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心得)之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是非观教育
地理论文之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是非观教育 是非观是当代的道德核心之一,它指定了这个时代应有的善恶美丑、是非曲直的标准和界限,明确了荣辱观、是非观对于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约束自身行为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对于净化社会风气,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强调“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还要力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容纳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因此,身为初中地理教师要十分重视地理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注重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是非观。怎样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是非观教育呢?结合本人多年教学实际谈两点看法,以供同仁商榷。 首先,地理教师要把握知识的正确性,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萌发阶段,对一切事物既充满了好奇,又十分朦胧。特别在当今形形色色鱼龙混杂的信息网络时代,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垃圾文化混淆了青少年的是非观、价值观,作为教师应当承担起与之抗争的教育使命。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正确的观念传输给学生,如正确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等等。在学习“世界居民”和“中国人口和民族”中的关于人口发展与人口政策时,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人口发展原则,从而理解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觉抵制“多子多福”的封建思想余流。又如通过学习“森林的作用”,知道刀耕火种式的粗放农业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毁林行为是不对的,植树护林是光荣的。在地理教学中,学生掌握正确地理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地理观,明白一些大是大非的道理,学生有了这些鲜明的是非标准后,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就有了指路的明灯,不知不觉中就有可能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其次,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加强和践行学生的是非观念。江泽民同志曾提出:“ 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从以往地理教学现实来看,地理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偏重书本知识,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内在体验和感悟,是非观念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得到强化和印证。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明确孰是孰非,才能够使学生的是非观念得到加强。我组织学生讨论“某某到此一游”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时,指出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自然文化遗产,而且是一种不文明行为,当时我话锋一转:“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象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学生们有说在教室墙上乱涂乱画的,有说在厕所墙上涂鸦的…… 对或者错,是或者非,不是我们在课堂上就能彻底解决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在课堂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对此展开讨论(从正反观点来对比分析),加强知识的内化与吸收,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与观念,形成良好、正确的是非观。如通过调查独生子女家庭与多子女家庭的人均收入、子女教育状况、生活状况等,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他们存在的差距,从而懂得有关政策、明白是非。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天职,一代宗师孔子说过:“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矣。”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教书匠,更重要的是“传道”—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教育才是成功的。而做人的起码标准就是能明辨是非,因此如何对当代的孩子进行是非观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让他们健康成长是我们全社会应关注的一个话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