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略读课文的“略”“凸”两重天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略读课文的“略”“凸”两重天

语文论文之略读课文的“略”“凸”两重天 ‎ ‎  太平小学 王美燕 ‎  【内容摘要】略读和精读都是阅读最基本的方法。人教版教材从二下开始便已安排略读课文,且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成为了阅读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在实际教学中,略读课文的教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依据教学实际现象探寻略读教学建议,浅浅阐述略读课文教学的“略”“凸”,让其也能在语文教学中独放异彩。‎ ‎  【关键词】  人教版语文课本   略读课文教学   建议策略 ‎  [现象综述]‎ ‎  案头放着人教版新课程的教材,翻阅时发现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教材中便安排了略读课文,并且都安排在一个单元的最后。其实,编者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运用相应的学力来完成对略读课文的自主学习,从而真正“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略读课文,它相对独立但又与前面的精读课文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教学中不能彼此孤立,应该瞻前顾后,有机融合。‎ ‎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略读课文或是被处理成精读课文,或是一带而过(因为这类课文不列入考试的范围),更多情况下,教师们为了赶进度,往往是后者居多。如:‎ ‎  1、略读教学=略读 ‎  众所周知,略读是阅读方式之一,是阅读个体为了获取相关信息而进行的一种语文阅读活动;略读教学是教学活动之一,整个过程是为了指导学生通过略读这一阅读方式快速地获得信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略读能力的过程。因此,略读教学应有其相应的组织、引导,不应等同于略读。‎ ‎  2、粗知大意=浅知 ‎  略读文章的学习目标预设中一般都有“粗知课文大意”这一块,即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便可,所谓的“理解词句”不作为课堂训练的重点。但往往因为其“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课文的深意或真意在获取的过程中往往显得浅尝辄止了。‎ ‎  于是,略读课文因为冠上了“略”字,真的等同于忽略的“略”了。‎ ‎  [探寻略读教学]‎ ‎  都说 “教是为了不教”。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告诉我们的是语文精读教学与略读教学之间的关系,要实现所谓的“不教”的目的,就要做好略读教材的教学,在略读教学的实践土地上学会自由地行走。但,略读课文不是让我们忽略地教,而是隐去教师“明目张胆”地教,转而让学生“粉墨登场”地去学。‎ ‎  《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如是说:“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这样的话:“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精读课文,是例子,是出发点,目的指向是学会自主阅读。”‎ ‎  基于与精读课文教学的比较,也基于对近年来我们学校“同课异构”活动案例的比较思考,产生了对略读课文的“略”和“凸”的几点浅见--‎ ‎  1、略去精耕细作 ‎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习惯于寻找 “文眼”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拓展,创设老师与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环境,于是在重锤敲击之时总会产生几许课堂的亮点。但作为略读教学来说,老师在引领略读课文教学时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急于一时跳出来“代言”课堂,甚至是越俎代庖。‎ ‎  在本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一老师在执教《卡罗纳》一课中,略去了精耕细作,放手让学生去学。‎ ‎  师:(揭示课题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翻开书109页,读读课文上面的“阅读导语”。(生自读)‎ ‎  师:导语提示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要着重解决什么问题?(生反馈)‎ ‎  师:出示自学提示:‎ ‎  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人家是怎么做的?‎ ‎  2、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示?‎ ‎  师:带这这两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卡罗纳的故事,用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式来读课文。希望大家都有所收获。‎ ‎  看,当老师基于了对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分析与理解,略去了精耕细作之下,收获的是学生的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 ‎  2、略去详细讲解 ‎  从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出发,有时为了落实“知识和能力”这一块学习目标,教师必会安排一定密度的练习来实践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促成语文能力的形成。‎ ‎  如在《绝招》一课中,本校一青年老师是这样教的--:‎ ‎  师:咱们班的同学的读书习惯真好,读完了一遍,还读第二遍。读书,就是要有这样的韧劲!看看,这些词语特别难念,自己来练练。‎ ‎  (出示词语:腮帮子    蔫蔫    铲馅    攥饺子    尴尬   下巴颏   咧开    羡慕)‎ ‎  生自由练习。‎ ‎  师:谁来读读。‎ ‎  生1:腮帮子    蔫蔫    铲馅    攥饺子 ‎  师:真不错。第一次就能读得这么正确。谁来当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 ‎  (一生领读,全体跟读。)‎ ‎  师:这里有两个词,是指人脸上的。是--‎ ‎  师:能在自己的脸上找到吗?‎ ‎  师:其实,下巴颏是北方人的方言,指的就是下巴。‎ ‎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个人认为,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这种频繁的练习不妨就让它淡去吧。