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中学生情感、学习策略对比及教学策略
其他论文之中学生情感、学习策略对比及教学策略 采取问卷形式对中学生进行情感、学习策略调查,通过分析学生情感因素、学习策略,提出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加强学法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情感 学习策略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情感,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而学习情感亦为人们对学习这一高级心智活动有态度体验。这种态度体验既产生于这一认知过程,同时又会极大地反作用于认知过程,从而使认知效果受到影响。 尽管早期的一些研究曾提出过诸如“从统计学意义上说,认知或成就与态度、价值观等互不相关或几乎没有关系。”①的结论。但随后也产生不少与之相悴的意见。“譬如对教育目标分类学做出重要贡献的B、S、布鲁姆等人就认为:”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之间有一定关系,达到某一领域的目的或目标可被看作达到另一领域的目的,或目标的手段。“②甚至,他们还认为:在一些场合,我们就用情感目标作为达到认知目标的手段。现代教育理论做出的论断则是:”学习完成及其成效受制于智力因素组成的认识系统和非智力因素组成的动力系统,学习的最佳效果产生于这两个系统平行而协调的动作。“ 近几年来,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是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中的两个研究热点,它是影响中学生能否顺利进行学习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从近些年来的多项实验中,如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对厌学问题调查以及学习情感调查中,我们已经感到”学生更愿意也更有可能学会和他们对之有一种积极情感的教育材料。“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越高,越能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并积极主动地运用,因而学习策略水平就越高。在消极情感支配下,学生的学习成效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较学习动机弱的学生更能坚持学习,更有成效。因此,我们认为,对学习持有积极情感的学生,会积极使用学习策略,其学习效果要好于对学习持有消极情感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本调查选择了初中学生308名,高中学生169名(高一学生。) 我校新生入校是根据入学成绩采用电脑分班。 2.问卷编制:为更好提高学法研究,在教学中面向大多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从学生的情感、学习策略两个方面编制问卷,问卷比较简洁。 3.调查方法:为尽量减少调查对象因成绩的影响而产生对各课程的喜欢程度的干扰失真,因此此问卷是在假期中进行,当场发放,独立完成立即收回的,有少数学生不能准确记忆自己的考试成绩。 三、结果与分析 1.学科喜欢对学生各科成绩影响比较 对不同学科课程的喜好程度,一般说会影响学生对不同课程的学习态度,譬如自觉性、积极性等,经学习态度的中介作用继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效,学生对持最喜欢情感的课程学习成绩要好于其它课程的学习。表1、表2告诉我们45%(初中)40%(高中)的学生最喜欢的学科考试成绩在自己所有学科的成绩中最好的,且最喜欢的学科在所有学科成绩中排在第二及第三位的学生也分别占了22.6%、29%和15.2%、10.5%。 表1(初中) 受询学生最喜欢的学科考试成绩在其所有学科成绩中的排列情况受询总数N=308,有29份问卷无效,因此有效答卷N'=282 成绩排位 分布情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 数 125 64 43 26 10 12 占受询总人数% 41.2 20.7 13.9 8.4 3.2 3.8 占有效人数% 45 22.6 15.2 9.2 3.5 4.2 表2(高中)N=85 N'=57 成绩排位 分布情况 一 二 三 四 五 人 数 23 17 5 10 3 占受询总人数% 27 20 0.58 11.7 0.35 占有效人数% 40 29 10.5 17.5 0.5 尽管这种对同一学习个体投入了不同情感的学科成绩的比较对我们的研究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但须指出,由于不同课程的学科性质不同,难易程度不同,对认知基础的要求不同,各科教师的教学风格、方法、水平不同,尤其是教学要求和考试标准不同,为此,我们就学习情感因素进行了深入调查。 2.引起学习情感的原因分析 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可以影响认知,由此我们虽不能判断一方很大程度上是另一方的结果,但”认知和情感永远不能完全分开。“这已是人们共同接受的事实,作为情感如何影响认知的研究,我们有必要研究特别喜欢或特别不喜欢某学科这样强烈的学习情感究竞是受哪些因素所致,这是情感研究中心须解决的课题,表3,表4和表5,表6反映了导致这样两种极端情感的原因。 表3,导致最喜欢某学科这种积极情感的原因(最多选三项) 高中N=78 初中N=308 数 据 项 目 初 中 高 中 回答人数 占总人数% 回答人数 占总人数% 容易学 80 28.9 23 29.4 有兴趣 293 95.1 70 89.7 有挑战性 58 18.8 37 47.4 家庭成员中 有专长或能辅导 32 10.3 1 0.12 喜欢任课教师的教学 131 42.3 50 58.8 原有基础好 83 26.9 35 44.8 将来想在这方面发展 82 26.6 39 50 其它 8 2.5 10 12.8 表4,导致不喜欢某学科这种消极情感的原因(最多选三项) 数 据 项 目 初 中 高 中 回答人数 占总人数% 回答人数 占总人数% 太难学 103 33.4 41 52.5 无兴趣 283 91.8 49 62.8 家庭成员中 不能予以辅导 43 13.9 9 11.5 不喜欢任课教师的教学 66 21.4 45 57.6 原有基础差 88 28.5 常常考不好 63 20.4 52 66.6 其它 30 9.7 (1)根据上表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初中几乎所有学生95.1%,高中89.7%都选择了”有兴趣“这一项作为自己最喜欢某学科的原因,这与已有的教育心理理论吻合。