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立足初中 关注中小学科学衔接教学
小学科学论文之立足初中 关注中小学科学衔接教学 [摘 要] 本文从初中科学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中小学科学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抓好连接点、补充间断点、拓展深化点、构建知识网的方法,使中小学科学教学更好地融合与发展,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关键词] 中小学 科学教学 衔接 对于科学学科来说,小学科学是启蒙课程阶段,初中科学是入门课程阶段,两者存在着相互依靠、前后延续的关系。因此,中小学科学衔接教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做好这个衔接呢?并不是指教师简单地将小学的相关知识再拿到初中课堂上复习一遍,而是要在实际教学中根据需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计划和准备,有目的、分步骤地进行。本文以初中为主体对科学衔接教学谈些浅见。 一、抓好连接点 每个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具有差异性的经验,学生探究等于自己的意义建构。 如小学科学中,从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开始,到《证明地球在自转》,然后学习《谁先迎来黎明》,有系列清晰的科学线索。有些科学认知的线索,如小学阶段学了很多种类的动物,但涉及动物的清晰分类是在初中第一册。中小学都遵从了“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相同理念, 使科学课程在指导思想上保持一致性。中小学的课程目标在表述方式、目标的指向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并呈现出递进的关系,各个知识点之间也是有着紧密联系的,需要在教学前将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梳理。 当然,现在的教材也存在着不衔接的现象。中学用的是浙教版的,小学用的是教科版的,两套教材因为不是同一组编委所编,因此存在着很多的不和谐,知识教学中的重复现象相当明显。如关于“月相”方面的知识,中学教材有一部分是完全在重复着小学里所学的。如对“月相”概念的理解,在小学里已经完成了,但初中教师仍然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做实验来得到这一概念。还有一些教学内容也存在着小学里在教,中学里还要重复的现象。中小学的衔接,首先要做好教材的衔接,至少在同一地区(一个市)要用同一版本的教材,这样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衔接。其次,作为我们一线教师,特别是中学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了解工作。在备课前先了解一下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掌握了多少,或者在课始先对学生的元认识了解一下,在学生的认识起点上开始组织教学。这样不至于出现小学已经教过的中学还在重复的现象。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宝贵的,由不得我们去浪费。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教学语言尽可能地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努力创造紧张、活泼、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借助已有知识使新旧知识建立有机联系,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指导学习新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要注重启发诱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学中那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注入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初一学生有意注意不强、容易分心的特点,教学中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讲清关键、解决疑点,做到少讲精练,练到实处。 二、补充间断点 小学的知识内容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没有必要一一补充,但是对一些必要而小学没有提及的内容要抓住课程标准的重点内容展开补缺。补缺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1.要坚持课前预习或课内自习,使学生自己找出教学疑点、新点及难点,从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2.结合教材内容,及时衔接小学知识,通过衔接可促进已忘知识的再现和巩固。如学“晶体” 时,六年级《放大镜下的晶体》使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晶体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非晶体往往是没有规则几何外形的。而不需要让学生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这个本质区别即晶体的熔点是一定的,是个间断点。初中科学也不用讲单晶体、多重晶体以及有机晶体等,这是学生高中里所要学的。科学教师应确切地把握本学段的知识深度。 3.结合生活实际,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小学生对“浮”的认知,往往是将物体浮在水面上才认知为浮。其实到了初中里面,学生就会接触到“悬浮”,他们才明白,只要物体不触及底部,都算是浮。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具体范例,引导学生分析,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拓展深化点 针对中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使得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深化和拓展显得尤为重要。 1.教师需要调查了解学生在小学的学习情况,采取课堂提问、新生座谈、问卷调查或有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进行,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建立学生档案,做到备课时心中有数。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调整进度、难度,使学生较快地融入初中学习。 2.教师可以根据衔接内容列表对比,使师生明确同一主题内容下中小学的侧重点,突出重点必备知识,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3.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教材中的一些小资料、课外阅读材料引入,设置学习阶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学生利用旧知识同化新知识的能力,能够“温故”而“知新”,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有些学生基础好、有些学生基础差,使得学生完成衔接的时间、程度有差异。如果能发挥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就可以大大减轻课程衔接的压力。如可以安排对四至六年级回顾专题讨论、小组交流以及课堂总结汇报等。学生不仅可以顺理成章地完成知识的衔接,还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获得了对科学发展的进一步认识和体验。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小学与初中存在着同课名现象,甚至内容都差不多。如初中里有《温度的测量》、《声音的发生与传播》、《水的浮力》、《能量的相互转化》、《月相变化》、《日食和月食》等一类课文,跟小学阶段的很相似。我们研究这些课文,发现知识并不比小学阶段的多多少,关键在于思维能力培养的不同。五年级《证明地球在自转》与初中《地球的自转》,我们需要把握住,小学阶段是在培养学生的证据与假说的一种推理能力、一种演绎思维能力,而到了初中的《地球的自转》则更侧重于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构建知识网 通过将中小学科学的各个重要知识点串成线、织成网,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使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全面的了解,对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也有了清晰的认识。构建知识网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分单元从教材中总结,再结合初中学习逐渐添加,构建好的知识网可以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加以展示,或者可以将知识网张贴在学习园地,大家一起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不仅是教研组的共同研讨,还可以和小学教师进行交流,大家共同组建一个教研组博客,开设一个专栏,以博客日志的方式将中小学紧密结合,及时反馈,及时商讨对策,在实际教学中做好即时衔接。在此基础上,再通过适当的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信息反馈,修正和细化衔接。 [参考文献] 1.胡卫平 韩 琴《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郑 昕《中小学科学教学衔接的调研报告——以浙江衢州柯城区为样本》(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兴华中学 小学科学网) (作者单位:浙江上虞市崧厦镇中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