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心得)之浅析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和转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心得)之浅析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和转化

英语论文之浅析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的形成和转化 ‎ ‎   一、背景和现状 ‎ ‎ ‎  作为一个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形形色色的学生我带了几个轮回,可是这次我带的班级是我从教以来一个最特殊的班,这个班三分之一的孩子都是有各种形式的学习障碍。他们的主要特征是:持续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学习技能匮乏造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自制,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鹜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不能进行独立思考,作业常常完不成或出错较多。‎ ‎ ‎ ‎  他们表现为:有的记不住,哪怕是三个字母的单词,默写没有一个能对;有的思想不集中,眼睛从来不看老师和黑板,即便是在我的一再强调下,一秒钟就回到原来的状态;有的脾气坏,对学习不削一顾;有的不会读,语言系统错误是我们老师改变不了的,他们没有一个单词的口型是对的;有的是抄写有障碍,一个单词中有几个字母,他们就需要看这个单词几遍;有的是说不出来,新教的单词他们会用以前的一个单词的发音或者是错误的发音来代替;还有的不会背,他们连读都不会,就谈不上背了。我花了大把时间、精力给这些孩子们补差,但事与愿违,成绩并没有什么改变,他们已经成了办公室补差“专业户”,因为他们的语文、数学学得也不好,其他老师也要求补差,办公室的老师们经常“抢人行动”。但是他们那些长时间拖沓、不认真、不集中等坏习惯让我心力交瘁、无能为力,我甚至想到过放弃他们,但是回头想想,我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对我是如此的信任,我自己对自己说:“不可以,我要本着一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真挚、热诚的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再困难都会有办法的。”‎ ‎ ‎ ‎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同时也为你打开一扇窗”。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开始了长时间的摸索、实践、试验、总结、积累。我发现让他们大幅度提高成绩是不可能的,但我想找出一种方法,让这三分之一的孩子能在原有的基础上稍稍提高一些学习动力,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也能时常体验到好生们那种自信,找到属于自己在班级中重要的位置和价值,我想我们老师的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 ‎ ‎ ‎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 ‎ ‎  1. 家庭教育的缺乏 ‎ ‎ ‎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孩子的教育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导致教育失衡。父母对家里的一根独苗,深怕含在嘴里化了,捧在手心掉了,处处围着孩子转,事事依顺孩子,任孩子我行我素,无论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只要能满足的都竭尽所能满足。孩子们在家中“如众星捧月”,造成孩子高傲、盛气凌人,自以为是的个性来。‎ ‎ ‎ ‎  隔代教育代替父母教育。隔代教育是农村小学最普遍的现象。随着打工行业的增多,为了能挣到更多的钱,一些年轻的父母外出打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托付给了爷爷奶奶,然而隔代教育毕竟存在着诸多方面的误区。一是老人的隔代情,容易导致对孙辈们的溺爱;二是老人教育孩子力不从心,容易滋长孩子的坏习气;三是老人与时代滞后的思想意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避免不正确的隔代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 ‎ ‎ ‎  2.学校教育上的偏差和过失。‎ ‎ ‎ ‎  多年来在班级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班级管理的困难、不利于因材施教等弊病。‎ ‎ ‎ ‎  在学校里,师主之间的交往同样受社会认知规律的影响,特别是教师,如果对学生发生认知上的偏差,就会影响对学生的态度、情感。教育和教学方式等的变化,从而直接影响教育效果。[1]‎ ‎ ‎ ‎  教育实践中有一些偏差,出现“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而评价学生只有一把尺子,那就是学习成绩。而学生的品德、心理素质等方面往往被忽视,德育课、心理活动课往往被文化课挤占。德育活动的开展也常常流于形式。‎ ‎ ‎ ‎  3. 学生自身的原因。‎ ‎ ‎ ‎  部分农村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没有亲兄弟姐妹,所以经常感到孤独,孤僻的性格,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做事缺乏坚强的独立性和主见,常常表现出意志薄弱,遇到困难便畏惧不前,感情上十分脆弱,容易遇到打击和挫折就一蹶不振,或消极堕落。压抑、愤慨的情绪,从而导致逆反心理。不易接受他人的负面评价,对学习没有积极面的动力。‎ ‎ ‎ ‎  部分留守儿童比同龄的孩子要大,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留守儿童问题正是因为父母在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他们缺乏家庭的道德教养,对是非善恶缺乏明确判断;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不懂得关心和照顾别人,不知道如何去理解和体谅别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的性格。有些青少年甚至出现爱挑衅、易冲动的行为。‎ ‎ ‎ ‎  三、学困生的良好转化 ‎ ‎ ‎  1.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善待他们。‎ ‎ ‎ ‎  在每一所学校,都有“学困生”存在。