的纸屑,主动制止同学打架…… 对他的优点,我极力表扬,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少有的自信和骄傲。我想这种自信和骄傲就是生命的觉醒吧。他在学习上思想上有了一些转变。但是他的大彻大悟还是在我了解到他的父亲患了严重肾功能衰竭,与他的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之后。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把张亮留下来辅导作业,他的母亲来接他。我看他母亲满脸愁容,说话有气无力,就和她在外边说了一会儿话。他的母亲告诉我,丈夫患了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家里又没有多少钱给他换肾,只有靠吃药来维持生命,觉得孩子还小,所以父亲的病情家里一直隐瞒着他。我决定抓住这件事情对他进行教育。针得他母亲的同意,我和他开始了一次漫长的交谈。当我告诉他这一不幸的消息时,他的眼圈一下子红了,泪水夺眶而出。我对他说:父亲的病并不是没有希望,只要在精神上有战胜病魔的决心和毅力,奇迹会出现的。而你就是父亲的精神之柱。只要你努力把自已该做的事做好,父亲的病肯定会好起来的。老师和同学们也会尽全力帮助他的。听到这里,张亮竟号啕大哭起来,最后对我深深鞠了一躬离开了办公室。从那以后,虽然,他时不时的还是会犯些错误,但是他变多了,课堂上喜欢回答问题了,更爱劳动了,对同学也和气多了。看着他的变化,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曙光驱走了他心中的黑暗,照亮了他一片清澈的前程。 班主任在处理学生之间矛盾的时候更应该一碗水端平,在充分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再做处理。这样做才更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也更服你管。我们学校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学生离校较远,大部分学生中午都在学校吃饭。而学校的操场小,为了学生的安全着想,中午一点半就会让学生进教室,看看书,写写字。班干部则要负责教室里的纪律。有一天有学生说,中午张亮打了班长徐维。徐维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作为班干部能力和责任心都很强,我当时一听也很生气,心想这张亮也太放肆了,得好好批评他。进了教室,我把张亮叫到讲台边问他为什么打班长。他委屈地说是徐维冤枉了他,看到他的坐位上掉了一张纸牌,就认为他玩了纸牌,非要给他缴了。他不交,班长就扯了一下他的头发,他就打了徐维。我问他,你怎么证明自己没有玩呢?他说同桌可以证明。我马上找他的同桌证明确实如此。于是,我把徐维喊出来,询问中午的事情原委,徐维说,自己确实先扯了张亮的头发,张亮才动手打他的。张亮看到班长都主动认错了,也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动手也不对。我乘此机会指出徐维作为班干部制止同学很有责任感,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随便打骂;张亮同学虽然有理在先,但是脾气暴躁,应该解释事情的原委,而不应该动手。所以两人都有错。就这样,两人互相道歉,握了握手笑了。 关爱学生,决不意味着迁就学生。 迁就不是热爱。迁就会使学生失去严格的要求,没有要求也就没有教育。只有当班主任把对学生的真挚热爱和严格要求统一在一起的时候,才会体现出班主任对学生的深厚感情,才会发挥出师爱的教育作用。正如马卡连柯说的:“ 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实在说,在我们的辩证法里,这两者是一个东西:对我们所不尊重的人,不可能提出更多的要求。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也就包含着我们对这个人的尊重,正因为我们向他提出了要求,正因为他完成了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才尊重他。” 一句话,对学生的严应当是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而有信,严而有度。贯彻这一原则:(1)要求在班级中形成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热爱、尊重、信任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师生之间才能沟通思想,学生才愿意向你吐露心扉,你才能摸准学生的脉搏,而使自己的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2)学生存在缺点错误,教师要严肃批评,耐心帮助,而不是一味指责、冷漠、歧视、不信任、不公开,甚至采取讽刺挖苦、嘲弄辱骂和变相体罚伤害学生自尊心,侮辱学生人格的方法。学生的心灵是容易受到伤害的。一个学生自尊心受到挫折,就会产生对抗情绪障碍或自暴自弃,变得难以教育。因此,班主任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教育要求和措施以及情感的控制和运用,都要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如班上的张亮别看他很匪,但是却最怕在公众场合批评他,可能他认为维护自己面子的方法就是横眉冷眼,昂首以对,这样的教育效果当然不好;因此,我在教育他时必须做到一语切中要害,指出他的错处,然后再循循善诱,用真挚感人、生动亲切的话语来启发他,这样的效果就是听而有行,行而有规(3)所谓严格要求,是指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要求。这种要求应明确、具体、力所能及,既经提出,就要坚决执行。严格要求要充分尊重学生实际,即严而有格,严得有理。要求太低不能调动学生进步的积极性;要求过高过急,会使学生因达不到要求而丧失前进的信心。(4)对学生的要求还应有连贯性、层次性,在学生达到某阶段的要求后,要善于及时向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把他们的思想品德不断引向新的高度。 班主任工作是长期而繁重的,我想,只要在工作中摸索,在工作中前进,用最宽大的心去包容学生,用最真诚的爱去感动学生,相信成功的教育收获的必定是教育的成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