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浅谈给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论文之浅谈给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说是促使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场所,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学生会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其良好的个性也会随之逐渐形成,各种潜能也能得到充分发挥。相反,倘若学生处于不良的心理环境中,如生活在苦闷、压抑、惊恐、悲伤中,其智力发展,个性及人格的形成都会受到不良影响。 第一、情感迁移,形成氛围。 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在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交往形成的相互认识、理解,情感的亲近与信赖的关系,它以教学活动为中介,以适应社会需要及满足学生求学、成才的愿望为目标。师生之间既是教学关系,又是朋友关系。教师和学生彼此悦纳和认可,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养料” 及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真心、细心和耐心,真诚是与学生建立依赖关系的基础,只有师生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才能实现双方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形成一种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那么,即使是最好的教学内容配以最理想的教学方法,也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学生一旦不认可教师,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力将大大降低,更谈不上把教师的话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只有师生之间经常保持愉快、欢乐的情绪体验时,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氛围,才能激励学生前进。 第二、时时赞美,增强自信。 赞美是一种心灵的雨露。对赞美的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可以说,需要赞美是人的本性,剧作家莎士比亚曾毫不掩饰地说:“赞美,即是我的薪俸。”教师关注全体学生的赞美。在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引领全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信达到一个个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自评和他评,能正确认识自我。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虽然在不断地提高,但他们还不能充分地认识自我,出现了“自我感觉良好”的对自己估计过高或处于“不如他人”的过低、自卑的评价。这两种极端倾向都对学生发展不利。此时教师可用正确恰当的评价语,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同时教师应扩大评价范围,利用学生的朗读水平、写作水平、上课注意力是否集中、作业书写情况、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多元评价,特别是自卑的孩子。尤其要树立其学习自信心。过于自大的孩子也要使其正视自己的不足。 第三、营造团结,生生友爱。 同学关系主要指学生之间在心理的关系。如果一个学生与班内多数学生都有矛盾,他的心情就不可能愉快,整天都会处于抑郁、孤独和忧伤中,并易形成自私、胆怯、软弱等不良的心理品质。若学生处于真诚友爱、互相帮助、心情舒畅、无所不谈的环境中,则能保持愉快、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并有助于形成真诚、宽容、关心、豁达、乐观、积极向上、坚强等优良的个性品质。 第四、和谐课堂,诱发兴趣。 课堂心理气氛指课堂上的情绪状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指课堂教学的情境应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课堂安排要符合教学规律,动静结合,具有充分的合理性,要切合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轻重适度,因材施教,具有充分的合理性。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一个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会用自己的行为、语言、情绪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师生间、同学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实践证明,教师用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用难易适度的内容启发学生,用公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来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使他们进行创造性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师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