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国家级骨干教师(心得):马丽英《影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讨论实效性的相关因素及其分析》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国家级骨干教师论文:马丽英《影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讨论实效性的相关因素及其分析》 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学科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方式。然而,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课堂讨论存在着重热闹、重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不足。 对影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实效性的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正是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为深入研究并建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实效性的“课堂讨论”提供依据。 一、对实效性课堂讨论的认识 具有实效性的课堂讨论是在教师充分认识课堂讨论目的的前提下进行的,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围绕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经过认真思考,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学习、启发,产生思维碰撞,共同分享探究成果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堂讨论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有实效性的课堂讨论与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其评价标准基本上是一致的。与语文教学的多维实效性一致(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按三维设计,北京市语文课程标准按四维设计),课堂讨论的实效性也是多维的。有实效性的课堂讨论,不仅要寻求正确的答案和必要的共识,而且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生成的新的认识、体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生的得到思维发展,参与、合作、与人交往的意识得到增强,善于提问、肯于思考、认真倾听、敢于表达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得到培养。这样的课堂讨论,讨论的过程与讨论的结果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二、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我们以合作学习的理论、建构主义的理论为依据,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出发,开展行动研究。在进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课堂教学录像中课堂讨论环节的分析统计,在力求全面客观的了解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的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存在的问题,找到影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实效性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建构具有实效性的课堂讨论提供依据。 我们的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设计调查问卷—选择调查对象—抽取部分问卷进行分析。第二阶段:收集课堂教学录像带—对教学中课堂讨论环节进行记录整理—选取课例进行分析。第三阶段:综合占有的资料,对影响课堂讨论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归纳。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教师认为影响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因素中,重要因素主要来自教师方面,次要因素主要来自学生方面(详见表1)。 表1:影响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因素的教师观点 教师认为影响课堂讨论的实效性的因素 选择人数 选择率 重要因素 教材中值得讨论的内容不多 14 35% 讨论的问题引不起学生的讨论兴趣,过难或过易 12 30%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不能吸引学生 10 25% 次要因素 学生课前预习不够,用来讨论的信息不足 8 20% 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经验和价值取向的差异 8 20% 个别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多数学生处于听众的地位 6 15% 其他原文标题:小学语文国家级骨干教师论文:马丽英《影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讨论实效性的相关因素素 有些学生学习讨论中故意争执;一再表示不明白 2 5% 有些学生积极性不高;转移话题;借机聊天 2 5% 学生表述问题语言罗嗦,延误讨论时间 2 5% 教学时间有限,讨论不能充分进行 2 5% 来自教师方面的主要是与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思想观念有关。教师认为来自学生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学生之间知能水平、学习积极性、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师生、生生间的人际关系等的差异。 (二)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学生认为影响他们参与课堂讨论的原因中,重要因素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次要因素多数是与自身有关的。(详见表2) 表2:影响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因素的学生观点 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参与课堂讨论的原因 选择人数 选择率 重要因素 讨论的时间不充足 18 60% 受到其他同学的干扰 13 43.3% 在小组讨论中,组员之间不合作 11 36.7% 同学讨论发言时声音太小,听不清 10 33.3% 次要因素 得不到发表见解、提出问题的机会 9 30% 对讨论的问题不感兴趣 8 26.7% 讨论的问题太难懂 8 26.7% 自己的见解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 6 20% 其他因素 讨论的问题太简单 1 3.3% 不敢说,你发言不好同学会看不起你 1 3.3% 老师总叫经常举手的人,叫不到自己 1 3.3% 这与教师提出的影响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原因基本一致。既说明学生之间人际关系对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影响,更说明“小组讨论” 的人员组合、运作方法等方面需要教师认真研究,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对比表1和表2就会发现,教师认为“讨论时间有限,讨论不能充分进行”选择率为5%;而学生认为影响课堂讨论的相关因素中“讨论时间不充足”的有18人次,选择率高达60%。如此大的反差说明讨论中,多数教师看中的是得出讨论答案,至于每个学生是否把想法充分表达就很少顾及。再加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与教师要求讨论的问题不一致,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参与讨论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减弱,进而影响课堂讨论的学习氛围,形成“走过场”的学习场面,教学实效性必然受到影响。 (三)课堂讨论录像的统计、分析: 我们选取了近一年来在北京市教学评优课、西城区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和我校教学公开课和研究课的部分教学录像,这些教学实录比较真实的代表着目前教学的水平,反映出当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都安排了小组或全班的课堂讨论。对教学中课堂讨论环节进行记录整理(详见表3)。 表3: 教学内容 讨论问题 (教材中的、教师提出的、学生提出的) 讨论形式 发言 人次 教学 时间 1nbsp;学弈 (10册) ①预习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②讨论“惟”字的意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③今后学习古文用什么方法学? 4人小组 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 8 3 1′15″ 8′37″ 2′23″ 2 梅花魂① (11册) 从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情节中读懂了什么? 