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得)之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主任论文之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  作者:胡江平 磐安县安文初中 ‎  【内容提要】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等。家庭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载体,它依附于社会环境、家庭成员,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且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学校教育有阶段性和终止性,家庭教育却是一项终身教育。宋庆龄曾说:“少年儿童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培育新一代是全体人民的重大责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互相配合才能做好。”这是她代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少年儿童的期望,也是将来社会所要承担的历史重任。‎ ‎  【关键词】家庭教育  家教误区  家教策略 ‎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们都在为“有饭吃、有衣穿”而辛勤操劳,到学校受教育根本就是一种奢望,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家庭的角度来说,人们又已经从“吃饱饭,穿暖衣”提高到“吃好饭,穿好衣”‎ 的程度上,这还是基本要求,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家都感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在自己不能接受完美教育的前提下,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到唯一的子女身上。为了子女的未来,除了物质上保证外,更主要的是在“智力投资”上“有求必应”,甚至主动花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寻求最佳教育资源——择校不怕路途远,家教只怕老师差,还嫌子女学不够,钢琴舞蹈加画画。‎ ‎  最终的结果分三类:一类是子女如鱼得水,不仅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还拥有了相当水平的才艺,最后如愿考上理想的大学,毕业后大展宏图;再一类是不敢让用心良苦的父母失望,咬牙坚持着父母的安排,但由于精力、兴趣等原因,最后出现什么都还过得去,但什么都不突出;还有一类则是完全力不从心,一开始硬着头皮坚持着父母的厚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弱、学习成绩越来越落后、抵触的情绪越来越强,最终极度抵触所有的教育,甚至抵触父母的感情。‎ ‎  一般地说,家庭教育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  一、以为期望值与实际成正比 ‎  毋容置疑,绝大部分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其中,有两类家长的期望值特别高:一类是文化水平高的家长,还有一类是家庭条件尚可,但自己负起双方文化程度都不高的家长。这两类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表现得很是明显。为了使这种期望不致于落空,他们都要为孩子请家庭教师,有的等孩子小学毕业就将孩子送到省市一些名校,他们认为名校条件好、师资也好,自己的孩子在那种学校才能更有出息;留在本学区的也不示弱:为了让孩子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就坚决不让孩子干家务活,杜绝孩子双休日与同学约会,不让孩子看电视。他们往往都忽略了孩子本身这个最重要的本体。这种不经过分析、不面对现实的高期望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对家长本身来说是也是一种不堪的负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是十分危险的。‎ ‎  二、以为爱得越多,得到的回报也越多 ‎  调查显示,有大多数的家长在培育孩子上不惜一切代价,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每天不给孩子点零花钱心里就难受,经常听到家长这样的理由:孩子放学回家,边上一起走的都有零食吃着,唯独自己孩子没有多掉面子,会增加孩子的自卑心理。还有的家长为了增加孩子的所谓自尊心,到饭店为孩子举行“生日宴会”。为了让孩子静心读书,不让他们参加任何家庭的劳动,所以等孩子读上大学了,还要父母抽空去帮助洗衣服。这种爱是对孩子的成长的一种不负责任做法。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爱和越俎代庖,不仅造就了任性、懒惰,自我中心的性格,而且会耽误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形成奢侈浪费的作风。难怪现在许多家长都感叹:现在的小孩根本不懂得钱是怎么来的,父母赚钱有多难。2011年3月31日晚在上海浦东机场发生的留日儿子汪某拔刀连捅妈妈九刀的丧尽天良的事,也就是因为母亲没有及时给儿子太多钱。‎ ‎  三、以为对孩子的管理越严越好 ‎  相对于第二种现状,此类家长刚刚相反。有好多家长巴不得陪在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学习,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孩子分数进步了,仅仅轻描淡写一句:“不要骄傲,下次要考得更好”!分数稍微后退一点,就采用厉声责骂,“猪脑子”“笨驴”等伤害性的话都骂得出来、写检讨、扣零用钱等等处罚措施也纷纷跟了上来。这样的家长认为:以前出人头地的名人大多从小受到严厉的管教,现在也不能太放纵孩子,对孩子应该严管严教。所以稍不如自己的意就训斥,动辄打骂,方法特别简单。孩子见家长就像老鼠见了猫,不敢有自己的观点而是惟命是从,不敢考不好所以充分利用一切时间。他们失去了孩童应有的天真无邪、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色彩斑斓的童年。更危险的是孩子的成长会因此走上畸形的道路:金华发生的徐力杀母事件、马加爵杀同学等案例便是一个佐证。