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农村中学在实施新课程中的一些困惑与对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农村中学在实施新课程中的一些困惑与对策

其他论文之农村中学在实施新课程中的一些困惑与对策 ‎ ‎  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其理念正在逐步深入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心中,各学校采用了新课标教材,按照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实施教育教学。但在广大教师学生的心中出现了新课程该怎样实施,新课程培养出的学生到底会怎样,现在的教学能否适应中考、高考等一系列的困惑。学校在开设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上明显力度不足,在对教师、学生的评价上未建立新的模式。面对这种现状,我们的领导、教师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  一、农村中学存在制约新课程实施的几个因素 ‎  1、学校硬件设施不到位   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日益重视, “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使农民负担一步步减轻,但地方财政困难导致对学校经费拨付未能及时足额到位,加上前几年“普九”遗留下来的债务,使学校可用于教育教学的活动经费不足,与新课程配套的多媒体设施、实验设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设施、体育文艺设施等等都不能配备齐全。因此使新课程实施失去有力的硬件保障。‎ ‎  2、学生素质普遍下降   一费制收费和五天学习制实行后,学生的课业负担大为减轻,课外活动的时间充足,但新的 “读书无用论”“大学毕业还是自己找工作,还是打工族”‎ 等社会不良思潮的冲击,父母外出打工使大部分学生成为“留守”学生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下降。新课程实施的主体素质不高,制约了新课程实施的质量。‎ ‎  3、教师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随着社会人才的流动,农村中学的优秀教师流失很大,留下的骨干教师少,老教师和由低一级学校拔高使用的教师占大部分,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呈现两极分化,原始学历偏低,课程理念落后,基本方法不了解,教师业务素质与新课程要求的差距导致新课程实施缺乏能力保障。并且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教师刻苦钻研的精神不足,比待遇、讲条件的现象抬头,部分教师缺少奉献精神,这样的教师怎能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  4、新的评价体系尚处于构建之中   新课程环境下,教育主管部门、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正处于构建之中,尚未真正实施,使学校、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不清,方向不明,积极性不足。导致学校、教师参与新课程的主观能动性不足,使新课程实施缺乏动力保障。‎ ‎  二、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 ‎  与几年前相比,学校领导、教师不再有新课程是否真的实施的疑问,但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困惑。‎ ‎  1、如何才是真正实施新课程教学?‎ ‎  “我的教学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在新课程下该怎样备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应如何开展?”、“我的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是否到位?”、“我的学生在将来的竞争中是否有优势?”。应该说,这些有困惑的教师是在真正实施新课程,否则他们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与那些用老教法教新教材的教师相比,他们是值得表扬的。但他们还没有真正明确如何实施新课程,在理念上存在严重的缺陷。‎ ‎  2、如何有效地开设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  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课程结构的改革,如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校本课程是新课程的组成部分,大部分农村中学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如何开设,教材从哪里来?”等问题未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没有配套教材,没有素质符合课程要求的教师,没有适合课程实施的环境,还未能得到社会、家长的认同。因此,在农村中学综合实践课是新课程实施中的薄弱环节。‎ ‎  3、将会怎样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 ‎  虽然新课程在国家级课改试验区完成了试验,但在本地区是新事物,如何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育主管部门正在考虑和探索的课题。新课程的指挥棒指向何方,是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十分关心的,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十分明晰。‎ ‎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  (一)、加强宣传,引起全社会对新课程的关注。‎ ‎  本次课程改革是国家自上而下的改革,是经多方面的专家对国际、国内形势全面分析后提出的,将会充分影响中国的发展。这场改革不能仅局限于教育内部的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应使全社会都认识到这场改革的原因、方向、目标,引起全社会对新课程的关注。‎ ‎  1、加大对农村中学的经费投入,使学校硬件设施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  2、通过社会舆论,形成的“读书有用”“不读好书不行”的良好社会风气。‎ ‎  3、使社会对课程改革有正确的评价。‎ ‎  (二)、加强各级各类培训,促使新课程实施的快速化、健康化。‎ ‎  1、加强对教育主管人员、教科研人员、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促使新的评价体系的迅速构建,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  2、建立一支有力的指导队伍。在新课程实施中学校、教师非常渴望得到指导,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建立一支由课改理论专家、学校管理专家、教研专家、有课改实践经验的教师和本地课改骨干教师组成的指导队伍。每乡镇每学科培养一名或多名课改骨干教师,展开对课程实施的及时、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 ‎  3、加强对教师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促使教师素质迅速提高。‎ ‎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实行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新课程实施质量的好坏,对教师的培训应是多层次的、多种形式的、连续的、有效的。‎ ‎  (1)对教师进行多层次的培训。对教师的培训可分为三个层次:①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培训②与教师教学直接相关的有实用价值的课改现场培训③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校本培训,给教师推荐更多与新课程实施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的资料,最好是影视资料……‎ ‎  (2)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①到高校进行集中培训,如:2005年暑假在江汉大学、华中师大进行的集中培训效果明显,②到教研部门进行集中培训,如:近几年进行的新课标培训,③乡镇组织的集中培训,④学校集中进行的校本培训,⑤学校组织进行的个人自学。‎ ‎  (3)对教师的培训应是连续的、有效的,不能只培训课改起始年级教师,应对参加新课程实施的教师从起始年级起进行全程跟踪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同时要注重实效,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考试、考核,以提高培训的效果。‎ ‎  (三)校本研训落到实处,注重实效。‎ ‎  1、学校建立“校本研训”管理制度和计划,增加研训经费的投入。‎ ‎  2、深入教师中进行反馈调查,以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为主阵地,以教学反思为切入口,确立校本研训的课题,追求实用。‎ ‎  3、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校本研训,学校领导带头参与。‎ ‎  4、形式灵活多样,保证校本研训的时间。建立激励机制,追求实效。‎ ‎  (四)构建切实可行的新评价体系。‎ ‎  新课程要求的评价体系与原有评价体系不尽相同,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建立以下评价体系:‎ ‎  1、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 ‎  2、学校对教师、学生的评价体系。‎ ‎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 ‎  农村学生在整个学生队伍中占大部分,实施新课程可以缩小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素质差距,农村中学新课程实施的质量对整个新课程改革影响很大。请全社会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中学的关注,使农村娃也能和城市孩子一样受到好的教育!‎ ‎  参考文献:‎ ‎  [1]、湖北罗田县教研室组编:《与新课程同行》‎ ‎  [2]、湖北罗田县教研室组编:《走进课改》‎ ‎  [3]、靳玉乐  张丽:《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10期。6-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