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八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家庭教育
班主任论文之八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家庭教育 人们之所以特别关注八年级的学生,与近年来八年级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种种表现密切相关。如: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种种状况表明,八年级的学生是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另外,八年级是初中生活开始分化的时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环境熟悉了,人也熟悉了,一些学生就不像七年级那样规矩了。如果学校及家庭抓紧八年级学生的教育工作,就会使更多的学生迎头赶上,与集体一起前进。绝大多数学生是勤奋学习要求上进的,但由于他们思想还不够成熟,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幼稚。他们希望别人把他们看成“大人”,希望别人信任尊重他们。家长应当针对这种思想,采取恰当的教育,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一、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教育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八年级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八年级学生最难管理,被称之为“八年级现象”。 究其原因,可从生理、心理和升学压力三个方面来追踪这一“现象”的根源。 (一)生理原因。 八年级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4岁左右,普查资料表明,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性行为,这些问题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同学们产生青春期烦恼。 (二)升学压力。 八年级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翻开初二课本,老师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七年级知识相比,八年级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这也是八年级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虽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八年级学生从他们的学长那里已经领教了中考的严酷,升学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加上很多家长﹑学校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往往造成许多青少年忽视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甚至因为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常常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一块,或是沉溺于网吧﹑ 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由于生理的发育带来的青春期心理的巨大变化,八年级学生是由少年向青年初期发展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情感情绪激易动暴躁并向两极波动,爱凭感情行事;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具有独立意向、成人感,自主、自立意识急剧增强;认识能力显著落后于独立意向和行动能力、相互爱慕心理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落后。在与异性交往、对性知识的相对矛盾心理和心理焦虑程度三个方面上表现突出: (三)心理原因。 八年级学生心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年幼天真,一般都能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行为乖巧,守规矩。升入初中后,第一学年对新的校园和学习生活都有陌生感,胆子小,自觉遵守纪律。而进入初中二年级后,同学们的心理就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 八年级学生的另一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于是有的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 二、对家庭的教育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原因,对于八年级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应加强对他们的认识,投入更多的关注。人们仅仅只是意识到他们的特殊性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危险期”。 (一)缓解与小孩之间的紧张关系 当今不少家长已经开始意识到孩子在青春期的身心特点,但在方法上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尤其是目前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平时只注意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在家里习惯宠爱他们,而一旦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并向习惯的家长权威挑战时,家长们的反应只能是不知所措。如何教育引导这一时期的孩子?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1、尊重孩子,采取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 把孩子当成人来对待,将言论权还给孩子,把选择权、决策权部分的交给孩子。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让孩子参与讨论与决策。对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多鼓励、少批评。 2、防止出现两个极端。 一是过渡纵容,二是一味压制。两者都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因此,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家长必须坚守基本的道德原则,以此来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度,防止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 3、家长本身的自律意识要强。 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否则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极度反感,甚至强烈叛逆。 (二)鼓励学生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脱离低级趣味、培养高压情趣。社会应该在某些方面加强舆论引导,如:中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流行文化?在当今价值多元的时代,中学生该如何选择?显然,一味的强调课堂知识的重要性不是明智之举,主张课堂知识主动积极的向课外延伸,学生通过走出校园,一方面是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了解社会,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和坚定意志,学会与人交往,体会成功和挫折,培养心理承受能力。从挫折和困难中逐步成长,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加强家校联系,多与班主任、学生沟通。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为了整合家校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联系是必不可少的。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学校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或多或少的老师的关注会有所侧重,因而也容易产生一些忽视。那么如何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与沟通,做好对小孩的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家长培养健康健全少年儿童的必然途径。当今,人们在忙碌的同时又无不渴望“子成龙,女成凤”,可是由于忙碌,加上自身的条件,使他们对孩子只有爱的“渴望”,却缺乏爱的“能力” ,于是乎,孩子的教育出现了种种怪异的现象,要么放任自流,不管;要么,心急如焚,却又管不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实践证明: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让我们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实行家校联系,相互配合,促进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四)父母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对进行孩子的“做人”教育。 父母要把孩子“做人”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父母们都知道:教育孩子绝不仅仅是智力的培养和知识的灌输,而更重要的应该是做人的教育,特别是做一个现代人、健康人的教育。要为孩子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绝不能把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孩子是否进步的唯一标准,“做人”的教育也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课题。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平时的言传身教都会或大或小的影响孩子。这就要求父母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榜样。据有关问卷调查得出:父母在做人方面给他们的影响最大,其人格因素,尤其是诚实、进取、勤奋、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深刻影响了他们,使他们终生受益。相反,如果父母由于自己的工作繁忙而疏忽了对孩子的引导致使孩子走入误区,那最终会让这些父母们追悔莫及。 (五)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心灵的成长需要宣泄。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接触了许多这样的孩子,他们的许多心里话不愿让同学们知道,与父母无法沟通、亦或父母没耐心听,他们找我谈心时说:老师,我再不找人说说就要疯了(当然没那么严重,但足以说明他们向人倾诉的愿望)。谈过之后,看着学生轻松、可爱的样子,让我感到了倾听的巨大作用,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力量。因而,家长闲暇之余,也听听孩子的呼声。父母总有一个理由:忙。我多次在家长座谈会上和家长们谈:干好工作是你分内的事,可教育好孩子也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拼命的工作,不就是希望孩子们过的幸福吗?可如果孩子不能健康成长,那就得不偿失了。给足了孩子吃喝费用,就算尽到责任了吗?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该坐下来,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孩子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和解决防患于未然,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拥有一颗轻松、快乐、积极向上的心态,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六)相信孩子,给予孩子自信心。 没有人喜欢被别人说的一无是处,孩子也不例外,传统的家长制作风已不适应时代需要,父母要学会激励孩子。适当的激励会燃起孩子奋斗的激情。纵观古今成才之士,无一例外与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引导有很大关系,教子成功的父母都注意到:在教育子女方面,应该引导他们的性情,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才能、树立他们的志向、鼓励他们的斗志、纠正他们的过失六条都不能偏废。 家长朋友不妨一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