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中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论文之中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广西来宾市武宣县桐岭中学 陈海岸 语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的语言能力。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语感的强弱。所以中学语文朗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感有多条途径,朗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从朗读训练抓起,朗读无疑是学习语文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朗读的作用,切实有效地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一、让学生认识朗读的作用,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一句话、一篇课文,看一遍与读一遍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富有感情的朗读,其原因就在于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能对书面文字进行弥补,能使静止在纸上的人物和事件活跃起来,显得丰富多彩。朗读能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老师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但如果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声音因素,使几种器官并用,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如果辅以声情并荗的朗读,那份盼春的急切,就能通过有声的语言让人深刻地体会到。舒缓地朗诵“盼望着,盼望着”,好像看到人们伸长了脖子,摒住呼吸在期盼春的来临。美丽的春草图,艳丽的春花图,和煦的春风图,浪漫的春雨图,活泼的迎春图,都会随着深情的或急或徐的朗读,浮现在人们的眼前。朗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朗读,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课文情境,更透彻地理解课文。二、精选朗读材料,诱发学生朗读的激情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读。重视朗读,并不是说所有文章都要以朗读教学为主。就算是运用朗读教学,方法也应因篇而异。一般说来,诗歌最适宜朗读,不读不能得其真味,散文、小说、剧本都适合朗读。如散文《春》、《海燕》,小说《变色龙》,剧本《雷雨》、《威尼斯商人》,另外,文言文《出师表》、《小石潭记》等等都可让学生练习朗读。良好的课堂氛围情境是诱发朗读激情重要的外在因素。中学生大多数缺乏一定的朗读能力,主要因素是缺乏“境”的感染。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营造良好的朗读情境,诱导学生慢慢地“融情入境”、“披情入文”,渐渐培养朗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热爱朗读。语文课堂上琅琅书声不但能成为师生传递信息、表达感情、沟通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能够营造出一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说:“ 苏州园林可是世界著名的园林之一,每天都有许多的国内外游客到此游览观光,谁能为远道而来的国内外友人做个出色的导游?”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做好这个导游,必须得读熟课文,并且要充分投入情感,才能在介绍时讲得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那些老外频频向你竖起姆指喊:“OK!OK!”学生的朗读兴趣激起了,连平时不太爱开口的学生也认真地读起书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变换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变化中体味读书的快乐,由此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如《皇帝的新装》一文,分角色让学生朗读,指导读出一个愚蠢而又自负的皇帝,模仿两个能说会道的狡猾骗子,表演一个老实巴交而又不敢讲真话的老大臣,饰演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学生一般都能模仿得惟妙惟肖,而其他同学也会兴趣盎然,大有跃跃欲试之意。此外, 朗读的形式,除了分角色朗读外,还可以是个人朗读、分组朗读、齐读、交替朗读等等。除了利用教材作朗读材料外,还可从课外书籍、报刊中编选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好诗文作为朗读材料。这既能增加朗读的材料,也能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积累写作的材料。正如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三、教师示范朗读,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教师的范读往往具有真实感、情境感,现场的范读不仅让学生听到了美的声音,还能通过手势、表情、眼神,将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比录音更直接、更有感染力。朗读最需要的是激情,即使老师的普通话不是太标准,朗读技巧不是太高明,但能融入了自己感受的声情并茂的范读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最能引领学生走进作品。为了真正发挥朗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教师可从朗读速度的快慢、朗读的停连、读音的轻重和语调的抑扬等几个方面,对学生作切实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掌握朗读的一般规律。不同体裁的作品在朗读时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果学生能够把握常见文体朗读的特点,就不至于把一篇好文章读得支离破碎,更不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了。如《背影》以低沉和缓的语气,《有的人》以赞扬和轻蔑对比的两种语气,《最后一次讲演》以激越愤慨的语气等等。实践表明,如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能这样操作,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效果一定是很明显的。四、利用多媒体渲染朗读气氛,让学生享受艺术的熏陶 多媒体具有特殊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就能唤起学生的想象,拨动学生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的朗读更具有表现力,也更能使学生享受到朗读的愉悦。因为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有时是难以用文字准确地描绘出来,这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有了音乐,有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它就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在学生情感之弦上被弹奏出来,因此,配乐朗读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想象,使学生迅速进入文本、作者的情感天地里,使学生顿悟,达到“物我两忘”的最高审美境界。如在朗读《再别康桥》时配上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在朗读《春江花月夜》时配上同名乐曲,都能使学生朗读时兴致更高,效果更好。 五、朗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让学生终身受益。 普通话是我国通用语言,大力推广普通话,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于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对于教育的普及和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将成为国际强势语言。“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也不怕”。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娓娓而谈。不仅让人感受到祖国语言的魅力,而且也是一种享受。然而,受地域的限制、各民族方言的影响,说出的普通话极为不标准,谓之“塑料普通话”。我所从教的地区是少数民族杂居的山区,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汉语拼音发音不标准、说话生硬,没有韵味、写出的作文地方方言色彩相当浓重。因此,从小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巩固识字和学说普通话,克服地方方言,纠正错误读音,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让学生在人生舞台上大展身手时不受语言所阻抑。总之,朗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投入到作品所创设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去感受、去联想,进而汲取文章的营养,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中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