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观摩“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与优质课展示”活动的心得体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观摩“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与优质课展示”活动的心得体会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观摩“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与优质课展示”活动的心得体会 ‎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观摩“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与优质课展示”活动的心得体会 ‎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观摩“中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与优质课展示”活动的心得体会 ‎ ‎  一 、通过听课使我对科学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今年是我从教的第一年,作为新老师,对于科学课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通过这次听课,我对科学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 、科学教学注重科学问题的设计   这18位老师的教学模式基本一致,但细节问题的处理上各有千秋,所有课堂都是以一个有趣却又能引发学生思考的话题来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接下来学生对于问题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测”,随后设计实验方案,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学生分组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汇报实验结果,从而让学生得出本节课问题的结论,由结论再引发新的问题,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研究的期待。大致模式为:   激趣导入----提出问题----预测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实验----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引发新问题。   2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精心设计科学教具   在科学教育中,各位参评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各位教师都非常注重“教材的解读”,不放过书上的任何一个问题一个细节;对于教具的设计,各位教师可以说是独具匠心,设计的教具直观又美观。比如:郑宇老师执教的《测量水的温度》时,精心制作了八个可以手动调节温度示数的大型“温度计”,根据学生测得不同水温的数据来调节温度示数,粘在白板上非常的壮观,根据示数的变化曲线引出了线形图表,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了水温的变化过程。   各位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从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科学,指导学生把学习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自身科学素养。   二 、参评教师的课堂亮点   1、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从18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精心备教材、精心备学生、精心备教学设计。   2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从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小组活动、课外拓展等每一个步骤,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获取知识,基本上做到了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形成科学价值观。   3 、教师的基本素质高   各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上体现的素质是很高的。教学理念上利用了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灵活,面向全体学生;基础知识的处理上:做到了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归纳;在基本功、技能方面:展示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强。   现在我来说一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杨凌云老师在科学探究对比中揭示概念,教学中“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与“小苏打和水的变化”两条线齐头并进,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去认识两种变化的不同,最终在与“溶解现象(‎ 即物理变化)”进行对比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中发现这不是溶解现象,而是白醋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了气体。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主要特点,从而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意味着有新物质生成。随后提出问题:“这种气体是什么?”学生猜测可能是二氧化碳,然后围绕是不是二氧化碳展开研究,同时引导学生从二氧化碳的特性(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来进行研究。进行一步一步的验证。在验证“比空气重”的试验中:杨老师采用了一长一短的两根蜡烛固定在烧杯底部,将白醋、小苏打加到烧瓶里面,立马盖上盖子,产生的气体就顺着管子流向烧瓶的管口,管口对准烧杯的边缘部分。让学生推测会出现什么现象?哪一根蜡烛先灭?通过请学生阐明理由来建立证据链:若短的蜡烛先灭,则说明这种气体比烧杯里的空气重,若长的蜡烛先灭,则说明这种气体比烧杯中的空气轻。实验以后(短的先灭)学生认识到了这种气体比空气重。这个实验既直观又有说服力。当学生逐步验证了两个特性之后,杨老师又提出了问题:“现在用来证明是二氧化碳的两个证据都成立了,那能不能说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呢?”等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后出示了一个包含多种气体特性的PPT资料,要求学生看完资料后再来判断一次。学生发现,除了二氧化碳还有氩气也是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接着带领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杨老师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让我感触很深,如果是我的话,因为知道这个气体是二氧化碳,估计就先入为主,前面就确定下来了,不会再去进行后面的探究。这节课真的是给了我一个警示,科学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不然想当然,自己知道和学生知道是两回事。这节课听下来我感觉流程真的是很顺畅,一扣一环紧密相连,没有多余更没有遗漏,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概念(溶解现象)出发,围绕要建立的核心概念(化学变化),通过获取证据进行推理、比对、质疑等方式去建构新的核心概念,以培养学生建构概念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只有获取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整节课充满了科学探究的气息。   经过三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要借鉴这些老师的宝贵经验:在教具创新方面:我要贴切实际,让学生通俗易懂,容易操作;在导入新课方面:我要抓住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探究的欲望;在问题延伸方面:我要创设合适的情境,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大胆的假设,敢于质疑,有了假设学生才会想办法如何去验证自己的假设;在实验设计方面:要尽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中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在课外拓展方面:让科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今后的科学教育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性培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重视课堂中的引导和启发,重视学生科学基本素养的形成。多把机会给学生,营造一个有趣又有味的科学课堂。   以上便是我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当然体会的感悟要做到却是任重而道远,我会一步一步踏实的前进,争取有一天也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