我们知道所谓兴趣是人们对某事物抱有积极态度,当一个人对某事物产生了兴趣时,他就会自觉积极地把自己的有关心理活动指向并且集中于这一事物,对包括学习、创造在内的任何活动的兴趣是其有所成就的前提。 第二个主要原因是任课老师的教学水平。调查表明42.3%(初中)58.8 %(高中)的学生认为自己最喜欢某学科与该学科任课教师有关。我们知道,一个人是否具有学习某些课程或技能的思想准备对学习成效有很大影响,因此这也成为教育领域长期来想解决的问题,由于初中生具有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复杂交错的特征,在接受过程中被动多于主动,因此,对这些学生来说,教师的影响尤其重要,学生们对某些课程持有特殊情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影响,朱智贤教授在《儿童心理学》中已经指出:”根据一些观察和调查的研究,初中学生特别喜欢某一学科常常首先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关。“③ 此外,学科本身”容易学“25.9%、29.4%,”挑战性“18.8%、47.4%,与学生学习经验有关的”原有基础好“ 26.9%、44.8%期望较高的学习动机,”将来想在这方面发展“26.6%、50%等,对积极学习情感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从表中高中生情况来看,学习更具有挑战性,他们把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发展联系的更紧,学习紧迫感更强烈,学习靠自己,家庭的影响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影响所占比率很低,尤其是高中仅0.12%的人认为此因素重要。 (2)萌发”最不喜欢“这种消极情感的原因分析 从表4可以看到,引起学生特别不喜欢某学科的原因与他们喜欢某学科的原因相反。排在首位的原因即”无兴趣“占受询人数的91.8%和62.8%,对初中生来说首先是”太难学“334%,原有基础差28.5%,常常考不好20.4%,而对高中生来说其次是常常考不好66.6%,原有基础差57.6%,”太难学“52.5%,我们知道,学习内容除学科分化外,另一变化就是学科知道的系统化、逻辑化、抽象化,这就使得各学科的后续学习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已有的认知基础。如果前面知识掌握得不好,必然要影响他们后续学习的成效和考试成绩,而考试成绩的不佳又会影响到他们以后对学习的情感。在朱智贤教授看来能引起学生对某学科特殊情感的原因除教师的教学质量外,其次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了。为此他指出:”有些学生对某学科没有兴趣往往是由于成绩或分数不好,一旦连续获得较好的成绩或分数,就又对这门学科感到兴趣④。 学习者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的成功经历恐怕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改变把学习当作苦役的情绪,帮助学习基础已有落差的学生尽快弥补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要达成此目标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 对以上结果的分析我们看到,导致学生特别喜欢或特别不喜欢某学科这两种特殊情感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与否,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这两者等价起来考虑,但并不能说明对学习的积极或消极情感是兴趣的独立作用结果。这不仅因为对学习情感的形式和变化本身是多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而且兴趣本身也与教师等因素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为此,在积极情感的培养和消极情感的抑制过程中,我们必须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并使之成为一个互相配合,共同起作用的教学系统。 3.学生对教师类型喜好分析 我们在问卷设计了你最喜欢哪种类型的老师,并按选项排序。这些项目是:A讲课方法灵活;B待人和气;C严厉;D幽默;E讲课语言生动;F知识面广;G善于引导;H其它。 结果我们发现,被学生排在首位的是“讲课方法灵活”,占478%,排在第二位的是“待人和气”占23.5%,排在第三的是“幽默”占20.1%,排在第四位的是讲课语言生动达31%,排在第五、六、七位分别是知识面广27.7%,善于引导27.4%和严厉34.4%。 表5,N=130 项目 数据 A B C D E F G H 排位情况 一 二 七 三 四 五 六 回答人数 57 28 41 24 37 33 32 有效人数 47.8 23.5 34.4 20.1 31 27.7 27.4 占总人数% 43.8 21.5 31.5 18.4 28.4 25.3 25.3 由此,我们看到学生特别喜欢的还是灵活与生动的教学方式和表达,学生们需要教师和蔼,从学生的填写“其它”这一方面还可以看到,学生们希望老师少板面孔,多点笑容,多与学生交流,学生们最不喜欢的就是太严厉,恐怕这一点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们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对此我们也作了统计。 