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正本清源:日积月累教学有效之道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正本清源:日积月累教学有效之道

语文论文之正本清源:日积月累教学有效之道 ‎ ‎  温岭市锦园小学  陈玉虹 ‎  【摘要】“日积月累”是语文教材 “语文园地”中的一个重要版块。它包含着丰富的语文资源,目的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但日积月累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机械单调、走马观花、不求运用等方面。本文从“丰富形式、链接拓展、强化运用”三大方面阐述,如何把握教学尺度正本清源,让“日积月累”教学走向有效之道,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  【关键词】日积月累  兴趣  运用  有效 ‎  “日积月累”是人教版教材“语文园地”中的一个重要栏目,它采集了名言、诗句、对联、谚语、歇后语等,是经典中的精华。它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版块,却包含着非常丰富的语文资源,对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郭沫若先生曾作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驰”,语文学习的目标就是“胸藏万汇”,只有把大量的词汇熟记在心,才能吞吐自由。《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可以说,“没有积累,就谈不上有真正有效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注①)。而教材安排“日积月累”版块,其目的在于 “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而,“日积月累”教学,也成了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现状梳理】盘点有“别”的“日积月累”‎ ‎  纵观当前的日积月累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得平淡无味,枯燥吃力。“日积月累”轻易沦陷为一块“教学盲点”。‎ ‎  盲点一:机械单调--枯燥型 ‎  部分教师把“日积月累”‎ 简单地理解为抄抄写写。记忆力好的,少抄几遍;记忆力差的,多抄几遍。能听写出的,少抄几遍;听写较困难的,多抄几遍,直到写对为止。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五组日积月累--歇后语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这些歇后语,自读、同桌读、齐读,然后提醒几个容易写错的字,最后在回家作业中布置背诵、抄写。其实,这是很多教师采用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过于机械单调,淡化了对经典材料的体会和感悟,不能发挥文本最大限度的有效作用。‎ ‎  盲点二:走马观花--孤立型 ‎  也有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日积月累”这一栏目的设计意图和作用,因而并不重视教学,认为几个词、几句话没有必要多花心思。做作业时,课本上都有,照抄就行,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因而,在课堂上,简单的读读背背后,就草草收场。有的教师甚至不在语文课中进行,在课外布置一下抄写,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教材安排6个诗句,教师就教6个诗句;教材安排5组对联,教师就教5组对联。这样的教学,把“日积月累”孤立起来,没有挖掘文本材料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根本谈不上延伸、拓展。‎ ‎  注①:《巧积累 妙运用--------关于 “日积月累”的教学的思考》   春洋潇晓的博客 ‎  盲点三: 不求运用--知识型 ‎  有些老师把“日积月累”理解为“读读背背”‎ ‎,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却忽视了很重要的东西--学以致用,以致于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带着“不理解积累下来也行”的思想,以读背为主要方式。为了应付考试,临近期末,再集中整册日积月累,进行强化训练。这样一来,日积月累是学完了,可学生的大脑却模模糊糊,难知其义,不会运用,没有达到真正的“积累”之效果。这样的教学,与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相差太远,也发挥不了这些精美语言的人文性作用,最终的结果是削弱了孩子积累的兴趣。‎ ‎  以上这些“日积月累”的片面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学习方式的模式化以及学习语文的枯燥乏味,更谈不上让他们对这些精美词句产生喜爱之情了。‎ ‎  【策略探微】 追寻有效的“日积月累”‎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如何把握教学尺度,正本清源,让“日积月累”教学走向有效之道,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对策一:丰富形式--“日积月累”有效教学的趣味剂 ‎  机械记忆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像魔术师那样,变着法子,丰富背诵的形式,会使学生的积累活动充满情趣,让他们漫步在“日积月累”中乐此不疲。因此趣味,无疑是让积累充满情趣的催化剂。‎ ‎  1、故事引路--文言相助趣相随 ‎  日积月累的内容短小精炼,通常只有一组词或几个诗句,不像课文内容厚实,故事性强。如何让这简单的词句焕发生机,让学生喜欢“日积月累”?我们不妨用一些有趣生动的小故事引路。‎ ‎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是一串关于战争的成语,这些成语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有些还是深奥难懂。于是,教师就为他们讲起了其中的一些故事。“围魏救赵”中,学生为孙膑的机智谋略而叫绝;“四面楚歌”中,大家为项羽的英雄末路而惋惜……听着听着,好多学生也讲起了自己熟悉的故事“草木皆兵”、“声东击西”…… 一个个成语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些成语从此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 ‎  2、画面展现--文画相辅趣相济 ‎  “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大多来自古诗、对联,有着优美的意境。所谓“诗中有画”,教学时,如果借助形象的画面,让学生和着轻柔的音乐,吟诵着诗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祖国古诗词的魅力。‎ ‎  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描写风光的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教学这样的诗句,我们不妨配上优美的画面,凭借画面来解释诗意,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欣赏,自然能领悟到诗句优美的意境,兴趣也被大大激发。‎ ‎  3、巧记妙背--学记相促趣相激 ‎  有些“日积月累”的内容确实比较难背,而传统的机械记忆单调枯燥,显然不符合“日积月累”特有的语言魅力。如果我们能丰富背诵的形式,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记忆,就会让“积累”变得轻松。‎ ‎  “日积月累”中有些成语互不关联,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记住,是件不容易的事。于是,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先自己想办法识记,让记得快的孩子谈谈他们是如何识记的,这样,一个个新奇巧妙的方法,从学生口中涌出。然后,每位学生又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法再识记,学生记起来就容易多了。‎ ‎  “日积月累”中的诗句富有节奏感。我们在教学这些诗句的时候,可运用拍手,对歌等形式,便于学生诵读记忆。