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感
思想品德计划总结之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感 云南香格里拉市红旗小学 杨红军 品社课生活化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理念之一,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下面本人针对品德教育谈一点认识。 更新教育观念做品味生活的现代教师 《品德与社会》是生活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设计的教学内容,传递的道德观念都是贴近儿童生活的。它重视学生有意义的生活,重视学生生活的内容,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这门课程中享受到成长的幸福,才能使这门学科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我认为作为一节课的导入很关键,它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时可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物演示、游戏、猜谜、录像、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使他们在上课的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精心安排活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的品德不能只依靠知识灌输和传递,还需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无论教师的讲述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只有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去,知识才能真正被领悟,能力才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改变。 体验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认知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已内化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要让学生把所学回归于生活,就必须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来让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我们要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自由、宽松不受拘束,进行真实的道德体验。因此课堂应适时安排讲故事、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并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分享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