表6,把喜欢英语摆在前三位的学生所喜欢的老师类型 把喜欢英语摆在前三位的学生所喜欢的老师类型 项目 数据 A B C D E F G 排位情况 一 二 七 三 四 五 六 回答人数 62 44 10 38 42 28 24 有效人数 73.8 52.3 11.9 45.2 50 33.3 28.5 占总人数% 47.6 33.8 0.7 29.2 32.3 21.5 18.4 从表6中我们更进一步感到作为外语教学,讲课方法灵活尤为重要,而且待人和气和幽默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学习情感可以影响学习成绩,一个人的学习策略的使用同样可以影响学习成绩。所谓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首先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一般来说,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都是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学习时,学习者先要分析学习任务和自己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条件,制定适当的学习计划。学习时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做到什么程度等。 在我们调查的169人中(高一年级)在学习过程中制定了计划而且根据学习情况适当调整的学生30人,占13%,仅仅订了计划但不能坚持的学生有96人,占56%,学习主动并能坚持计划11人,占6%,学习不够主动93人,占55%,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能提前预习的69人,占40%,按照老师进度学习者达85%,占50%,对学习满意程度只要通过考试让家长高兴的只有32人,占18%,而更多的对学习满意程度是把相关知识弄懂的达93人,占55%。 通过这项调查,我们认为当前的教育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独立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可持继发展的能力,是我们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学生发展创新的奠基石,终身教育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一把钥匙,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的活动将会成为人们未来的一种生活方式。 课堂教学思考: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观念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1.借题发挥 英语教材中有很多不同的话题,有的话题很贴近生活,每当学到这种对话或文章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材料,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去,充分扩展自己的思维,扩展语言,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自己的“小秘密”或“公开的秘密”。通过这样做孩子们首先非常感兴趣,谁没有一点小秘密,谁不想知道人家的小秘密呢?借题发挥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提高运用能力。 2.选题解说 在平时学习训练中,学生做,老师讲,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做了这么多题,什么题他们最感兴趣呢?什么题他们觉得比较难理解呢?于是我们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题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做,然后将题分析解释给大家听,老师从学生的解说中看学生是否表达准确,老师从三个方面看学生的情况,即看到学生选题质量,又看到学生做题,还看到了学生解说,通过此做法看谁选题精彩,谁的表达清楚,学生通过自己付出的劳动才会感到更有趣,记得更清。 3.快问抢答 快问抢答,即学习完一篇文章或对话后,分组准备好题目,快速提问,其它小组迅速抢答,这样即练习对文章的理解,又能锻炼表达与思维能力,无论是出题还是回答都给予了学生自学机会,要充分相信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4.常换常新,我们常说要培养学生兴趣,然而要使学生保持兴趣,使学生对这门功课感兴趣,首先自己要感到教学新鲜,我们要对课不停地调整教学方法。如果自己教得无味,怎么可能指望学生学得有趣。 5.节奏与音调 注意和能源一样,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我们有的老师只希望课堂上讲重点、难点,是否把知识讲清,忽视了课堂上学生接受的状态,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希望的是上课语言要生动,因此你的节奏的快慢,音调的轻重,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时需要讲课慢,让学生边听讲边思维,有时需要讲课快,吸引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 四、结论与建议 本调查分析虽只是初步涉及到学习情感与认知成就的关系问题,以及部分学生的学习策略情况,但调查结果对课堂教学工作的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学习成效对智力的相关性逐渐减弱,而对非智力因素的相关性逐渐增加。正是这样一种变化,使我们在凡是包含了教育目标的地方,更应关注积极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对认知成效的作用,以期引导而不是迫使学生去学习。 知识的传授可以很快在成就考试中直接反映出来,而情感缺乏认知目标的直接性结果,它的影响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并经过一个慢慢渗入的过程反映到学习的变化中去。实际上没有一个教师或课工作者在想达到某一领域的目标时,完全不涉及另一领域的目标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