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的“日积月累”是一首花名歌谣。机械的背诵通常显得十分枯燥,并且容易遗忘。 我们可以变成这样:“你拍一,我拍一,一月(正月)梅花香又香;你拍二,我拍二,二月兰花盆里装……”学生边拍边唱,记忆起来非常轻松。再如诗歌名句背诵,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对、小组互背、同桌竞赛、男女生对背等形式。可以是整首诗句的背诵比赛,也可以是上下句对接的比赛。‎ ‎  这些方法虽然没有特别新鲜的地方,却能有效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使背诵成为充满趣味与挑战的学习活动。这样的积累,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效果也显而易见。‎ ‎  对策二:链接拓展--“日积月累”有效教学的的掌舵手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语文教学与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还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发散性的教学,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日积月累”中的内容通常只呈现了某一个方面的部分知识,给了学生无限广阔的延伸空间。因此,我们可以依托文本进行链接拓展,让学生的积累变得丰厚起来。‎ ‎  1、巧妙融合,拓展维度--与本组课文互渗透 ‎  “日积月累”中的有些内容,与课文主题内容紧密相联。所以,我们不一定要等到整个单元教完后才进行积累教学。我们可以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进行单元整合教学,找到“日积月累”与课文之间的融合点,将他们巧妙融合。‎ ‎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五句读书名言,与本单元课文联系非常紧密。教学《窃读记》,我们可以结合“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理解,告诫学生要热爱读书。《走遍天下书为侣》介绍了读书的方法,可由此拓展学习朱熹的名言“‎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可结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句,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对写作的帮助。《“我”的长生果》中作者的经历,正好是对“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句话的诠释。教学中将这些读书名言随机穿插,与文本学习有机融合,能使学生在课文学习中积累了语言,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可谓是一举两得。‎ ‎  此外,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民风民俗”,而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北京的春节》。学这篇课文时,学生过春节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样安排有助于唤起学生的记忆。而《日积月累》中的《元日》和《天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这两首诗与本单元课文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就可以在学习《北京的春节》后,作为拓展资料来学习,使“日积月累”成为课文教学的延伸。‎ ‎  这样将“日积月累”的内容分解在课文学习的角角落落,在单元总结时只需归类,学生就觉耳熟能详,无需再花精力刻意背诵。‎ ‎  2、由点及面,丰富厚度--和选文出处相链接 ‎  “日积月累‘‎ 板块中好多内容只呈现了部分词句或者知识,给了学生广阔的延伸空间,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把原文也推荐给学生,由点及面,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向课外积累,使学生的知识变得”立体“起来。这样,当我们诵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会自然想起陶渊明的《饮酒》;听到”高山流水“,自然会想到《伯牙绝弦》;读到”负荆请罪“,自然而然会想到《将相和》。当我们教学名著人物的歇后语时,可以请学识广博的学生来讲讲歇后语背后的典故,然后把名著里面的故事推荐给他们,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阅读相关内容。这样的链接有助于加深学生印象,让积累变得丰厚。‎ ‎  又如,教学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注②)课前布置学生阅读相关故事,课上讲”围魏救赵“、”四面楚“的故事,并适时补充了 ”出奇制胜“ ”纸上谈兵“和项羽的《垓下歌》。然后引导学生课后阅读”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势如破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成语故事,推荐《福五鼠之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整个教学以战争为主线,从课前阅读相关故事、课上交流故事到课后推荐阅读,学生接触到大量的与战争相关的成语。这样的语言积累并不单偏重于知识的补充,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意识。这样的教学,补充丰富了”日积月累“本身的语言内涵,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实现了语言材料的系统化,可谓是一石多鸟。‎ ‎  3、由此及彼,触及深度--跟类似内容作比较 ‎  ”日积月累“的目标之一是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我们可以将类似或神异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的积累变得立体生动起来。‎ ‎  如,五年级上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内容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学习了这首词后,笔者还推荐学生学习了另一首--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让他们找找这两首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进行比较阅读,最后他们发现,相同的是,这两首词都以梅花自比,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不同的是,梅花的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寂寞凄凉,饱受摧残,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傲寒俊俏,积极乐观。象征着坚贞不屈的革命者形象。同时感情基调也不同。毛泽东的词显得大气豪放,不难看出领袖伟岸的人格和豁达的气度;而陆游的词则显得低沉孤高,可以看出当时他寂寞愁闷的心情。这样边阅读边比较,让积累不再单纯地停留在文本的一词一句中,而是变得立体丰厚起来。‎ ‎  对策三:强化运用--”日积月累“有效教学的金钥匙 ‎  ”日积月累“重在积累,贵在运用。”只积累不运用,那是消极语言,记忆的痕迹转稍纵即逝;积累并能灵活运用的语言才是积极语言。“(注③)我们只有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积累的重要,才能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只有通过 ”学以致用“,才能实现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我们应立足于学语文、用语文的层面,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搭建”日积月累“与学以致用的链接点,巧妙激活学生的已有积累,促使积累与运用相得益彰。‎ ‎  1、给课文批注--让积累在理解中内化 ‎  ”日积月累“中的格言、诗句虽然短小精炼,但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道理。