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心得)之科学课中创造性思维的透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科学课中创造性思维的透视

小学科学论文之科学课中创造性思维的透视 ‎ ‎  创造性思维是21世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科学教育集合了各学科最基本要素,它需要学生通过操作、实验研究,来认识科学对人类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来了解科学的性质及其历史。我国学生素以知识掌握的数量之多和其熟练程度之高著称于世,但是却没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项的,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虽然在我国的学生中也不乏在创造研究中出类拔萃者,但从普遍的角度来说,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还有所欠缺。‎ ‎  保护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活动的诱发剂,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小学生好胜心强,渴望独立思考得到结论,还能有一些新的设想和见解。只要小学生通过思考产生新想法得到鼓励欣赏,就会促使探索精神和行动的发展;反之,如果受到责难、惩罚,则会丧失自信心而抑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善于提出一些既使学生感到熟悉又需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用科学教育改革的漫长历史结出的果实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找到问题的答案。尊重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胸中腾起求知和创造的烈焰。‎ ‎  消除孩子们对科学家和科学的神秘感,回归“科学自我”‎ ‎  在一项对科学家的认识的公众调查中,大部分人对科学家的看法是:科学家就是一类“疯狂的天才,他(她)们戴着眼镜,身穿白大褂,把试管摆弄来摆弄去,做着一些(常人)不可琢磨的事情。”另外有人经常把科学理解为“一种持有理解宇宙秘密的钥匙的学科”,这就把科学和科学家神秘化了。教师把这样的观念带给学生往往会让孩子们产生一种恐惧感。因而,应该首先让教师们找回“科学的自我”,形成一种正确的对科学的认识。让孩子们了解最直接的,一是其过程,一是其概念,让他们认为科学是自己也能够明白了解,让他们有兴趣自己去对问题进行探索。然后,为了得到答案,他们就会自己探索,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仔细地进行观察;建立一个实验并探索其结果;进一步实验以验证他们的思想;让别人再做重复性实验以得到对结论的肯定。而科学的探索过程中的“过程技能”不外观察、预测、推测、假设、目标的制定、调查研究和一系列想象与判断过程。科学过程并不一定就要发生在科学实验室,而却常常发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日趋复杂的世界的所有领域。比如在冬天我们观察天气并据此决定我们该穿什么衣服,在这一活动中我们就用了两个基本的“过程技能”‎ ‎;另一个是科学的一套概念。这是通过观察、实验、探索和重复性试验而获得的。它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定义和解释。如能被定义为做功的能力。而功是一个力推动一个物体移动一定的路程。‎ ‎  创设条件,培养孩子们的探索能力 ‎  大量的思维研究成果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缺少一把打开这种神秘宫殿的钥匙。相信学生是发展创造力的“兴奋剂”,教师要彻底更新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 ‎  如一位二年级教师在教室里陈列出两盘水,除了一盘水用盖子盖着而另一盘没有盖之外,其他情况都完全相同。当师生共同用不同方法确定两盘水完全处于相同状态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把这两盘水放好,以待下周上课。当大家在星期一早上来到教室之时,发现没有盖盖子的一盘水的高度比盖盖子的一盘要低。教师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  “也许是有老鼠出来喝了”,一个学生猜想到:“它是否从洞中出来过?”‎ ‎  “也许是教室管理员上周末渴了”另一个学生坚持道。‎ ‎  “我们怎么能验证这个想法呢?”教师问道。学生们检查老鼠洞口是否堵好,告诉教室管理员他们正在用水做实验,然后再一次把两盘水放好。‎ ‎  然而,这一次还是,没盖盖子的盘子里的水少了。这样,全班同学便得到一个结论。他们的结论如下:如果你放下两盘子水,其中一个是没有盖着的,那么没盖盖子的那个盘子里的水就会减少。‎ ‎  ……‎ ‎  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对话,让我们忍俊不禁,但这个时候恰好是让他们自我了解自我探索的最好机会经过他们反复的实验观察,终于得出了水分蒸发这样的一个道理。‎ ‎  虽然好像很简单的一个实验,但在我看来却堪称经典!‎ ‎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小发明创造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不仅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而且活跃了思维,加深了理解;不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把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了不怕困难、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 ‎  提炼生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  发散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思路广阔,寻求变异,对已知信息通过转换或改造进行扩散派生,以形成各种新信息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途径。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学生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独特,这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灵活、流畅、新颖的特点。‎ ‎  总之,掌握了科学的探索方法,而且还对科学保持一种不竭的研究兴趣和习惯。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灵活处理,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使课堂教学涌现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