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共3篇与坚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3则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共3篇与坚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3则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共3篇 (篇一) 中共中央党校9月1日举行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观点方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诠释,也是我们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动力源泉。作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最前沿的社区,在工作中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融入血脉、融入日常,把我们党这一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继承发扬好,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治理社区的能力水平。 要坚持以民为本,广泛听取民意。《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任何时代,百姓都是执政的基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主体,是党的执政基础,更应该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切实把满足群众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到社区工作实践中,要坚持走家串户、深入群众,与群众干在一起、聊在一起、与群众打成一片;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畅通反馈渠道,听取群众呼声;推行“网上听民意,网下分头办”,对收集的民情民意,跟踪反馈,切实将群众所思所盼作为谋划工作、制定措施、抓好落实的基本依据,使社区工作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千家万户,当好群众的“知心人”。 (篇二) 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要时刻明晰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为人民服务”理念是党员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领导干部以人民为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要把人民的事情认认真真办好,主动承担重担子,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良好的工作业绩来回报人民。领导干部是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既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又要深入了解群众诉求,切实做到想群众之所想,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因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领导干部必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关键讲这个政权的兴废,最终的决定因素都是民心。一个好的领导干部,做事能够得到群众的认可,就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戴,政权的兴废在于民心,而民心的去向在于干部的作为。要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绩观、人民观、价值观。“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集中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为民、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 (篇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政治承诺,明确提出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为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不忘初心治好国、理好政、富好民提供了强大的科学指引。 一、深入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创新意义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这一唯物史观。这一重要思想,既与党的理论传统一脉相承,又展现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意义重大而深远。 站稳人民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执政,就是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这一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地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事关发展的根本问题,确立了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进一步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根本动力和根本价值,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使命和执政追求,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扬中国梦的精神旗帜,强调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先后将“人民主体地位”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议,并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的首要原则之一,强调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要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请教,向智者问策,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主体地位的牢牢坚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引领。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国家领导人,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兢兢业业,夙夜在公,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这进一步指明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宗旨所在,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如果只实现了增长目标,而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没有进展,即使到时候我们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群众也不会认同。这就从对人民负责、让人民获益的高度,深刻揭示了我们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治国理政思想的精神实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二、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创新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的伟大实践之中,为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 贯穿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进人**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着力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创作导向、研究导向,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坚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贯穿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显著成效。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增速继续走在世界前列,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突出全面深化改革于人民有利,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和满满的获得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进一步彰显。突出全面依法治国落实人民当家作主,将党和国家工作进一步纳入法治化轨道,广泛动员组织人民依法有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法治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突出全面从严治党顺民意得民心,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连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担当精神强力反腐,赢得全党全社会高度认同。 贯穿于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发展理念之魂。贯彻新发展理念,归根到底是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不仅把“蛋糕”做大,还把“蛋糕”做优,更把“蛋糕”分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坚持把造福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以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造福人民。注重处理好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夯实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的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顺应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等的强烈要求。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以开放推动创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建立,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人民享受到更多的开放成果。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立健全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共享制度,发展成果进一步普惠于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三、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须抓好关键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统一认识、指导决策、推动工作、强化落实,抓好关键环节。 