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寓语文教学于美育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寓语文教学于美育中

语文论文之寓语文教学于美育中   过去应试教育泛滥,审美教育往往被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为 了追求升学率,教学过程中往往推行硬性的知识灌输和纯理性化的训练, 这令语文教学变得程式化。因此许多学生对学习语文没有多大的兴趣, 觉得枯燥无味,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还 制约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呢?那应是“积极努力推行素质教 育”。我国最新颁布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人 文素质,尤其是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除了在《标准》中强 调“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外,对语文教材也进行了相应地改革,注重选文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在具体的编写上,强调对语言文学素养的积累、感悟和熏陶,这些充分 体现了素质教育精神。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 重要方面——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尝试。   一、凭借课文,挖掘美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 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在向学生普及美学基础知识的同 时,将美学渗透到语文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去,指导学生正确评价自然 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科学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健康的 审美情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故我们教师的讲课要充满艺术魅 力,能吸引打动学生,必须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处理教学内容, 从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感情和潜在的精妙之处去挖掘美。所以我们在 备课过程中首先要被教材中蕴含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所感动,然 后对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反复品味,仔细推敲,再调动自己的审美经 验,将教材中美的因素融化到教案中,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体验这种美, 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受到感染和熏陶,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如朱自 清的《春》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等自然景物,从而表现出春到 江南的艳丽、柔和、温馨、生机勃勃的美。《孔乙己》则通过塑造孔乙 己这一悲剧形象,创造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美。当然文学作品还通过 对“丑”的刻画,如“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守财奴”葛朗台、“装在 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等来表现美感,作家对“丑”进行揭露、批判、 嘲讽、否定,激起人们的厌恶、憎恨,从而让读者更加热切地向往美、 追求美,达到审美效果。   雕塑家罗丹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 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深入钻 研教材,在这一“美的富矿”里挖掘美,为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 创造美奠定基础。   二、依托课堂,发现美   我们培养学生的审美创美能力的这种行为其实就是情感教育, 而这种教育的大舞台就是课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感知、鉴赏文章美, 去创造美,都离不开课堂。审美教育是以情感为桥梁,潜移默化的,故 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缺少课堂教学美,学生的审美能动作用就无法发 挥,也就无法产生教学的美感效应。当然,审美教育必须以课堂为依托, 创造课堂教学的美。   (一)创设美的氛围   创设美的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产生审美激情、审美体验。我 们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应当充分利用课堂 45 分钟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在充满情趣的愉快气氛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陶冶情操。美的氛围是师生合作共同创造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 堂上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使他们产生美的追 求,与我们教师“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二)激发美的情感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主要特点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 通过美的事物激发“人们情感,形成审美体验,唤起情感共鸣”。首先, 我们教师要“入境动情”,设身处地地体味教材中的真情实感和美的因 素,然后在教学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以情激情”,激发学生的感情, 紧扣学生的心弦,师生之间就会迸发出强烈的美感共鸣,产生共振效应。   (三)品味美的语言。   任何一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都蕴藏着丰富的语 言美资源。中学语文教材中就入选了不少“语言美”的古今美文,如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放飘逸,《雨霖铃》的缠绵悱恻,《沁园春·长 沙》的磅礴激越,《荷花淀》的清新质朴等等,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给读者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美感。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美文,引导学 生深入地体味语言的表现力量,感悟中国语言的魅力。白居易说:“感 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我们教师要借 助中国语言本身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把学生带入情景相生、意境和谐的 艺术境界,让学生置身于美的语言中,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本身的美,感 到语文学习是一种心灵的净化,情感的陶冶,一种生命意识的唤醒,美 的享受,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追求,主动去寻美。   三、发挥想象,创造美   美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 美成果加以迁移,在品评借鉴中按各自的审美观念去创造美。当然,这 就要求学生必须调动语言感受力、艺术想象力,唤醒相应的审美意象去 进行创造。作文就是这一能力的最好表现。而作文又往往是学生最怕最 难的一关,因为他们的生活积累少,而且平时又不善于观察和思考,写 出来的文章就显得肤浅而公式化,没有创意。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 时,不能仅局限于事物的表象,而应该强调在观察外物特征时能体验自 己内心感受的特征,那么,融进作者自我内心体验的对生活真切感受的 文章一定带着鲜明的审美特征。从而帮助学生达到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 完美境界。   当然,全面提高审美能力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我们教师 从根本上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把审美教育贯穿到日常教学中去。 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以美育的 手段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接受知识,提高识别善恶、美丑、真假事物 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