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心得)之构建地理课程改革新课堂
地理论文之构建地理课程改革新课堂 地理论文之构建地理课程改革新课堂 地理论文之构建地理课程改革新课堂 构建地理课程改革新课堂 一、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及前瞻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当顺应国际性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在未来社会能够健康成长和发展。知识经济即将到来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使我们的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这都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理是普通中学学科类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以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新教材加强了地理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地位,新教材的结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且要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我校地理组以省级立项课题《关于运用乡土地理实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开发潜能与创造个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为依托,在泉州普教室和晋江进修学校的直接领导下,经集中探讨后决定先进行课改的理论学习,力争短时间内领悟新的课程理念、内化新的课程标准,再结合原有实践经验,团结协作,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能干敢干、开拓进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我们的课改实践之路还长着呢。二、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过去,走进中小学课堂,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相互过程,使教师和学生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不再只会听,而是会听、说、读、演、做、反驳教师,在合作中学习交流、沟通发展,尝试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三、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变革1、启发模式。启发学生感知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景观等感性知识,理解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等理性知识,跨越时空的限制,将地理知识浓缩在有限的课堂中。这一过程要借助于教师的引导和各种媒体的参与,同时体现个别学习、合作学习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训练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的认识能力有所提高,并受到地理素养的教育。如:利用地理课件引导学生学习环保知识。2、体验模式。地理年代的久远及空间的宏大与学生有限的感知是相矛盾的,地理学习仅在课堂内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地理事物的美感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的关系,获得相应的技能和能力,必须让学生走入自然、走入社会,走入自然与社会的情境与场景中去,进行体验式学习。演讲、角色扮演、正反方辩论、学生当小老师等都属于体验模式。如:我们开创“拓展课模式”,要求学生联系生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多方面地挖掘、表现自已的个性和才能。开展“伊拉克战争辩论会”,分两场设正反两方反驳论证伊拉克战争暴发的根本原因及对全球发展的影响。3、实践模式。将地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和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知识、技能、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应用于实践。这种模式一般都由地理观察观测、地理制作、地理调查、地理实验来引入。如:组织考察“晋江第一山-----紫帽山”地质、气候、植被、土壤、水文、旅游等项目,要求学生客观分析评价其开发利用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开发建设方案设想。参观紫帽常青园的大棚农业,学习无土栽培农业技术,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渴望知识、力争成才的情感体验。4、范例模式。在地理学习中,借助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对其进行剖析和研究,得出地理规律和原理,认识可持续的重要意义。范例研究联结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使学生不仅理解地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规律,同时找到应该“怎么办”的方法和途径,进而增加了地理教学的实用性和教育性。范例式教学可以是对某一个具体案例的细致剖析,以说明问题,也可以是通过对二到三个案例的分析,找到共性,最后总结规律” 。如:学习了亚洲的位置、地形、气候的特征,就要学生懂得举一反三分析欧洲的。5、问题解决模式。问题解决学习是高层次的探究和研究式的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教师创设情境并提出问题,学生为解决问题收集资料,分工合作探讨问题的结果,通过探究学习交流、发现并解决问题。如:学习了《日本》一节后,抛出问题:日本经济发展中有哪些成功的或失败的经验或教训值得我们中国学习或借鉴?学生讨论相当激烈,回答问题也特积极。四、新课程实验中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1、新课程必备的教学设施和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的矛盾,制约着课改的进程。2、学校对教师评价制度的滞后和备课等隐性工作量增大的矛盾,影响教师课改的积极性。3、学生的性格、知识水平、家庭环境等差异,增强了课改的难度。4、课改的发展,需要的是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研究型兼学习型的教师,这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五、对深化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思考1、要通过课程和教材改革引导课堂教学的改革。通过中学地理课程,不仅使学生学到必要的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围绕地理图像等信息和地理实践活动的地理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使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观点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要重视校外教育资源与信息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密切联系的教育资源与信息共享的开放性课程,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空间。教材的编写要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注意充分地激发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及教材提供的图像、文字等资料,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主动地探索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找到通过自己探索得出的结论,并形成成果。根据这个思路,我校地理组开发了第一本地理校本课程《乡土地理实践课程示例》。2、要通过评价体系的改革引导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学生素质的评价上,单项评价与全面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思想品德、知识水平、身心素质、个性特长四项并重。多用鼓励性语言,丰富学生的成功体验。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开闭、卷考试及测验、活动观察记录、谈话、问卷等等。地理笔试(开、闭卷)要减少单纯记忆性、再认、辨别为主的题目,增加材料分析、情景分析、读图分析等应用性题目。在实践活动考查可以通过地理小作品、小论文、小制作等途径来进行。3、要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创造条件。在课堂上要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结合具体教学实际,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尤其在集体讲授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适当利用小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等教学形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动机、引起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使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独立活动的可能,还应创造条件使学生深入实际进行考察和调查,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激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教师可爱可亲。并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师生合作,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要“尊重个性、体现差异、激发活力、促进发展”,对不同学生提出适宜其发展的不同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和与人交往的机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