‎ ‎  3、“略”去是为了“凸显”。略读教学当凸显以下三点:‎ ‎  (1)“凸”--自读时间 ‎  我们知道,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其最大的编著目的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实施略读教学,我们老师首先要甩开臂膀、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  《卡罗纳》这篇略读课文内容极具情感性,我们老师不需要像精读课文那样帮助他们慢嚼细咽。只要给足时间,结合单元教学重点,让他们逐步去感受、感悟。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一课的时间安排,在谈话引入之后,老师就给学生5分钟时间去初读,想办法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可以走几个来回,即使是能力最弱的学生,他们也会有足够的机会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初读之后,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在交流中可以适时扫清字词的障碍。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环节,老师又一次安排学生有针对性地读课文。只有在一次次有充裕时间的读书中,学生才有可能自己去读懂课文。‎ ‎  又以本校一老师在“台州青年老师阅读展示活动”中执教的《狮子和鹿》为例,以下是教学过程中的片断:‎ ‎  师: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自己想想,再轻声说一说。,(5分钟后指名学生说。)‎ ‎  生1:课文讲了狮子和鹿的故事。‎ ‎  生2:鹿来到池塘边,看到自己美丽的倒影,于是赞美自己美丽的角:“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致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相当于把课文复述了一遍。)‎ ‎  师:谁来评一评他们两个人的发言?‎ ‎  生:第一位同学说得太简单了,第二位同学又太啰嗦了。‎ ‎  师:是啊,你觉得第二位同学说的哪些内容可以去掉?谁能够用比较简单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讲完整?自己再练一练,如果真的觉得有困难,可以看老师给你们的提示。‎ ‎  (出示:课文讲了丛林中住着一只(    )的鹿,当狮子向它扑去时,两只(    )的(    )差点送了它的命,可四条(    )的(    )却让它(    )。)‎ ‎  (学生自由练习;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  略读课文的教学,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坚持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自学,进行思考,进行交流,在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环节下足功夫、提供扶手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  “凸”--“阅读提示”‎ ‎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展开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教学环节的繁琐复杂,使整个教学结构粗线条化。‎ ‎  如课文《卡罗纳》前面就有这样一段“阅读提示”:“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全力救助,挽救了小钱的生命。下面的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再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这段“阅读提示” 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 ‎  因此,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卡罗纳》一课教学取得理想实效的就是紧紧围绕“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进行的教学设计--‎ ‎  第一板块:针对“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设计了三个环节。1、“‎ 大家”在课文中指谁?(默读课文,思考。)2、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选一个内容来说。(自由读课文,准备;同桌交流;全班交流。)3、“大家”就是指课文中的这些人吗?引导学生感悟我们也是“大家”中的一分子,虽然我们不会面对卡罗纳,但我们也会面对像卡罗纳这样需要关爱的人。‎ ‎  第二板块:针对“阅读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设计了两个环节。1、课文中谁的做法最让你感动?读读课文中的句子,把你的感动读出来。2、你从他(她)的做法中受到什么启发?写下来。‎ ‎  “凸”--横向阅读 ‎  略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当略读成为一种阅读方式的时候,其指向是为了获取更大的信息。因而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文本比较,引导他们进行横向阅读。比如在《卡罗纳》一课教学的拓展环节中,老师推荐《爱的教育》激发阅读兴趣--‎ ‎  师:大家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出自何处吗?‎ ‎  生:《爱的教育》‎ ‎  师:在我们的课文后面有一份“资料袋”,大家赶紧去看看,了解了解这本书。‎ ‎  (生默读、自主了解)‎ ‎  师:补充介绍《爱的教育》,激发阅读兴趣 ‎  师:其实这本书介绍的故事,我们都可以从自己身上或熟悉的生活中找到影子。课余时间读读《爱的教育》,并用笔在书上写下思考的痕迹。当然也可以与父母交流阅读感受,讨论其中的人物。‎ ‎  总而言之,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行为,不是一种阅读行为;实践中不能以略读去阅读,不能以精读去教学。也许,略读教学可以被称之为“那是一种曾经沧海的简约”,也可以被称之为“那是一种踏平坎坷的坦荡”--需要教师摆自己的位置,适时“隐退”,用更加开放的胸怀引领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 ‎  【参考文献】‎ ‎  ⑴《语文课程标准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6次印刷。‎ ‎  ⑵《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第6次印刷。‎ ‎  ⑶叶圣陶、朱自清。《略读指导举隅》〔M〕。商务印书馆,1942‎ ‎  ⑷教育在线。“读书方法”大看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