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扶贫攻坚心得体会3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驻村干部扶贫攻坚心得体会3篇

驻村干部扶贫攻坚心得体会3篇 篇一 ‎  精准扶贫是一项重要工作,国家各级机关都极其重视。从最初的建档立卡,到现在的“回头看”,再到下派扶贫工作队,国家各级机关对扶贫工作在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尤其是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下派,为精准扶贫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那么,要如何用好驻村扶贫干部,让他们发挥最大的帮扶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  选好用好驻村扶贫干部。扶贫干部选派工作十分关键,因为扶贫干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扶贫工作的开展成效。因此,在选派驻村扶贫人员时,应优先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文化层次高、工作经验相对丰富等各方面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干部下村帮扶。同时,强化工作队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其业务素质与能力,切实解决好少部分工作队员认识不到位、角色转换慢、管理不严格、工作不主动、处理农村复杂问题能力不强等问题,进一步增强驻村扶贫工作队的素质与能力。‎ ‎  做好驻村干部的心理疏导。需扶贫的村寨大多地处偏远的高寒山区,生活条件艰苦,气候条件恶劣。因此,这些因素无疑会导致驻村扶贫人员对工作环境产生不适应,甚至会有一些轻微的抱怨情绪。那么,该如何帮助他们尽快转换角色,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可从心理上进行疏导,邀请相关乡镇干部对其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其了解驻村扶贫工作对于贫困百姓的积极意义。还可以让村干部与其加强沟通和交流,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的。‎ ‎  以“五员标准”提升扶贫干部的服务能力。驻村干部应当好村情民意的调研员,逐村逐户了解掌握驻村的基本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致贫原因;应当好政策的宣传员,吃透有关扶贫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做好扶贫工作的宣传引导。让群众了解国家在扶贫方面有哪些好的政策;应当好扶贫措施的引导员,做好扶贫发展规划的对接与协调工作,撰写扶贫调研报告;应当好技术的指导员,利用自己的专长,对发展种植、养殖方面的群众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应当好思想的辅导员,扶贫工作首先是思想上的扶贫,启发和引导群众,让群众抛弃“等、靠、要”的思想,从别人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自己脱贫。‎ ‎  健全驻村日常管理机制。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扶贫工作也离不开这个规矩。这个规矩即“日常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驻村扶贫工作队日常管理工作台账。严明驻村纪律,严格请销假制度;健全逐日登记考勤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及成员的在岗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吃在村、住在村;明确实行目标责任制,由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镇党委共同管理,确保工作队员做到“不脱贫不撤离,不巩固脱贫成果不撒手。”‎ 篇二 ‎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的首要任务、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把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决心作为前进方向;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强力推动和重要抓手。大力发扬“钉钉子、扣扣子、担担子、抓落实”的精神,进一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科学统筹,决不让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村庄在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掉队。‎ ‎  打好脱贫攻坚战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重要抓手。易地扶贫搬迁是帮助群众彻底摆脱贫困,走向全面小康生活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要深刻认识到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战中的攻坚战,必须拿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举全乡之力攻坚克难,要进一步把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责任明确到人、落实到人、细化到人,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作战图,列出时间表,立下军令状,切实做到尽心尽责、精细统筹、高位调度、务求实效。确保最为贫困地区的群众搬得出、搬得稳、搬得好,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 打好脱贫攻坚战重在精准,贵在落实。要始终以精准化为标准和要求,切实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以稍纵即逝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义不容辞的责任感,苦干实干抓落实。‎ ‎  尤其要积极抢抓一切有利机遇,为贫困群众顺利搬出自然基础条件较差、不适宜生活居住的地方提供保障;要科学规划指导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真正把福泽子孙的民生实事办好办实;要立足实际,深入系统研究整村搬迁、整村脱贫工作,以产业为支撑、项目为抓手,加快以道路、水利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广泛动员各级干部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伟大实践中,努力让更多群众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 篇三 ‎  xx州派扶贫开发第八工作组自2月底入村以来,坚持以转变作风、服务群众为主线,以开创扶贫工作新局面、取得维稳工作新成效为目标,认真落实转服活动有关要求,在县、乡两级党组织XX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的配合下,形成工作合力、真心帮民富民、全力维护稳定,通过60余次走村入户,开展宣传、调研、排查、走访和慰问等活动,全面掌握了阿羌乡萨尔干吉村39户,153人有关家庭、生产生活、经济收入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扶贫开发措施,确保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取得了阶段性实效。回顾近10个月的工作,深刻体验了一种辛酸与期望并存的复杂心情,由然而生诸多感慨,也有了几点刻骨铭心的体会与感受。‎ ‎  一、静心融入、找准定位、摆正心态 ‎  从一个州直机关干部,一下子到人生地不熟的牧区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在思想上与心理上作了充分的调整和准备。但角色转换、环境的反差,生活方式不同,加上语言不通,观念不一致等原因,对于我们下派干部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也是对我们工作组干部一次严竣考验。面对住点村艰苦的生活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前进的路显得漫长而又茫然。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把自己当做扶贫村的一员,认清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意义,尽早融入角色,牢记职责使命,工作尽量主动些,思考问题尽量全面些,困难估计尽量充分些,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虚心向乡村干部、老党员学习牧区工作经验,尽可能做到多听、多看、多干,听牧民的呼声与建议,看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干暖民心顺心意的事情。同时,多与乡、村干部沟通交流,收集各种信息,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做好铺垫。‎ ‎  二、用心宣传、准确切入、规划到位 ‎  扶贫先扶智。入村工作后,工作组紧紧围绕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力争山区农牧民从思想上脱贫。一是深入开展“国家为我谋福祉、我为国家做贡献”大讨论活动,通过发放各类宣传单、宣传手册2600余份,制作口袋书40余册等形式深入广泛宣传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城乡低保、草原生态保护奖励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经验。二是坚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开展专题宣讲6次,座谈会3次,组织文化体育活动5次,播放养殖和农业技术指导等维语广播240期,播放农村电影16场,上报各类信息简报43期等把牧民群众吸引聚集到村级阵地上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广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新疆精神,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党的好政策、党的恩惠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感恩”教育,引导群众,凝聚民心,营造氛围。‎ ‎  通过形式多样的大力宣传,采取横向比较,从而获取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按照双向承诺制定三年扶贫开发工作计划,理清工作思路,按照“人畜下山来,绿色留高原”的要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在巩固传统的畜牧业生产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工作突破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