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诗行里的画面——谈古诗教学中画面的构建
语文论文之诗行里的画面——谈古诗教学中画面的构建 学习欣赏古诗词对于小学生积累优秀语言素材、提高作文能力, 积累传统文化营养、陶冶文学情操都有很大益处。古诗词区别于记叙文、唐诗宋词虽然只是文学宝库的点滴,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如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能够选入小学课本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在诵读欣赏古诗词时, 如何才能发掘出古诗词中的丰富内涵?如何才能品读出诗词中的真正韵味? 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的佳句时,得到真切的美的享受和熏陶?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插上想象的翅膀, 通过构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去享受古诗词的艺术之美。 一、色彩即是思想——构建“色彩画面” 我国的古代诗歌,表达美的手法有多种多样,为了准确地表现生活,恰当地传情达意,往往注重色彩描绘,而且非常巧妙。色彩的组合,或者浓涂艳抹,形成鲜明画面;或者淡墨点染,显得清新俊逸;或者隐而不露,更加蕴藉含蓄……他们彩笔善变,技法各异,然而都能使读者感受到优美的形象,新鲜的意境,动人的情趣。 我校余娜老师执教《草》这首诗时,把教学重难点定位在了理解“枯、荣” 二字上。怎样让二年级的孩子理解诗中的内涵呢?她播放了一段小草四季动态变化的图片,从春天小草长出嫩嫩的小芽到夏天雨水充足下茂盛的小草再到秋天渐渐枯黄的小草。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理解了“枯、荣”二字。这首诗不见“色彩”,却可以通过构建色彩的画面来品味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刘荔老师引领学生构建了“黄、翠、青、白”四幅画面,而且由点到线再到面,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继而体会出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在小学阶段,这样色彩的构建真是不胜枚举。如白居易的名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就以浓墨重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朝阳初升,霞光遍洒,江花吐红,色泽明艳,正因为日红花红,交相辉映,所以 “ 红胜火” ;春光明媚,新绿耀眼,江水流淌,水绿藻碧,正因为春临大地,江水泛绿,所以“ 绿如蓝” 。“ 红胜火” 与“ 绿如蓝” ,比照分明,映衬有致,实在美不胜收,令人心驰神往。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姿色风韵时说: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在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构建画面就能更加直观的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二、诗歌即是历史——构建“历史画面” “诗歌即是历史”,要真正读懂诗就必须了解历史。小学生由于其知识和年龄的局限性,很难对历史更多的了解,那么更需要教师通过构建“历史的画面”来还原诗的本来面目,使我们的诗歌教学不再浮于“表面化”。 如《早发白帝城》一诗,李白少年得志,一心报效朝廷却始终不得志,后经历安史之乱,无意被卷入政治斗争成为牺牲品被流放夜郎,一走就是一年始终没有到达,李白的心中该是多么的惆怅,想来一身文才如此断送。第二年的春夏之交,他才走到长江三峡边的白帝城,竟遇到朝廷大赦,他也得到了赦免,所以高兴地坐船沿着长江东下。只有了解了这段历史,才有可能理解始终“轻舟已过万重山”,那是怎样一种轻松而惬意的心情,那是怎样一种人生的转机。如果没有了历史,这首诗就变得苍白而无力了。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构建这个“历史画面”,使学生的感悟达到一个更高、更新的层次。 李白还有一首诗《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与李白一向大气、不羁的风格有些出入。对此,我们班的学生提出了质疑,其实了解了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况就变得不难理解了。李白一生一共七次游览宣城,这首五绝作于753年(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试想,这时的李白怎能不孤寂? 这时,我把学生带入了“李白的画面” :你就是那个文采盎然的李白,在经历了十年的漂泊后,来到敬亭山,静静地一个人坐着,可能会想起盛唐时宫廷的奢靡生活,可能想起年少时的轻狂,可能想起曾经的梦想,而此时你的面前却只有那——敬亭山。除了他,没有人愿意听听你内心的倾诉…… 三、情景交融, 物我合一——构建“情景画面” 中国艺术美学的精髓之一就是“ 情景交融, 物我合一” , 其中的“ 物我合一” 的精神更具哲学境界。“ 天人合一” 表现在诗歌之中, 就具有了“ 情景交融” 的诗意美。探索诗歌之美就要构建它的“情景画面”。 例如唐代王维, 他本来就是丹青高手, 为中国水墨山水画的鼻祖, 深厚的艺术功底使他的诗屡现如画的境界。他的“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学生早已非常熟悉,我给学生构建了这样的画面:大沙漠中一道孤烟直冲云霄;黄河上游的落日圆似车轮。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 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 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 横贯其间的黄河就显得非常长。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 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 圆”了, 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那一缕“孤烟”正是边疆的战士在报平安啊。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诗人们移情于月, 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 并以之象征人世间的聚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那皎洁的月亮将清辉洒满大地, 一片白茫茫的, 很自然使人联想到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故园、 故人之思自然蕴含其中。又如张籍的《秋思》, 这个“ 秋思” 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故园、 亲人都可以包含其中。“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人正“复恐匆匆说不尽”。这些诗不仅有景,更多的是情,构建这样的“情景画面”是我们理解鉴赏这一类诗非常重要的途径。体悟诗情, 理解诗志, 我们眼中的“景”、“物” 将更充满生机和活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