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他们心里他们的心里面常常是矛盾交织,苦不堪言,“强烈的自尊心与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与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进与习惯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与经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导致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要想让这些学生敞开心扉,就必须缩短与他们的心理距离,也只有这样对他们的工作才能更有效。‎ ‎ ‎ ‎  学困生一定要鼓励,不要以歧视的眼光看待,最好不要给他们留下心理阴影,和好学生同等看待,不要对好学生给以微笑,而对学困生冷面相对,这不仅会使他们感到自卑,还会使好生与他们之间产生矛盾,也会致使差生憎恶老师,作为老师,要让学困生产生上进心和自尊心,劝导好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多给学困生以表现的机会,尤其是非学习方面的能力。最不可取的是安排好学生做值日班长,记下不守纪律的学生名字,然后变相体罚或当众点名,人格侮辱,这是极不负责的做法。‎ ‎ ‎ ‎  2. 学会赏识,找出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其进步 ‎ ‎ ‎  对于一些调皮的学困生,教师想用自己的威严来吓退他们,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依然“死不悔改”。赏识差学困生就从寻找闪光点开始,从此入手,使他们不致于“破罐子破摔”。‎ ‎ ‎ ‎  教师在教学困生时,一定要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差生的心理状态,善于发现后进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倾注爱心,尊重、理解、信任、宽容、欣赏、鼓励,切切实实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认真发现他的每一次进步。‎ ‎ ‎ ‎  教师发自内心的真诚赏识,终究会感动学困生,递增学习动力,强化自主学习的兴趣,改善学习成绩。‎ ‎ ‎ ‎  3. 正确认识赏识性评价,增强学困生的自信。‎ ‎ ‎ ‎  赏识评价能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我,培养健康的人格,但赏识不可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绝不等于“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在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赏识他们的长处,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学习,奇迹就会发生。‎ ‎ ‎ ‎  我把赏识性评价理解为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父母都曾用过的方法。父母在教自己的孩子说话、走路时,心态最好,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会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赞扬。即使学得慢一点,父母也很有耐心,并给予最大的支持,而且,父母总是以欣赏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在赏识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时,他们已开始充满自信地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 ‎ ‎  4. 降低作业难度,帮助学困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 ‎ ‎  传统的作业设计对学困生“一刀切”‎ 的传统做法,其弊端已充分暴露。我们应该对学困生适当降低难度,使他们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 ‎ ‎  结合学困生的实情,降低学习要求和学习任务,特别是在作业的布置中要和其他学生区别对待,减少作业的量。使他们通过一定努力,能感受到“我也学会了,我也是很棒的!”感受到每天学习的进步。那么他们就一定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在辅导学困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本着 “浅、慢、细”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循序渐进的教学。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小了,自然而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有了。‎ ‎ ‎ ‎  教师对学困生的每次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并做到了面批面改。个别错题,当面讲解,出错率较大的,认真作出分析,直到他们懂了为止,直到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逐步摘掉“学困生”的帽子。‎ ‎ ‎ ‎  5. 积极转化学困生,持之以恒 ‎ ‎ ‎  学差生的转化是一项系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所以作为教师要深入下去,积极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二是“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激发和调动差生的积极性。依靠良好的班风、校风、学风,依靠集体的力量,根据学生平时听课、作业情况,以及学生学习习惯、心理特征、智力水平等情况,再结合平时大小考试成绩情况,找出学差生成绩差的原因,从多方面影响和带动差生。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从而走上正常的学习轨道。‎ ‎ ‎ ‎  积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协助。没有家长的积极配合,差生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抓住家长一般都关心孩子学习这一特点,利用家长会及家长来访常和他们联系,争取他们的合作,督促孩子做作业,听磁带,背书,默写词等。这对差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总之,教师掌握学差生的心理,用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达到他们自己想学的目的。‎ ‎ ‎ ‎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试验,我发现我们班的学困生们积极性涨高了许多,部分孩子敢问敢答了,成绩虽然提高有限,但我相信,只要他们和我一样坚持不懈,总有一天能看到“春天”的到来。眺望窗台,我似乎已经看到了在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大潮的灌溉下,从泥土里蹿出了一朵朵含苞待放的“野百合”。‎ ‎ ‎ ‎  [1] 《教育理论与实践》------作者:许树坪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