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实现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初探
小学科学论文之实现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初探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新的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呢?笔者肤浅地认为: 一、“破教材”——解决教材在‘用’与‘教’之间的问题。 新的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教材在安排上也较过去更加体现了学生的控究活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受制于教材课时内容的束缚,机械地按照教材内容安排课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其实细想一下,知识的传授必需依附一定的形式来传载,教育目标内容在教材中的反映是有限的,它们更大程度上要靠亲历、体验各种与科学有关的活动来达成的。教师要在通盘掌握整个科学课程内容及目标的基础上,提高科学课程多方面的目标意识。辨别教材内容中哪些知识的学习可以超出知识本身,哪些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只有破除对教材的迷信,才能更好地驾驭教材,使教材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动手脑”——鼓励学生在‘动手’与‘动脑’中学习。 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教学活动中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当然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模式,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例如在《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的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活动中,除了让学生亲手操作,自主探索的同时,让学生发散思维,除了用蜡烛对白糖进行加热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学生回答: “可以加开水将白糖溶化。” “卖棉花糖的师傅是用电把白糖变成棉花糖的,也是热的” “我们还可以把白糖进嘴里……” …… 在学生回答出千奇百怪的答案的后,组织学生对白糖产生了什么变化一一研讨总结。 三、“注情趣”——增加科学在‘教’与‘学’中的情趣。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 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言语动作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外,应注意课堂教学形式的灵活多变,增加科学活动的趣味性。一般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安排教学活动: 1、选择学生喜欢探究的事物作为探究内容。 如我们的血液细胞是什么样子的?不同的血细胞有哪些不同的功能? 2、选择儿童喜欢动手的内容作为实践活动。如饲养小蝌蚪,种植凤仙花或扦插月季花等。 3、采用儿童喜欢参与的探索形式。如结合学校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发现、观察、比较,从一棵树上观察窗到的东西会比从一片叶子上看到的东西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4、营造学生喜欢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探究活动中,与学生平等探讨,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同伴合作的支持感、教师的亲切感;体会未知现象的神秘感、发现奥秘的喜悦感、得到肯定的成功感。这样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5、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生视野。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基础;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为教师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软件、网络等,它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许多无法亲身体验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师要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才能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开创更为广阔的天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