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据了解,“丝绸之路”文物展是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河南等省区联合主办,汇集了来自全国 16 个省区市的 490 余件文物珍品。展览自去年 11 月 开幕以来,累计观众已达 20 万人次。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坚持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无论是政治文化、经济文化,还 是文学文化,都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自古以来都能够很好的展现在世界各国面前。历史 证明,对外文化交流是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是传播和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 识的媒介。各民族的文化交汇,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影响总是相互的,贡献也是相互的。 “丝绸之路”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不仅仅带动了沿线的经济文化发展,更大的意义是将中华 文明传播了出去,把其它民族优秀的成果带了回来,加强了民族融合的进程,让更多的人可 以享受“交流”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财富,同时也丰富了各民族的人文风情生活。要加强 文化交流合作,通过联合办展、合作拍片等方式,充分展示文化交流、商贸沟通的历史成果, 加深理解、增进感情,促进我国与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交往,为“一带一路” 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所以,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 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广乏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一切对我国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有益的东西。   坚持探索精神。曾强调:“要认真总结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立 30 年来的成功经验, 充分发挥民间往来优势、文化人才优势,广交朋友、广结文缘,拓展交流平台、创造文化品 牌,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和平作出新的贡献。” 然而,新时期弘扬“丝路精神”,不能仅仅依靠一时激情和一份热情,更需要的是坚持一种 一如既往、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我们要学习古人那种“从无到有”开辟丝绸之路的可贵精 神,用来对待现如今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在,崛起的中国牢牢坚持全球化发展、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党风廉政建设等正确道路,我们都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所以,我 们应该把“丝路精神”运用起来,做到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形成一种乘风破浪 的气势,坚持开放原则,要以永远做学习大国的姿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博 采众长、为我所用,促进当代中国文化实现更大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互利共赢。要加大“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宣传力度,宣传“一带一路”是互利共 赢之路,有利于促进我国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推动沿途国家和地区经济发 展、民生改善,努力营造共建共享“一带一路”良好国内外舆论环境。当前,国际化、全球 化、一体化深入发展,形成常态模式,随着欧盟、亚太区域、次区域等合作的快速推进,每 个国家的社会发展都紧紧相连,我们中国逐渐正在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国与国相互 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任何一个成员都很难置身事外,为了谋求共同 发展、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有赖于所有成员共同努力。所以,我们在面对新的复杂局面上, 各方应该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化挑战为机遇,努力实现互利共赢。要利用好各种机会,深 化中国梦对外宣传,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阐释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的理念;要 大力宣传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成就和对世界发展的重要贡献,介绍中国民主政治、社会进步、 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和科技创新,多形式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加强合作交 流。   实践证明,时代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崛起,都离不开精神、文化的积极作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要求我们,应该重塑“丝路精神”,坚持“走出去、引进来” 的原则。是的,要始终做到重视传统文化,并传承、发扬光大,学习其它民族先进的文化成 果和经验,运用到自身学习工作生活中来,着力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修养,让中华民族在世 界民族之林大放异彩、发挥更大影响。   一个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开放与包容。融汇着历史启示与历史智慧的“一带 一路”倡议,不仅铭刻着历史的记忆,更回应着时代的呼唤。   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六集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在海内外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正 掀起一轮收视热潮。这部以全面解读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宗旨的纪录片,视野开阔, 气势恢宏,既具有史诗般的气象和风范,又具有叙事诗的细腻与凝练,突出了“一带一路” 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的主题,实现了政论性同艺术性的完美 结合。   作为促进全球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东方智慧,它 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历史深刻的启示。如何回顾和审视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历史的纵深处 开掘出新意和新的认知境界,是纪录片《一带一路》首先面临的考验。   借助 15 世纪初期绘制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纪录片《一带一路》细腻地反映了 海上丝绸之路带给人的认知变化。这幅古老的地图,清晰地标注着欧亚大陆的海岸线和非洲 大陆的大致位置,展现出五六百年前东方人对于整个世界的概念。在现存文献中,这是非洲 第一次被标注在地图上。切入历史细密的肌理,纪录片《一带一路》由此开掘出历史一个纵 深的切面,展示出历史的某种面相。   在漫长而广阔的时空中,丝绸之路构筑起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与文明交往最具象征性 的知识图景和历史记忆,代表着中国与亚洲文明曾经的辉煌与兴盛,反映着人类创造历史的 基本规律。活跃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技术发明的传播,文化艺术的相互借鉴和融合,用一个个 事例证明:一个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开放与包容,唯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推动 人类社会的跃进,人类文明的升华。这既是创造历史的规律,也是历史兴衰的法则,正如所 说,一个国家强盛才能充满信心开放,而开放促进一个国家强盛。纪录片《一带一路》把对 丝路历史的回顾提升至对于历史规律的认知层面,从理论思辨的高度展现出丝绸之路的历史 启示。   融汇着历史启示与历史智慧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铭刻着历史的记忆,更回应着时 代的呼唤。为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纪录片《一带一路》以凝重凝练之笔,透 过对历史纵深的审视,凸显对现实的关切与观照。   不均衡,是当今欧亚大陆区域经济格局最显著的特征。作为探索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的 新路径,“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破解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地区互联互通历程中所面 临的诸多瓶颈,致力于使人类社会的发展更为均衡、更为普惠、更为智慧。这正是“一带一 路”倡议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对于现实深切的关注。正如所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 台。借助这个平台,中国将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积极推动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 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提供公共产品。   从历史的纵深出发,纪录片《一带一路》以严密的逻辑、具体的例证,较为完整、详尽 地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凸显出这一重大战略性构想的现实关切,诠释了沿 线国家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如何保持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是目前国际国内最关注的问题。”张 蕴岭首先解析今年“两会”所释放出的重要信号,“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特殊的国际环境, 中国仍然坚持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将内外的发展整体结合,构建更加深刻全面的 开放经济体制,建立更加紧密的国际经济联系。”   “‘一带一路’是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张蕴岭指出,从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以来,已经初见成效。大量沿线国 家和地区组织,包括联合国大会及下属机构积极响应;成立亚投行、丝路基金开始运作;一大 批国际合作建设项目启动。“一带一路”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共识。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张蕴岭表示,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国经济的发展转 型不能再沿袭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传统路径,需要以创新发展拓展市场和投资,创建新动能。 而陆地和海上的古丝绸之路曾是连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大通道,经过近代历史的殖民与战争, 中国与外部的关系发生转变,与外部的联系并不通达。“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把中国与外部世 界更紧密地连接起来,通过合作让他们发展起来,重建辉煌。”   张蕴岭指出,“一带一路”不仅仅解决的是经济问题,更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拓展 发展空间,推动国际间新型的发展合作,纠正国内、地区以及世界发展不平衡,做建设性新 型大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蓝图下,如何提出新理念,推动 中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带一路’是一个巨大的空间,每个人都应该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张蕴岭对泉 州市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蓝图中发展自身提出两点建议:本地的主要支柱产业应思 考如何构建自身内部的创新能力,对外进一步拓展新型的经济关系,参与“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当地经济,通过新型的联系拉动自身发展;打好优势文化牌,加强文化交流,展现泉州 长久历史积淀下的“丝路精神”,让国内外了解泉州所体现出的多元、多样、和谐的东方思 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