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民法典草案心得体会
2020民法典草案心得体会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大到合同签订、 公司设立, 小到物业费、 离婚纠纷, 民法典几乎涵盖了 所有的民事活动。 我国首部民法典草案今日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草案共 7 编, 依次为总则编、 物权编、 合同编、 人格权编、 婚姻家庭编、 继承编、 侵权责任编, 以及附则, 共 1260 条。 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人民权利的法律宝典, 每个公民的生活和工作, 每个企业的设立和运营, 都离不开民法规范。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 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立 法任务。 编纂工作采取“两步走”, 第一步是制定民法总则,这项工作已经在 2017 年完成。 第二步是编纂分编, 最终与民法总则合并, 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2018 年 8 月 以来, 人大常委会对几个分编草案多次进行审议和修改完善, 形成了民法典草案, 并提交本次大会审议。 民法典草案共 7 编, 1260 条。 7 编分别为总则编、 物权编、 合同编、 人格权编、 婚姻家庭编、 继承编和侵权责任编。 民法典编纂过程中, 先后 10 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 累计收到 42. 5 万人提出的 102 万条意见和 建议。 民法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人民权利的法律宝典, 每个公民的生活和工作, 每个企业的设立和运营, 都离不开民法规范。 编纂一部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 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 我国陆续制定了 多部民事单行法律, 民法制度逐步完善。 当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 对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规范进行系统整合、 修改、编纂, 适应时代发展, 符合中国国情, 反映人民意愿, 对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具有重大的意义。 当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 对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法规范进行系统整合、 修改、 编纂, 适应时代发展,符合中国国情, 反映人民意愿, 对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为保护民事权利的法典, 各分编草案对结婚、 离婚、 收养、 继承、 小区物业生活等民事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及高空抛物责任认定规则、 网络侵权责任等社会关注焦点, 均作出了规定。 民法典可以说是民事权利的‘宝典’, 对于社会健康发 展、 人民安居乐业意义无比重大。 民法典编纂, 掀开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新篇章。 早在 20世纪 50 年代初和 60 年代初, 全国人大两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 都无疾而终。 改革开放后, 又有两次民法典的立法行动,也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 直到 2014 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 从民法总则到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编纂工作顺利推进。 目 前, 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此次民法典即将出台, 无疑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法典是调整平等主体的人身关系 和财产关系 的基本法, 关乎人民生产生活、 国家经济制度、 社会方方面面, 几乎无所不包, 可以说是除了 宪法之外最重要的法律之一。 没有民法典, 这些民事法律关系就处于无序的状态。 社会发展到今天, 经过 20 多年来形成的以民法通则为引领、 由各民事单行法组成的松散民法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不能适应当代法治的需要, 需要一部全面的、 严谨的、 科学的民法典。 正因如此,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 不仅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任务, 也是全国人民的立法任务。 1949 年之后的 30 年时间里, 民法典的编纂走走停停。 实际上到改革开放之后, 才认识到民法典之于人民、 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价值。 如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发生巨大变化, 从民事法律的角度来说, 民法典是 70 年来民事法律的集大成者, 是多年来法治建设的历史性成果。 从法治建设的角度来说, 民法典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一部非常关键的法律, 编纂民法典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 我们经常说, 改革开放之后, 如果没有及时制定民法通则, 我们就不能保证有今天的社会进步。 而民法典是社会、经济和生活的法治基础, 没有民法典, 就无法进一步实现法治社会, 这一点在当前阶段尤为突出。 此次民法典编纂的顺利推进, 必将掀开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的新篇章。 编纂之路, 展现当代法治建设的智慧。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 党和国家就认识到应当制定一部完整的民法典。 但是,正值改革开放刚刚开始, 社会关系还没有稳定定型, 而且民法典需要体现博大精深的民法价值, 当时的民法理论无法支持建立民法典的科学体系。 立法机关当机立断, 对民法典的制定走“批发改零售” 的路线, 即先制定民事单行法, 待时机成熟后再编纂民法典。 因此, 陆续出台了 婚姻法、 继承法、民法通则、 担保法、 合同法、 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等一系列单行民法, 形成了 松散的民法体系。 此次编纂民法典之所以能够在五年内基本完成, 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着眼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需求, 在恰当时机作出编纂民法典的重大决策部署; 二是当前社会需要一部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 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三是五年来, 我国立法机关和相关机关聚民智、 汇民意、 察民情, 努力推进编纂工作; 四是民法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倾心投入, 积极建言献策, 推进完善;五是全国人民鼎力支持, 积极关注、 支持民法典的编纂。 民法典体量太大, 无法实现一次起草、 一体审议、 合体通过。 此次起草民法典草案, 已有初具完整体系的单行民法和 2002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民法草案作基础, 只有人格权编草案是新起草的。 按照民法典总则和分则的立法体例, 分‘两步走’, 先制定民法总则, 再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是科学的立法决策。 在民法典编纂的历史上, 有的民法典是合体起草的, 有的是分体审议的。 比如, 我国民国时期的民法典分为五编,是分五次审议通过的。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的条文纷繁, 内容各不相同, 一次审议无法深入进行。 将分则各编拆分审议、在内容基本成熟之后再进行合体审议, 就水到渠成、 顺理成章了 。 