破除速度焦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经济增长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下,如果仍沿袭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仅经济增长难以持续,也不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形成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的发展新格局,让人民群众享受更高质量的发展成果,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贯彻“三实”要求,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前,脱贫工作进入攻坚期,现有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更深、脱贫难度更大。有的地方存在脱贫计划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随意降低,出现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现象。这既有精准意识不强、工作不实的问题,也有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识不深、“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意识不强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对人民的政治承诺,要贯彻落实“三实”要求,脱贫攻坚决不能有虚假。要进一步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坚决做到脱贫的措施要实要准,脱贫的工作要真要细,让脱贫实现得了、实现得好,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确保脱贫的结果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推动共享发展,让发展更有动力更可持续。共享发展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当前,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渐趋紧张等矛盾问题凸显,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探索建立推动共享发展的一系列制度政策体系。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把握“两个毫不动摇”要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供根本保障。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积极主动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形成和谐的分配关系。要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巩固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形成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体制机制,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3则 坚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心得体会3则 (篇一)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这一重要论述,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高度,进一步科学回答了当代中国究竟“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基本问题,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深入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1、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干事创业的目标追求。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到全部的奋斗实践中。正是因为这样,才赢得了群众的拥护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进力量。我们要继续站稳群众立场,自觉与群众打成一片,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来自群众,始终以人民为靠山。我们是在思想上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注意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转化为系统的工作措施,再落实到群众中去,使之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无论是制定政策、出台规范,还是组织考核、评比表彰,都要增加群众的话语权,注重群众评价。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集中群众智慧,激发群众创造,使各项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 3、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要全面推动责任落地生根。要层层压实责任,通过党政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的落实来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要强化源头防范。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改大管控大督查行动,一方面要对已经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及时销号;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全面深入排查隐患、消除隐患,做到防微杜渐、步步为营、环环相扣,打牢安全生产工作基础。通过实打实的工作来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全平安稳定祥和。 (篇二) 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涵盖领域十分广泛,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既对国家安全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也为做好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新机遇。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统揽国家安全全局,创新国家安全理念,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他系统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习近平同志对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五个方面的要求。即: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突出抓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等各方面安全工作。反恐怖斗争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必须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要坚决遏制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进行的分裂、渗透、破坏活动。他强调:维护国家安全,要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不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我们都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统一,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全面地、鲜明地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的重要时刻,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生活。 (篇三) 为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年民生实事工程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今年以来,省财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履行牵头单位职责,坚持问题导向狠抓督导落实,民生实事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截至目前,民生实事工程涉及的36项具体任务中,19项已全面完成,10项已接近全年目标任务,其余7项年底前全面完成。 一、突出责任抓落实。省财政厅作为全省民生实事工程的牵头部门,主动提高政治站位,将民生实事工程纳入年度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工作落地见效。一是及时分解目标任务。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及时向各地、各部门分解下达任务分工,明确主体责任,督导各地各部门建立工作台账,按确定的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二是整合资金强化保障。在积极争取中央专项、统筹整合存量资金、发行政府债券等基础上,多渠道筹措资金,聚焦投向民生实事工程所需。三是主动公开加大宣传。年初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宣传报道民生实事工程具体安排,进一步增进社会公众的关注度和群众的知晓率,让民生实事工程接受群众共同监督。 二、紧盯问题抓督导。为确保圆满完成民生实事工程,根据年初工作任务部署,省财政厅牵头协调省级有关部门,组成4个督查组,分赴8个市、州和16个省级部门开展民生实事工程督导检查工作,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现场指导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各地、各部门民生实事总体进展情况。通过督查,各市、州和16个省级部门做出书面承诺,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积极协调全面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年内圆满完成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同时,为确保督查工作发挥实效,督导组和各责任部门进一步明确任务路径和时限,强化台账约束,增强被督查地区和部门的责任意识,共同促进**年民生实事工程目标任务落地。 三、统筹推进见成效。今年,我省重点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及生态环境保护8个方面,实施了8项民生实事工程。一是通过学前教育保教人员补助、新建改扩幼儿园及普通高中学校、打造特色优势专业,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通过将贫困人口纳入生态公益管护岗位、调整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和收入水平,开展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省人民普受实惠,共享发展成果,人民群众获得感日益增强。三是通过调整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开展农牧区包虫病和农村妇女“两癌”筛查救助,为0—6岁残疾儿童免费实施康复服务,农村牧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负担进一步减轻,医疗服务得到了质的提升。四是通过对现有养老设施服务功能进行改造、打造西宁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国家级试点,开展城镇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农牧民危旧房改造,从根本上改善了百姓生产生活条件,幸福养老、百姓安居的和谐社会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五是通过实施“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城市重点区域灌溉造林、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开展“厕所革命”,全面提升了全省生态系统功能,促进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保卫大美青海碧蓝天发挥了重要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