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新课标下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新课标下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

音乐论文之新课标下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人才成就的起点。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探究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提高。  一、师生互动激发歌唱兴趣,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  歌曲教学最大的目的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学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积极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形象,让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引导学生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歌声才能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只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究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如我在教学生唱第一册《火车开啦》时,由于学生大多没有坐过火车,想象不到歌曲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 ‎“你们想坐坐火车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就是歌曲中的小朋友,现在就要坐火车去北京。当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列车员。”于是我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象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活象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还有的竟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歌声中浸染着美的色彩。在真情的歌唱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二、在“创编与活动”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  现行音乐教材的“创编与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把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为此,在“编创与活动”‎ 中,多种实践要求让学生在编创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能力和探究性学习能力。  1、即兴表演: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是无穷的,在他们即兴表演时,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经常会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又体会到了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愉快。   2、自制乐器给歌曲伴奏,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动脑动手能力。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都不能达到人手一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自制打击乐器,孩子们的积极性可高了,他们有的用矿泉水瓶子装入沙子作沙锤;有的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在教学中我十分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让学生在教学中用自己制作的乐器给同学们伴奏。在学唱《过新年》时,做了这样一个编创与活动:全班学生自由分为4个小组,第一组当小小音乐家为大家演唱,第二组当小小演奏家为大家演奏,第三组当小小舞蹈家为大家扭秧歌,第四组当小小评审团。这样热热闹闹“过新年”‎ 学生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图、讲、演结合,诱发聆听兴趣,提高探究性学习能力。‎ ‎ 聆听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去感知体验。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使其根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和形象的记忆,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例如,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是一首非常风趣的乐曲。乐曲一开始,用小钹的独奏来模拟鸭子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顿时将听众带入可爱的鸭群之中。其间,乐声时而轻快,时而热烈,还不断穿插鸭子的鸣叫声,描绘出鸭群遨游水中,互不相让,相互追逐嬉戏的场面。在指导学生聆听时,先结合插图让学生们描述了鸭子拌嘴的热烈场面,然后初听音乐一遍,复听音乐时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中间部分的音乐。由于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所以听时特别认真、细心。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乐曲的情绪,再听音乐时便让几名学生戴上鸭子的头饰做鸭子拌嘴的表演,同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彩。在这个从感知到体验的聆听过程中,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性思维和探究性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学生眼里教师本身就是一首“歌”,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学生在课堂上会很自然地去捕捉教师的动作表情。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