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心得)之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小学科学论文之浅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 ‎   【摘 要】 现代教育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方式。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中推进的一大障碍。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要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应从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入手。创设情境,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科学、学好科学。‎ ‎  【关键词】 库区  科学  情境创设 ‎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五步教学法”中提到了创设情境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学过程必须创设情境,利用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信心,并有效地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适合于学生的学习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激活学生体验与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新情感。‎ ‎  一、教学情境创设的内涵及特征 ‎  所谓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问题意识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或探究欲望,从而帮助学生生成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操作方法。教学情境创设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  (一)重情趣 ‎  传统教学课堂上沉闷有余,情趣不足,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于情。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趣,解放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开发教学内容,设计幽默、激情、多样的学习情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唤起学生学习的活力。‎ ‎  (二)重参与 ‎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看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恰恰能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能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情境。‎ ‎  (三)重实践 ‎  实际上,学生的能力和智慧不是老师能“讲”出来的,也不是 “考”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创设教学情境尝试用经验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知识,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以唤起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 ‎  二、库区初中生心理特点及课堂情况分析 ‎  我校是库区内唯一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其中初中有三个年级。库区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有它特殊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年龄与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和城镇同龄的学生相比,库区中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发展迟滞迹象。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发展特点伴随着个性差异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思维定势,思辨能力差,保留着农村的幼稚习气,以及缺少独立思考的依赖心理,碰到困难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他们对实施“自主、合作、探究”‎ 的新学习方式显得六神无主,一头雾水。有些学生因平时老师的误解、冷漠、粗暴而消极,甚至产生抵触和反抗情绪,对老师的情境式学习抱有偏见,嘲讽,不合作,甚至还从中捣乱。库区初中生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父母双亲外出务工,甚至数年不归,由爷爷奶奶或亲朋好友代管,缺乏感情沟通和交流,对自己缺乏自信,对学习毫无兴趣。在学校老师讲的已远远负于他们在社会上学的,所谓5+2=0。对于这样的学生群体,如何把他们的兴趣重新拉回课堂显得犹为重要。‎ ‎  库区初中生受生活环境限制认知水平较差,对自然科学知识理解掌握比较困难,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学好科学课的信心和兴趣。具体表现为:课堂上,学生只带上耳朵拿着笔记本边听边记,从有条不紊的板书中抄下公式、定律、概念,重点、难点。整堂课中很少有共鸣心理出现,根本无思辨与联想的空间。课后,学生仍是一知半解,有些学生在接受不了这种教法的情形下,干脆开小差,自个儿在脑里放电影,听而不闻,老师讲到哪一点无从知晓,课后对整节课的内容模糊不清,检查作业五花八门。‎ ‎  为此必须优化课堂结构,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 ‎  三、科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途径 ‎  (一)创设兴趣情境——诱发主动性学习 ‎  黑格尔说:“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发调动全部感官,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  1。利用故事趣闻创设兴趣情境 ‎  在介绍八年级上《压强和浮力》有关浮力的概念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捞铁牛的故事吗?”学生认真倾听:“‎ 宋朝时候,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黄河两岸的八只大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笨重的铁牛陷在河底,怎样才能把它们一只一只捞起来呢?人们正在议论纷纷,一个叫怀丙的和尚自告奋勇说有办法捞铁牛。和尚先请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铁牛沉在哪儿。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装满泥沙的木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又请熟悉水性的人带了很粗的绳子潜到水底,把绳子的一头牢牢地拴住铁牛,另一头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架子上。和尚请水手们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减少后船身慢慢地向上浮,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也离开了河底。和尚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许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立志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  2。利用科学小魔术创设兴趣情境 ‎  在上《物质的变化》讲新课之前,给同学们做了个有趣的化学小魔术。在讲台上放一个小嘴的绿色玻璃瓶子,手中拿着两块鲜红的新手帕,然后放在自来水里沾了一下,取出后拧了拧,接着对大家说:“我能把这两块红手帕变成黄色的和白色的。”随后,把这两块手帕塞进瓶子里盖上盖,上面遮块布。稍等片刻,老师故意地大声说:“变”,掀开布,打开瓶盖,有条不紊地取出一块黄色手帕。又盖上瓶子,不一会儿,从瓶子里取出另一条白色手帕。同学们都以探索的目光望着老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  原来,瓶子里集满了呈绿色的氯气,氯原子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干燥的氯在低温下不太活泼,但有微量水存在时,反应急剧加快。