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谈体育教师如何处理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不良行为
体育论文之谈体育教师如何处理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不良行为 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有组织、有纪律地指导下,学生有序地参加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过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对教材的选择性,从而增大了学生活动的空间,教师调控课堂的难度也随之增加。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课堂上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经常出现,并对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不仅会影响全班同学的学习,更会影响当事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下面就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作简单的探讨: 一、体育课不良行为的表现类型。 体育课是在室外上课,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内容,因此学生的不良行为较之上其他课突出且种类繁多。根据学生不良行为的特征及其对教学造成的影响,可将体育课不良行为表现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上课注意力涣散型。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或转移。如:教师在讲解时,学生不注意听讲,东张西望,失神发呆,做小动作或与旁边的同学嬉笑、说话;练习时,以自我表现为主,不按要求练习。2.抗拒型。主要表现为不遵守纪律,不听从指挥等行为。如:在老师示范时,学生口出怪音,做滑稽表情或怪异动作,引同学发笑;班干部发出行动指令时,学生故意不执行或行动迟缓,甚至做相反动作;练习时不与他人合作,或故意捣乱。 3.攻击型。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学生损坏公物、抢夺其他同学场地、器材,甚至恶意指骂、彼此争吵、打架斗殴等攻击性行为。 4.躲避型。主要表现在寻找各种理由逃避上体育课,如:耐力跑练习或太阳比较猛时,说身体不舒服要请假,练习时蒙混过关、消极学习,不与他人交往等。 二、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 因体育课是开放性的,课堂上的不良行为与学生自身原因、教师的行为以及环境因素都有关系,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学生方面的因素; a.展示自我。多数情况下学生表现出的不良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一些个人需要。如:为了引起他人或异性注意,有意展示自我,提高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和威信,或报复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忽视。 b.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观念淡薄。一些学生不重视体育课教学,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功能;再加上本身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差,在上体育课时自己搞一套,不按要求练习,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导致他们错误地认为体育课就是不需要纪律约束的活动课。 c.体育活动兴趣低落,发泄不满情绪。一些学生因教学内容太难,达不到教师要求而产生惧怕心理;一些学生因教学内容太易而感到索然无味;或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内容重复,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和能力而产生厌烦情绪,最终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降低,并发泄不满情绪。 此外,班级成员之间不团结、学习风气不好以及个别学生心理品质不健全等,也会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 2.教师方面的原因。 a.教师没有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单调、陈旧,教学情绪低落都可能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教师管理能力差,教学组织形式混乱,往往给学生提供了追逐、打闹、躲避练习等不良行为发生的机会。 b.教师对学生要求不当。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过急,学生怕被老师责怪批评,忙于应付,使整堂课都处于过度紧张状态;或动作做不好受批评,产生挫折感,逐渐对体育课产生厌倦,从而导致师生矛盾逐渐加剧。而有的体育教师对学生则要求过低,放任自流,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不闻不问,这种对学生的纵容助长了不良风气的蔓延,导致不良行为不断恶化、升级。 c.教师工作方法失当。体育课上,教师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进行教育时,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惩罚,这样不但不能加强学生的纪律性,反而会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尤其是在学生受到教师的不公正对待时,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怨恨、冷漠、对立等消极情绪和行为,从而诱发学生体育课上的不良行为。 d.教师没有民主观念,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应是平等的,都有着自己的尊严和权利,教师应尊重学生,当体育课上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体育教师应主动寻找自己在教学中和师生关系方面的不足,要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严厉处罚学生,否则加剧学生的不满和对抗情绪。 3.其他方面的原因。课堂不良行为的产生,还有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课堂内部的因素影响。a.有些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学校领导不关心体育教师,经常占用体育课时间补课,这些不正确的做法无意中向学生传递了体育课不重要的错误信息; b.一些家长对孩子娇惯溺爱、纵容放任,养成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另一些家长对孩子粗暴严厉,容易养成学生消极对抗、情绪异常。这些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能成为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因素。 c.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已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各类信息通过传播媒体给学生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而体育课堂就成为他们进行模仿和尝试的最佳场所。 d.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善、场地拥挤、器材短缺、体育课时间安排不合理、外界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等,都会催化学生产生不良的学习行为。三、教师应如何处理学生的不良行为。良好课堂环境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必要保证,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来预防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保证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有效干预,教师首先必须要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现代教育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和学生应建立合作伙伴的新型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体育教师应将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的需要,理解学生的感受,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策略,真诚地帮助和教育学生。 