自学画批 小组 集体 24 2′30″ 1′50″23′ 3 梅花魂② 外公为什么最喜欢梅花?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自学画批 小组 集体交流 20 1′30″ 3′50″18′ 4 梅花魂③ 读你感受最深的情景,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与大家交流。 默读或朗读集体交流 38 23′ 5 梅花魂④ ①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题目为什么叫梅花魂?(学生) 小组、集体 小组、集体 11 8 4′ 6′30″ 6 仙人掌① (11册) 从哪些地方体会出仙人掌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奇特的植物? 自学画批 集体交流 14 4′ 19′ 7 仙人掌② 课文是从那几方面来介绍仙人掌的特征的? 自学画批 小组、集体 9 3′ 14′ 8 仙人掌③ 课文是怎样描写仙人掌生命力顽强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画批 小组 集体 23 2′30″ 3′ 10′ 9 晏子使楚 (11册) 晏子是个怎样的人?你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自学 集体交流 19 2′30″ 23′ 10 伟大的心 (11册) 从你最感动的情节中读懂了什么? 自学画批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30 4′20″ 3′30″ 28′ 11 林海 (11册) 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写下这么多绿颜色中,“写下”为什么不用“画出”?(学生) 集体交流 6 2′30″ 12 买小狗的小孩①(10册) 小男孩买到这只小瘸狗了吗?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给故事设计结局,讲明理由。 自己思考 全班交流 13 3′ 8′40″ 13 买小狗的小孩② 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买小狗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自学画批 集体交流 23 1′30″BR> 16′ 14 卖荸荠的小姑娘(11册) 小姑娘为什么第二天要送去新挖的荸荠?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 28 12′ 15 螳螂捕蝉 (11册) 吴王为什么不杀他,还罢其兵? 小组 集体 18 3′ 9′ 下面主要是从讨论题目的设计和讨论时间的安排上研究影响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得失。首先,做综合分析: 1、讨论题目的设计是影响课堂讨论实效性的首要因素。 ⑴、讨论的题目不能统帅全文。有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理解全文的作用有限,而运用的时间较长,影响课堂讨论的实效。 ⑵、讨论的题目缺乏讨论的价值。有的讨论题目不值得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因而影响课堂讨论的实效。 ⑶、讨论的题目偏难,影响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如《梅花魂》④的第②题“题目为什么叫梅花魂”,即使学生理解了课文也是一个只能意会不好言传的问题。 2、讨论题目多来自教师的课前设计,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地位。 从统计数据看,在所有讨论问题中,只有两个问题来自学生。学生面对讨论问题,由于缺乏必要的准备,学生不明白老师的意图或学生对讨论题不感兴趣,有时不能马上做出积极地反应。 其次,用案例加以具体说明。 案例:解析《梅花魂》教学中的课堂讨论 表3中选择4节《梅花魂》的教学,意在从同一课的课堂讨论题目的比较中研究得与失。 《梅花魂》是北京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第11册中的一篇课文,是福建省著名归侨作家、诗人陈慧瑛写的一篇美文。 文章以“见物思人”开头:“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接下去,先介绍“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然后,按时间顺序回忆了与外公生活在一起时的几件事:①外公抱着她吟诗落泪(表现外公思念故国而不能归之情);②她弄脏了外公无比珍爱的墨梅图,外公声严色厉地训斥她的母亲(表现外公无比珍爱墨梅图);③她和妈妈要回唐山(中国),外公不能回,竟像孩子一样大哭起来(进一步表现外公思念故国而不能归之情);④临别的前一天早上,外公郑重地把墨梅图交给她,要她带回祖国,好好保存。并给她讲了梅花的品格与中华民族的气节,希望她像梅花一样(表明外公把梅花看作祖国的象征,在墨梅图上寄托着外公庄严神圣的爱国思乡之情,也体现外公身上那梅花一样的情操);⑤分别时,外公竟登上客轮,又给了她一块洁白的亚麻布上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血色梅花的手绢”进一步展现了外公那颗热烈跳动着的眷恋祖国的心)。 文章结尾深情地写道:“ 多少年过去,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墨梅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这样一篇美文,以《梅花魂》为题,含义是丰富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能理解到:一个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华侨老人的中国心(眷恋祖国的心),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梅花魂》①和③中讨论题目的设计似乎更多地考虑了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而忽视了这篇课文的特点。因而难以从一个情节(一个事例)去思考全篇课文的思想感情,难以引导学生建构新的、高一层次的意义。 《梅花魂》②设计的问题只能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第四个事例,讨论的效果与《梅花魂》①和③基本相同。 《梅花魂》中的第一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重点,从3个与梅花有关的事例中去体会外公的思想感情,可以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但是涉及不到第一、三两个事例(吟诗落泪与不能回国而痛哭),这使学生建构“外公眷恋祖国的情感”发生困难。因为第一、三两个事例正是直接表现外公“思乡”“思国”的情节。问题的设计只注意到抓重点而忽视了5件具体事例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把5件具体事例联系起来思考,才能建构起外公“眷恋祖国的心”这一深层意义。④中的第二题,“题目为什么叫梅花魂?”思维指向不明确,是从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命题?还是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梅花魂” 的含义?如果把问题改成“联系全文想想课题的意思。”思维的导向性会更明确些。 以上分析说明,阅读教学中,需要学生从几个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文章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时,即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建构一个新的意义时,让学生思考、讨论的题目必须能够统帅全文,引导学生联系全文阅读、思考。同时也说明学生理解每一个具体事例所表达的情感是讨论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的必备信息,否则,课堂讨论的进程将会受阻,实效性将会受到影响。无论讨论的结论是求同的还是求异的。 综上所述,对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录像教学课例分析,可以看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源于教师方面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心理素质、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师生关系等是影响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决定性因素。 当然,我们的研究并没有展开、深入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的全部,还有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如: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的特殊性?如何看待课堂讨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如何认识和评价小学语文课堂讨论实效性?如何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与课堂讨论(全班讨论)应建立怎样的联系?应如何研究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讨论实效性?是就“ 课堂讨论”环节来研究课堂讨论环节?还是从一课书、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效果来研究课堂讨论环节,或是把两者统一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