其原因是:氯气易溶解于水而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很不稳定,易分解,放出的氧气,它是一种极强的氧化剂。所以,将湿的红手帕逐渐地氧化成黄色,再由黄色氧化成白色,这就是氯气的退色作用。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一些与化学有关的骗局,感受学好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  (二)创设探究情境——着眼创新性学习 ‎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师要竭尽所能地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因“疑”生趣,用“疑”生奇,使他们产生创新动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探究情境,以发展思维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探究情境 ‎  在学习《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一题,菜青虫取食青菜到底是先天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学生的探究根本找不到思维的基点,感觉无从下手。我提议让大家饲养菜青虫,同学们听到这个提议,纷纷反对,什么时间不对啦,虫卵难以寻找啦,理由很多,女同学干脆大呼小叫,我知道他们根本不愿从事这项探究活动,由于对菜青虫的厌恶,使它们无法进入探究状态。但大多数学生小时候都养过蚕,并且对蚕有很美好的感情,蚕喜食桑叶是人所共知的,那么蚕除了吃桑叶以外再吃不吃别的食物呢?蚕吃桑叶是先天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呢?我顺势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课堂上的探究牵上了线。提到了养蚕,学生有了经验,自然就打开了话匣。‎ ‎  2。利用娱乐活动创设探究情境 ‎  在研究“鸟的飞行”这个问题时,初看起来确实不知道从何下手来探究,但我突然想到了学生平时玩的纸飞机及电动飞机模型,于是我就将他们平时的娱乐活动“纸-纸飞机-电动飞机”这一过程中飞机飞行时间及结构变化列出表格进行比较,首先让学生讨论飞行时间变化的原因,然后让学生根据娱乐活动得到启发,对问题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就从简单的娱乐中找到了探究的具体问题。‎ ‎  (三)创设体验情境——贯穿实践性学习 ‎  我国古代有“伯牙学琴”的故事。伯牙之所以能悟于景、动于心,激发艺术的灵感,对音乐产生认识上的飞跃,正是因为成连巧妙地运用了情境教学,即借助自然环境,让伯牙身临其境,而促使其感悟。“实践是一切智慧的源泉。”‎ 实践不仅是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增长智慧的过程。‎ ‎  1。利用教材资源创设体验情境 ‎  教材栏目中内容均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创设情境,会使学生更易掌握新知识。新教材中各栏目的丰富形式正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如“读图”栏目使学生在眼看插图、思考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活动”栏目中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去实践,自然而然达到知行统一。另外可以创设多媒体教学环境,加深学生体验。教材中图片丰富,教师可在教材插图的基础上,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将学生置身于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产生想学、愿学、好学、会学的学习心理,使教学产生最佳效能,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  2。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创设体验情境 ‎  例如在教学惯性知识时,教师举例:人绊倒时通常是向前扑,而人滑到时往往是向后仰,如何解释这一现象?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学生在学习惯性之前却难以做出正确的解释,于是容易产生解答问题的内在需要,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科学教材中许多抽象概念的教学,都可以通过发掘生活中类似的素材去充实课堂教学,才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科学产生厌倦情绪。‎ ‎  (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  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高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生动活泼的环境;精心选择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结论的迫切追求的愿望,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参与的位置。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求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  1。利用科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  科学教学离不开实验,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一个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不仅可以再现科学实验,而且可以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而完整的情境。‎ ‎  【案例】学习大气压强时,我演示了“瓶子吃鸡蛋”的实验:‎ ‎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  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  接着我问学生:瓶子为什么会“吃”鸡蛋?这时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答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交流解释。经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之后,学生从理论到实质,掌握大气压强的特点,教学效果当然是很好的。‎ ‎  2。利用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  生活中处处涉及科学知识,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更能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  【案例】学习了静电的有关知识后,我引入了以下问题情境:‎ ‎  1.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  2.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  3.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 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  这些问题都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极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提高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多思考身边常见现象中的为什么,进一步了解科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  总之,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全面分析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所蕴含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基础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库区学校的学生尤其迫切需要新鲜有活力的课堂氛围,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 ‎  参考文献:‎ ‎  1.《教学月刊》2008.9‎ ‎  2.《杜威实用注意教育思想简介》1999年 ‎  3.《中国健康教育》‎ ‎  4。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