教师可以凭借这些语言材料,把”日积月累“当作”工具“, 让学生把这些积累的诗句运用到课文中,并能把它作为课文的批注。这样教学,一方面加深对日积月累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对文本作了适当的拓展,激发了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的探索,同时又教给学生一种作批注的方法。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时,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  师:同学们,”日积月累“我们学完了,我们知道这里的每个句子,都包含着一定的哲理。请同 ‎  注②:《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独立斜阳的博客;‎ ‎  注③:《教学”日积月累“应有智有趣》,2011.12语文·小学教学设计。‎ ‎  学们再读读这些句子,能不能把它送到这组课文中去,为课文做批注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把它写下来。‎ ‎  生:(思考、梳理思路。略)‎ ‎  交流:‎ ‎  生1:我想给《手指》做批注: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因为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  生2:我想给《两小儿辩日》做批注:”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孔子虽然是个大教育家,但也有不懂的地方,他”不能决也“,正表明了他实事求是的态度。‎ ‎  师:用得非常贴切!那么,你还能用平日里积累的句子批注吗?‎ ‎  生3:我读了《两小儿辩日》,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  ……‎ ‎  这样,“日积月累”渗透在阅读教学的环节中,结合在课文的理解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学以致用。‎ ‎  2、和生活共舞--让积累在情境中激活 ‎  生活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学生的生活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语文学习来自生活,回归生活。我们在教学“日积月累”的时候,应该多多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激起学生表达的冲动,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  教学第七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谈谈对这些名言警句的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谈得很深刻--‎ ‎  生1:有同学经常欺负小同学,老师批评也不改正。我想对他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  生2:我的同桌上回学骑自行车,摔了几次就不想学了。我想对他说:“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坚持,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  生3:我的表哥,今年读初一,迷上了网络游戏,成绩一落千丈。我先对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生4:其实对那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也可以用陶渊明的话来教育他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此时,这些名言警句已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它已融入了学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这样的教学,把积累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学生学得活,记得牢,从而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  3、和习作牵手--让积累在运用中沉淀 ‎  小学阶段,学生的积累数量并不少,仅语文教材上的数量就很可观了。可是,我们却发现,有很多学生在习作的时候,语言很贫乏,毫无生命力可言。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不会运用。因此,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将积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活用于习作中,这才是“日积月累”教学的最终目的。‎ ‎  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生活中的启示或名言警句的启示。而这单元安排的“日积月累”正是和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诗句。笔者在指导时,就结合“日积月累”展开教学。先请学生举例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然后用身边发生的事例来说明。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学生想想,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用这句话,再用具体的实例来阐述。这样一来,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同时,又找到了习作的素材。他们会发现,学习积累原来是如此的有用!学习兴趣自然会更浓。‎ ‎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日积月累是“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 这则歌谣抓住各种花的生长特点而编写。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在通读全诗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两种花反复品读,想象画面,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然后,教师配上音乐播放各种花儿开放的画面,学生再次走进歌谣。接着引导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季节开什么花。最后,请学生自主选择一两种花,仿照课文的句式创编。学生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编写起来就轻松了。‎ ‎  这样不拘泥于文本的练笔,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诗句、歌谣,更重要的是丰厚了学生的言语素养,激发了学生学习言语的动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  总之,“日积月累”虽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小栏目”,但它却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如果我们能像神奇的魔术师,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学生带进祖国语言这片神奇的花园,那么,看似简单的“日积月累”也会开放出一朵朵绮丽的小花,散发它怡人的清香!‎ ‎  主要参考文献:‎ ‎  1.毛玲斐,《日积月累 有效提高》,《教育科学》2012、6‎ ‎  2. 林志强,《教学“日积月累”应有智有趣》,2011.12语文·小学教学设计 ‎  3. 《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独立斜阳的博客;‎ ‎  4、《创设“日积月累”与学以致用的链接点》,  东园学校原林枫的blog ‎  5、《巧积累 妙运用--------关于 “日积月累”的教学的思考》, 春洋潇晓的博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