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如何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如何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语文论文之如何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 ‎  如何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  ——小学语文《哈尔威船长》案例分析 ‎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每次想到这句话,耳边总仿佛会飘来阵阵朗朗的读书声……曾几何时,朗朗的读书声一直被誉为是校园内最动听的旋律。但如今,漫步在校园中,却很少再听到那熟悉的旋律。朗朗的读书声似乎已离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校园越来越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一现象带给了我太多的思考,反思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多的教师忽视朗读的重要性,把朗读理解为一种表面的形式,在课堂上不但不能够给学生留以充足的朗读时间,而且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读前没有作要求,读中没有作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去读,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缺乏目的性。朗读指导方法单调、机械,常见教师在分析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某某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难以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更别提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确定本次汇报的主题为:如何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  二、实施意义 ‎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曾说过:为什么现在提倡要多读,特别是朗读?因为这朗读就是最具综合性的一种语言训练、语言实践的方式了。朗读前面连着识字、识词、识句,后面连着说话和写作,它是整个语文教学这个链条的中间环节。提起它来,整个语文教学就都起来了。‎ ‎  支老师的这段话让我们明确了朗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  三、案例研究 ‎  基于上面对于朗读教学的思考,我们下面就以刘佳老师讲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七册《哈尔威船长》为例进行阐释。‎ ‎  我们采用了合作研究的方式,刘主任和我们教研组的成员一起聆听了刘佳老师的第一次试讲,课后,我们进行了讨论。我们在集体反思与讨论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共同认识:明确了这堂课的知识点和要达成的目标:即抓住“为什么说哈尔威船长是一个英雄”这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哈尔威船长的两道命令和6、7自然段中哈尔威船长的动作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高尚人格。合作研究的方式让我们体会到了集体力量的强大。‎ ‎  针对第一次讨论,刘老师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进行了第二次试讲,思路清晰,完全按照之前的讨论进行,但发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没有完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什么原因呢?我们教研组成员在研讨的过程中发现,在指导读的策略上,刘老师略显单一,基本都采用通过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文字和课文内容,进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应常见的指导读的策略。但这却不是唯一的策略。大家通过查找资料,再交流时,对读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策略也更多样化了。‎ ‎  例如:在理解哈尔威船长的第一道命令时,采用了引读的策略,教师读提示语,用自己的示范, 引导学生诵读课文中哈尔威船长的第一道命令,达到理解内容读好课文的目的。衔接顺畅自然,以情激情。‎ ‎  通过抓重点词句了解了场面的混乱带给人们的伤害之后,老师则用以讲促读的策略,先用语言描述:那么这样下去,痛苦的将不仅仅是船上的人,从此以后,多少个家庭将支离破碎,多少人的脸上将失去笑容,多少个孩子将失去爸爸妈妈,又有多少白发人送黑发人啊!然后再读船长的第二道命令,感受船长的情感脉搏,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  在教学中还采用了联想和想象、朗读技巧的指导、 范读、创设情境、体会人物内心、抓标点符号、联系生活实际等,指导读的各种策略的综合实用,科学合理,为学生理解哈尔威船长的高尚品质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  教研组的老师通过来参与这节课,寻求到了更广泛的问题解决的办法,而反复试讲的过程,其实就是不同课堂方法的尝试。‎ ‎  四、反思与总结 ‎  1.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语文课堂,以读为本”已经成了我们的共识,读中引思,读中悟法,读中促写,读成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 ‎  2.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教研组几次聆听两位老师的试讲,又几次耐心地坐下来分析、交流,针对每一个问题查找原因,合作解决,又为每一次的一点成功而欢呼雀跃,在活动中,我们知道了合作的力量,提高了研究意识,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  3.课例研究是校本研修中一种,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讲,又是最实用的,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打算将课例研究更加细化,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提高,将课例研究进行到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