根据体育课上不同类型不良行为的特征,体育教师在处理学生不良行为时应注意应用和掌握以下一些主要的策略和原则: (一) 运用非言语指导 有些教师为了控制课堂秩序,不惜中断正常的教学进程,对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或恶作剧行为,进行频繁的、冗长的训斥。这些教师可能以为这样做是保证正常的课堂秩序、维护其个人权威的必要手段。殊不知这种做法只会导致学生产生或加剧惧怕、不满、怨恨的情绪,甚至产生对抗行为。其结果反而会有损于教师的个人威信,成为产生更激烈、更深刻的师生对抗的根源。 其实,许多课堂不良行为的处理,无需中断上课,只要用非言语提示或暗示就能消除。有效的非言语提示或暗示有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姿势、手势、身体接近和触摸等。当体育课上学生因自控能力差而出现交头接耳、撩撩打打等注意力涣散的行为时,教师不必激怒,更不需要中断上课。比较策略性的做法是向这些学生做一个手势、递一个关注的眼神或不经意地走到他的身边,轻拍一下肩膀或摸摸他的脑袋,学生就会清楚老师的意图,同时唤醒自觉意识,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纠正。 当学生行为背离课堂教学,他们的视线又专注于自己的行为范围,而不能接收教师的体态语言时,教师可以故意提高或降低声调或突然保持一会沉默,以改变输出信号的强弱,来唤起他们的不经意注意。当他们被唤醒后,老师再辅以其他暗示,就会使学生自觉让注意力回到课堂活动中来。对于改正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还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赞赏,使良好行为得到强化,抑制或终止不良行为的再度出现。 (二) 满足学生需要,提供表现机会 青少年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自我表现的欲望日益强烈。尤其一些男生认为,表现自己在体育方面的能力和特长,可以体现出他们的男子汉气概,迅速提高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和威信。为了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他们往往会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解;老师示范时,他们已跃跃欲试,玩耍器械;练习时不服从指导,不执行安全程序等。对待这种挑战权威的学生,教师应充分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有意识地请他们回答问题或做示范,满足他们的表现欲。然后肯定优点,指出错误,再进行准确解答和完美的动作示范,用专业权威赢得学生信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并没有掌握或完全掌握相关的运动知识和技能,了解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就能使这类学生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此外,在进行课堂练习时,可以分配给这些学生帮助指导其他同学的任务,这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还可以引导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三) 课堂立即制止,课后个别谈话 课堂上出现严重干扰教学活动的不良行为时,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加以制止。因为当教师将注意力转向干预课堂上的不良行为时,就可能已经减慢了课堂的节奏。因此,早一点进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干预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采取讽刺挖苦、威胁、隔离、体罚等手段。这样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矛盾激化。干预应该是在课堂上简短地制止学生的消极行为,不要引起他们的反驳和争辩,更不要让他们成为全班同学注意的焦点,否则就会进一步打断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并对其他同学产生不良影响。但课后要进行个别谈话,深入了解情况,查明原因,妥善解决。这样可以化解矛盾,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 (四) 加强师生互动,增进感情交流 体育课堂是师生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应通过参与共同的身体练习活动,增加交往,增进感情,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和学习氛围。尤其对于那些个人体育能力较差而产生强烈自卑感,且出现逃避体育课、畏惧体育老师、体育课上过度焦虑和紧张、躲避练习等课堂退缩行为的学生,教师要主动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增进感情交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教学中避免提出过高要求和期望,鼓励他们参与体育活动,并提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以增强自信心,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教师应将自己置身于课堂活动中,与同学们一起参加游戏、竞赛等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将自己视作教学的服务者、学习的合作者、学生的伙伴和朋友,这样自然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课堂上不服从指令、不与他人合作等对抗行为就自然会减少。 (五) 提高自身能力,做好课前准备在现代社会中,教师的专业权威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任教体育课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了教育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并且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提供学生最新的教育信息,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其在知识、技能、社会性、人格情操等各方面的水准。有研究表明,课堂上有四分之一的不良行为是在学生被分派完成指定任务时发生的。这样的事实表明,课前充分的准备和课上良好的呈现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地准备每一堂课,恰当设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并基于科学的依据和宝贵的经验,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可能会引起学生什么样的行为反应以及反应所产生的影响有所预测和判断,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教师应尽量执行教学的内容,但也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及时加以调整,同时做到讲解示范要准确,指令表达要清晰,组织调动学生要快速,有序,但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练习时间。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呈现课前准备的内容,或者根本就没有做好课前准备,往往会造成课堂失控的混乱局面,无形中为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创造了机会。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课堂调节能力,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实施有效而灵活的控制,平缓地从教学的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保持课堂教学流畅,尽量杜绝学生某些不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总之,体育课上不良行为的纠正要靠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学生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增强集体观念、纪律观念;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改变观念,提高自身能力,采取有效策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堂成为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具有健康体魄、高素质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场所。 参考文献:慕松波著《课堂不良行为形成的因素及处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12) 邵继萍著《对学生体育课不良学习行为的探讨》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4) 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