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得)之正确引导,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正确引导,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班主任论文之正确引导,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 ‎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教师,我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的一线工作,也有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与教训。与学生天天打交道,假如所任的班级中遇到几个所谓的“调皮捣蛋”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难度特别大,有些时候,甚至会被弄得焦头烂额,无所适从。‎ ‎  诚然,不仅仅是作为教师的为难,就是作为学生的家长,遇到这样的孩子,遇到很难处理的问题,要想十全十美的解决问题,也是十分棘手的。某些性格暴躁、教育方法简单的教师,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常常会恶语相向、暴跳如雷,甚至发展到大打出手、严重地体罚学生。类似这般情况,我也曾经经历过。‎ ‎  但是,仔细想来,这种教育方法是既违反教育法规也违反教育规律的,是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不可采取而应该抛去的。如果是采用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没有丁点的教育效果,有些时候,甚至会适得其反,教育者反而被弄得苦笑不得、下不了台。‎ ‎  那么,面对这样一种类群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该采用什么样的措施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呢?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时刻面对、也在时刻思考的问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以及《义务教育法》中都有明文规定: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诚然,体罚不是良好的教育方式。虽然,古训有“严师出高徒”,但是我认为,这个“严”是指“严格管理”、“严格教育”,而并非“严格打骂”。‎ ‎  那么,在学校中,对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骂”不行、“打”也不行,学生岂不成了“上帝”了吗?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  确实,“学生就是上帝”,在一些学校中,在社会上也曾经流行了一段时间,它也确实有其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论怎样,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让那些所谓“调皮捣蛋”的学生发生根本性的好转,使他们成为于学校、于社会有益的人,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  怎样才能使所谓“调皮捣蛋”的学生发生根本性的好转,成为遵守校纪校规、热爱学校、热爱学习、有社会责任感的好学生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结合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  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生平等相处 ‎  作为人民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其核心更在于“育人”。那么,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把学生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人格,看重他们的存在。学生,既是一个群体,又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人格和尊严。‎ ‎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从每一个个体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他们的性格和爱好,从中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去“以人为本”,关注他们,让他们感觉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立足于社会中、就学于学校里,确确实实有人在关心他、爱护他,把他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看待,让他们从心灵上得到安慰,在学校生活中得到快乐,从班级生活中得到温暖。‎ ‎  二,学会宽容,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 ‎  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经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对于那些犯错误、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首先要给予他们改正自己错误的机会。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他们都还是一些孩子,是一群未成年人,他们涉世未深、不谙世事,所以要允许他们犯错误。‎ ‎  但我们要引导和帮助他们分析犯错误的原因,给予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使他们从思想上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向好的方面转化。使他们能够从心底里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是不应该的或是一时的冲动所至,应该及时改正,以防以后再犯重复的错误。这样,对学生的宽容,使他们从心理上、情感上感到对不住老师的教育,对不住学校和社会的宽容,然后在今后的行动中慢慢地改正自己的错误。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宽容。‎ ‎  三,用爱心去温暖、感化学生 ‎  俗话说得好,“爱心吹开智慧门”。作为担负教育教学重任的人民教师,要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感化学生,用爱心唤醒学生的心灵。在学校生活中,老师就是学生的“家长”‎ ‎,是学生心灵培育的导师,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引路人,我们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像“严父慈母”一样对他们“严要求”、“慈感化”,经常性地找学生谈心、聊天,去触摸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  尤其是那些我们认为“调皮捣蛋”的学生,更要多接触、多了解、多亲近,这样才能达到师生关系融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目的,使学生对我们又爱、又亲、又敬,感受到老师给予的温暖,从而使他们得到根本性的转化。‎ ‎  四,广泛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用活跃、激情的校园氛围吸引、感化学生 ‎  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仅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很好地锻炼,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各种各样智力的开发,发掘学生的各项潜能。我们利用各种课余时间多开展一些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亲和力的形成,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形成求知上进的活力。‎ ‎  特别是那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他们纪律性不强,学习上进性差。但是,在各种活动中,他们总是有这种或者那种的特长和技巧,能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们要多鼓励和激发他们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习、积极上进的热情,使他们找到自己的准确位置,力求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  五,多进行家访活动,与学生家长经常沟通,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  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家庭和家长的责任,我们只有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受到全方位、全面的教育。‎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强,农村中外出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许多学生的家长外出务工挣钱,而忽视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活动,把孩子托付给孩子的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等留守老人,使这些孩子也成了“留守孩子”,而这些留守老人,既缺少对孩子的约束力,也没有教育孩子的能力和方式方法。‎ ‎  同时,随着新一轮“读书无用论”逐渐在我国农村生活中的重新抬头,一些学生的家长,尤其是农村学生的家长,越来越不注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加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部分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更谈不上严格要求,使得农村学生中的问题越来越多。‎ ‎  一些学生的家长仅仅是把学校看作孩子的“托儿所”,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的目的只是让孩子有一个“长大”的环境,而不是看重自己的孩子如何“健康地成长”。他们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而放弃了自己应负的“教养”责任,因此,这些学生的家长完全“看不见”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而一旦出现了什么事情,又总是把责任推给学校。‎ ‎  以上原因是构成大部分“问题学生”、“调皮捣蛋孩子”的根本所在,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现代社会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作教师者,尤其是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要经常性地开展家访工作,时刻保持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针对“问题学生”的问题,学校和家庭采取双方面的措施,使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地解决,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 ‎  总之,对学生的教育是全方位的、多方面的,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对学生施行合理的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中学生,成为于社会有用的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