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策略的培养
数学论文之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策略的培养 人们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策略不同,其所得到的效果也不同。因此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书本知识,形成技能。更应引领他们学会如何学习,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策略。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往往后继学习的知识是前期知识的发展或延伸。学生在认识一个新知识或解决一个新问题时,往往会用已熟悉的事物的性质和问题特征去比较对照新事物和新问题,设法将新问题的分析研究纳入已熟悉的认知结构或模式中来。特别是那些与旧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新知识的学习更是离不开顺向迁移和类推。这种顺向迁移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大量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采用这种方式去加以掌握,以利于加快学习的速度,促进理解,而且能提高知识的区分度。 例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梯形上下底、高之间的联系,体会到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样将原有的知识技能,思考方法逐步过渡到新的知识、技能、方法,扩展了原有的知识结构。 数学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往往需要学生采用实验的方法反复探究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圆周率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才能获得解决。实验探究学习策略的活动方式主要是学生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一定的操作程序去发现隐藏在活动过程中的数学规律。这里的实验探究虽然也要反映为一些具体的操作活动,但它与操作感知策略中的操作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所讲的操作主要是按照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去完成一种程序化的操作步骤,其目的是为数学知识的理解提供动作表象;而这里的操作则是一种研究性的实践活动,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去发现自己尚未发现的规律,它更多地是一种探索创新的活动。 数学学习需要独立思考,通过学习者个人的主观努力去获取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但是仅有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数学中的许多问题需要大家合作探讨,通过集体的智慧去解决。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是时代赋予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合作探讨不仅可以切实解决数学学习中的一些重大疑难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主张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大力倡导合作探讨的学习策略。这一学习策略的主要特征是合作和研讨,其中合作反映了数学学习的组织形式和学习同伴之间的交互关系,研讨则进一步反映了学生集体探索创新的特点。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合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全班同学之间的合作,也有小组内部同伴之间的合作,同时还有同座位几个同学之间的合作。合作研讨作为一种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启发、互相交流,共同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策略。 陈述性知识是一种有关“是什么”的实际知识,包括对有关事物的名称、符号的知识,或是简单命题的知识(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关乎“怎么办”,“怎样解”的知识。在数学学习中,当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本概念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他们把陈述性知识转化成程序性知识。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化训练。 1.问题式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即将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解成若干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步步深入的问题情景,从而串联成一个程序性知识。例如在学习有关计量单位进率的陈述性知识后,出示一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之间互化,并在解答中讨论熟悉此类题的操作程序。①是什么计量单位?②两者之间进率是多少?③是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④小数点该怎样移动? 2.口决式 有时为了激发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记忆水平,可以采用口诀的形式,让学生朗朗上口。例如在学习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时,用以下口诀帮助学生进行操作:“除数三位看三位,三位不够看四位,四舍五入整百除,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要比除数小,然后再除下一位。” 3.流程式 在教学中,还应经常采用流程图进行过程分析,如:一个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面积相等,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12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底6厘米,求平行四边形的高。启发学生用下面流程图进行分析。“正方形边长——正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高”经常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过程分析,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需要指出的是:策略性知识的学习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策略的学习阶段,即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初步地学得策略,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策略的应用阶段,三是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学生自觉应用阶段。教师必须适时引导,应时指导,及时放手,让学生自觉地运用已获得的学习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正确、合适、灵活的水平,从而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