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做到“三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做到“三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论文之做到“三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 ‎ ‎  提高教学质量,让课堂四十五分钟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做到“三研究”。‎ ‎  一、研究教材 ‎  “研究教材”是指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必须弄清抓准。教学参考书既然是“参考”就不能照搬,要做到有所取舍。现行的教材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该有所挑剔,如若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头来什么都不一定抓得到。所以教师上课也要具备这种意识,在备课时应把好这一关,在授课过程中再次灵活地决定取舍。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可以采用分解的方法。分解可以说是内容的再梳理,细化原本比较笼统的知识点;也可以在时间上分解,如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或找一些相关方面的材料,帮助课前理解;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来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的知识点,只要使学生主动思考就可以迎刃而解,而假如学生是被动的,课堂教学可能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认真吃透教材,还要阅读大量的有关资料,做到讲课胸有成竹,处理重点、难点得心应手。‎ ‎  二、研究学生 ‎  “研究学生”‎ ‎,是指自己对所教的对象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如学生的兴趣状况、原有知识水平、学生的总体水平和个体差异等等。学生在这一课中可能有哪些难点和疑点,备课时不妨先做一个推断。正确的推断力不等于主观臆断,它是基于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做出来的科学判断。再细一点就是,不同类别的学生在这一课中会有哪些不同的困难和收获,应该运用哪种方式授课才能使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 ‎  1.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  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被称之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最重要的因素。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怎样的教学。”‎ 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拓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如果教师按事先所设定的内容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把握教学的真实起点。第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识;第二,哪些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可以一带而过,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的效率。‎ ‎  2.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要求 ‎  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要细心观察,并充分估计,要打破传统教学的“一刀切”教学观的束缚,采取“分层教学”、“分类施教”。‎ ‎  (1)设计课堂教学分层。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备课时要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课堂的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都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展了思维,能力中等的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了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  (2)设计课堂练习分层。练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技能转化为熟练的活动过程,是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练习。教师可针对全班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即: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引申练习。通过分层练习使各类学生学有收获,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  (3)设计作业分层。布置作业是检查教学质量及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作业的布置不应整齐划一,在掌握各层次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后,可分层设计,将作业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一类为基础,二类为中等,三类为最佳。通过分层作业的设计使全体学生不同程度地落实新知,充满对学习的自信和兴趣。‎ ‎  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志趣的基础上备课,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教案,才能备好课,进而上好课,达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境界。‎ ‎  三、研究自己 ‎  教师对自己的短处和长处应该了解,可以采取主动听课、向学生调查等方法,清楚地了解自我,趋利避害。所谓“研究自己”就是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要像选择合适的服饰、合口的饭菜一样,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也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的要求,确定自己在班里的位置、在学生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在不同时期对学生应该采取的态度。试想一下,如果让潘长江去练体操、赵本山去练舞蹈,二人的才能和个性还能展现出来吗?教学是教师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一旦忘记了自我,教学效果肯定是不会好的。盲目地遵从传统的训诫,照搬书本经验、别人的经验,甚至用别人的思路去授课,都不免会走弯路。‎ ‎  实际上,教师队伍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确实应该把学习他人的课堂教学艺术作为一种途径,但更重要的是要科学全面地研究其教学艺术行为,作为自己的借鉴,然后再进行反思、调整、改善,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他人的经验中找出适合自己使用的“真经”。“研究自己”就是在教学内容、学生、教学手段、育人环境、自己的工作环境、自己的特长发挥中寻求一种和谐。‎ ‎  总之,要想当好一名合格的教师,使学生每一节课都能接受新知识的传授并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那你必须抓好“三研究”,敢于取舍,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处理好点面关系,在课堂上力求做到提高认识能力与智力开发融为一体,使之收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  [参考文献]‎ ‎  1.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张文质主编《中国最佳教育随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3.马明生主编《课程引领实验起航》(安徽文艺出版社)‎ ‎  (作者单位:安徽蚌埠实验学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