‎ ‎  四、以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 ‎  自己的孩子就是宝,这本身没有错,但是许多家长硬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成绩别人好一些,就怀疑别人作弊,人家长得比自己孩子高只是认为自己孩子发育迟,人家穿好衣服吃好东西,她就让自己孩子吃得穿得更好。孩子被别人打了就像天塌一样愤怒,而若是自己孩子把别人打了就表扬孩子能干;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不好,表现不佳就把责任推到老师这里,责怪老师教不好。孩子的所有缺点都是“个性”……这些行为使得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世界观的形成受到错误的影响,严重的是将会贻误孩子的一生,到时追悔莫及。‎ ‎  相反的,有的家长则是放任孩子,有的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有的因为自己文化太少,辅导不了孩子作业就不管不问,更有甚者孩子在全神贯注地玩电脑游戏,家长自己在有滋有味地打麻将、看电视。孩子成绩下降了,行为出格了,也不去分析原因,埋下了严重的危险隐患。‎ ‎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作为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自己的孩子健康快速地成长呢?笔者窃以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  一、客观的眼光看孩子 ‎  我们都不是神仙,我们不能一下子就判断出孩子的未来,但是在日常的接触和教育中,细心的父母总能观察到孩子的一些关乎“未来”的迹象。比如孩子是不是很爱看书?孩子还对什么特别感兴趣?孩子在碰到挫折时怎么表现?孩子的学习吃不吃力?孩子是不是爱问问题?他是不是特别喜欢思考?等等等等。‎ ‎  针对孩子的一些特点,家长应该与老师一起研究如何给予帮助,与其他家长讨论孩子的成长,跟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心灵心声,对症下药式的纠正孩子的缺点等。‎ ‎  二、试着让孩子自己走路 ‎  如果我们永远扶着孩子,那么结果是孩子永远不会走路。如果孩子学步时摔倒了我们就去扶,那么离孩子独立走路的时间会更迟。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从没有到有,从不会到会,从不知道到懂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  我们不要代替他们做太多的事,在他们学着做事的过程中要允许他们犯错误,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指导,还应该让孩子自己总结失败的原因,作为家长是应该“该出手时再出手”。有的成功家长在介绍育子经验时说到有时还要人为设置障碍,以锻炼孩子的处事能力。‎ ‎  三、掌握好管理的“度”‎ ‎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是应该给予很多的“爱”,也需要一定的“严”,但凡事都有个度的问题,多了少了都不行,比如孩子做错了事,家长就应该注意场合,不能再大众广庭之下(包括亲戚朋友)惩罚孩子,这样很容易给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其实是不是做错孩子自己也是多少知道的,他也并不是故意做错了让家长批评,而是因为他的心智还正在成熟阶段,做了之后他其实已经后悔。这个时候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孩子就已经明白了。再比如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时经常会把一些陈年旧账一一列举。有的孩子只是听但还是记不住,有的孩子则会说:“老妈,你都说了N遍了啦。”起不到批评教育的效果。‎ ‎  同样的,在表扬孩子的时候也应该掌握好度,不要一味地表扬,这样会显得表扬的廉价,也不要仅仅表扬孩子的学习成绩,更不要仅仅运用口头表扬,手势动作、书面表扬和物质鼓励都是比较好的表扬方法。表扬孩子不要只看结果,笔者觉得更重要的是注重过程,表扬过程中的某个细节,并给予鼓励或许更加有意义。‎ ‎  四、遵循孩子发育的生理、心理特点 ‎  孩子的成长总是有规律可循的,家长就应该尊重这样的规律。‎ ‎  在一些问卷调查中,许多父母认为性格开朗、善于表达、主动型的孩子在未来更容易成功。因此要强制孩子改变性格,让过于内向的性格再开朗一些,让过于外向的性格内敛一些,以求得未来能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  是的,人的性格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进行一些改变,但是中国人民大学心理所的雷雳教授认为,这当中的“性格”和我们生活中理解的“性格”有很大的差别。  生活中我们所说的外向性格和内向性格,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气质”,它受遗传影响,稳定,不易改变。其次,“性格觉得成败”的意义不在于外向型性格更容易获得成功。有些工作对人的“气质”有要求,比如,销售工作要求人善于言谈,热衷交往,而做科研工作的人要求安稳沉稳,喜欢沉思等等。外向的人并不适合所有的工作。‎ ‎  另据权威调查显示,我国学生心理问题不断上升,3000万青少年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孩子心理问题基本上就来自家庭、学校、大人。大人们总是相信,多批评会促使孩子上进,多提醒会使孩子明白,多灌输会使孩子聪明。殊不知,他们善良的愿望却让孩子感到厌烦,产生恐学、厌学、逃学和逆反心理。‎ ‎  所有的教育都应该遵循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自然包括家庭教育。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让孩子超前发展,超负荷运转,造成孩子的过重负担,特别是精神负担。许多父母认为自己由于经济条件等原因读书少已是被耽误的一代,如今生活水平好了,不能再亏待了下一代;也有的家长喜欢跟别家孩子相互攀比,这样把自己的生存危机感、争强好胜心,强加在孩子身上,又恨铁不成钢,往往采取急躁甚至粗暴态度,不管孩子死活,甚至酿成悲剧。‎ ‎  这个世界天才很少,成功的孩子不是逼出来也不是哄出来的,更不会自己自然形成,而是靠一点一滴“教育”出来。至于怎么教育,那便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  参考文献 ‎  1.百度辞条“家庭教育”‎ ‎  2.《宋庆龄纪念文选》‎ ‎  3.《家庭教育导报》2008.01‎ ‎  4.刘佳《遵循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