形成一部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 体现时代特点、 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是此次编纂民法典的目 标之一。 当前版本的民法典草案已基本实现这一目 标。 首先, 1986 年制定的民法通则只是一个通则, 而民法典草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包括总则编、 物权编、 合同编、 人格权编、 婚姻家庭编、 继承编和侵权责任编。 其次, 中国民法典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既不同于德国民法典, 也不同于法国民法典, 而是从中国实际出发, 遵循问题导向, 依据中国的司法实践经验和民法理论编纂的。 再次, 从总则编对虚拟财产和数据的规定, 到分则各编对电子合同、 深度“变脸” 侵害肖 像权、 打印遗嘱的效力等的规定, 都反映了 当 代社会和科技进步提出的新问题, 说明民法典草案反映了 时代需求,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最后, 民法典草案无疑反映了 人民的愿望, 不论是财产所有关系、 合同交易关系, 还是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方面, 都体现了 人民的需求, 特别是注重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多方面保护生命尊严。 这一部民法典就是中国自己的民法典, 具有中国自己的鲜明特色。 不论是体例、 结构还是具体内容, 都不同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法典。 这是改革开放之后几十年积累的经验总结, 并且遵循了 民事立法的基本规律。 特别是新增的人格权编, 历经理论和实践以及多方面意见的激烈交锋和深入论证, 在世界各国的民法典中是十分先进的, 把对人格权的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 是草案的最大亮点之一。 在民法典草案编纂的五年中, 他体会最深的就是民法典慈母般的胸怀, 将每一个民事主体包容其中。 作为一名民法专家, 通过自 己的努力帮助打造民法典的“精美形象”, 让人民都能够享受它的关爱, 是这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民法典编纂的顺利推进, 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达到新水平和新高度。 特别是尊重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和民事权利,强调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一致性, 将民事主体的活动纳入统一的民法规范之中, 建立起严谨的民法秩序。 期待这一部伟大法典、 人民法典的诞生, 为社会运行、 人民的生产生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法治基础。 篇二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了给人民群众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群众正当的合法权益涉及精神层面、道德层面、知识层面、物资层面、社会层面等等方方面面,特别需要编纂一部法典来规范,顺应历史发展、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以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社会秩序更加和谐有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石。 “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社会主义法制框架是健全的,但从实践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在捍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方面缺乏健全成熟民生法律规范。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出台一部健全的民生法律规范,是推进改革的需要、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期盼的 重要举措。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各方面5年多的共同努力,民法典终于于今年正式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在依法治国历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民法典颁布实施,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解决了民事法治建设的所有问题”,法治社会的建成,光靠制定一部完善的法律是不够的,对于我们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来说,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努力,把这部具有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执行好,以深入实施这部好法律为契机,整体提高治国理政水平,全面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要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要讲清楚,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俗话说:“好酒也怕巷子深”,宣传的重大意义在于家喻户晓、人脑入心。我们加强对普法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通过发放纸质的、电子的读物,运用各种媒体、平台推介,干部进村入户讲解等多渠道多措施,让群众原原本本地学、明明白白地悟, 熟悉民法典章节内容,使民法典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保护群众切实利益的“红宝书”,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干部”,党员干部是具有先进性的群体,党员干部做遵崇民法典的先锋战士。一方面来说,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与党员干部直接相关,实施民法典的水平和效果,直接衡量践行宗旨观念、人民至上理念程度;另一方面,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群众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要带头学习执行民法典,以“领头雁”的榜样标杆效应,进一步推动身边人、周围人、单位人深化法治思维、强化法治理念、营造法治舆论氛围,把民法典的贯彻执行推向一个新境界。 “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要在党的领导下,多措并举实施好民法典,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则加强民法典执法司法活动,各级政府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提高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水平,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二则加 强各级司法机关对民法典秉持公正司法水平,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依法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则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加强对民法典执行情况的明察暗访、督查督办,确保民法典的顺利实施;四则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和律师等法律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作用,发挥人民调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多方面推进民法典实施工作;五则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率先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决不干预民法典实施;六则发挥好人民监督、舆论监督、纪律监督、执法监督等监督质效,推动每一件民事案件在阳光下执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