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第二十讲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感悟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第二十讲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感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开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 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下面,我汇报一下学习党的十九届五 中全会精神的几点体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有力有序有效统 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 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 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 经济体,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就。这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 有高超的判断力、决策力、领导力、执行力。经过抗疫斗争洗礼,党 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人民更加团结奋进,全党更加自觉地增强“四 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今年是“十三五”时期最后一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四 大类 25 项主要指标进展顺利。尤其是现行标准下 5575 万农村贫困人 口全面脱贫,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我国 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 13 亿人,基 本养老保险覆盖近 10 亿人。生态环境状况出现转折性变化,2015 年 至 2019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 23.1%。 “十三五”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如期实现。 明年 7 月 1 日是建党 100 周年,党中央将在明年上半年对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然后再正式宣布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前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时,规划《建议》表述为“决胜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二、“十四五”规划《建议》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汇聚全 党全社会智慧的成果 1.总书记亲自领导、亲力亲为。今年 3 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 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文件起草组,由习近 平总书记担任组长。7 个月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主持召开会议, 研究审议规划《建议》稿,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指示, 多次到地方和基层深入调研,亲自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并亲自 修改审定文件稿,确保了规划《建议》稿的起草得以高质量完成。 2.加强顶层设计与坚持问计于民相结合。制定规划《建议》的一 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按照习近平总书 记的要求,中央财办和国家发改委委托 60 多个单位就“十四五”经 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开展了研究,形成 130 多份研究报告。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组织开展专题研究讨论,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其中全国人 大提供了 20 多份调研报告,文件起草组都编印刊登《参阅材料》,认 真研究吸收。党中央于今年 3 月和 8 月两次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 见。7 月至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企业 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等 7 场座谈会,当面听取 各方面的意见建议。8 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网上征求意见, 网上留言 100 多万条。总的看,这次规划《建议》征求意见范围之大、 参与人数之多、形式之多样,是前所未有的,是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 民主的生动实践,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体现。 三、“十四五”时期战略机遇期的新特征 规划《建议》对我国发展环境作出新的重要判断,即:当前和今 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 新的发展变化。 特点之一是,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进入加速演变期,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 性明显增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世界 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 构成威胁。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 分问题仍然突出,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 关键时期,各方面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其中有许多新机遇新挑战。 另一个特点是,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辩证认识机遇和挑 战的关系,既要善于顺势而为,会开顺风船,又要勇于逆势而上,会 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这次我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为发展 赢得了先机,占有了主动,许多出口订单由海外转到国内,10 月份 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长 11.4%,达到 2 位数,生动地说明危中有机, 克服了危就是机。我们要增强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在应对风险挑战 中捕捉机遇、创造机遇。 综合起来看,对“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我们有信心、有底气, 我国发展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我们一定能够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谱 写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 四、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体现在“3 新” 规划《建议》核心要义体现在 3 个“新”当中,即进入新发展阶 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1.新发展阶段,就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 奋斗目标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 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这个新发展阶段,要从我国近代以来 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 100 多年历史中加以理解。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 命,旧中国内忧外患,现代化不可能成功。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 孜孜以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毛泽东、周恩来 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一以贯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 初提出“三步走”战略。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又提出“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实现第 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明确提出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在,我们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目标,历史即将翻开新的篇章,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 意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 在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现 代化?我们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小平同志说:我们搞的现 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 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讲话中作了系统论述。第一,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 模巨大的现代化。迄今为止,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约为 10 亿。我国 14 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 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 有深远影响的大事。第二,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 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第三,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国现代 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第四, 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 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 文明发展道路,资源消耗不能像某些发达国家那样浪费,否则资源环 境的压力不可承受。第五,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道路,是以其他国家 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建 设规律,也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 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新发展理念,就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 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 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十四五” 时期要继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 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 目的。 3.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 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 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1)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历史的、实践的、逻辑的必然性。改 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 WTO 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有力带动 了国内经济发展。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传统国际循环动能明显 减弱,我国经济逐步向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目前我国经常项目顺 差占 GDP 比重由 2007 年大约 10%下降至 2019 年 1%左右,外贸依存度 即进出口总额占 GDP 比重由 2006 年 64.5%降至 2019 年 35.7%。同时, 内需为主导、国内可循环也是大国经济的共同特征。如美国外贸依存 度仅为 26.4%,新加坡高达 319%,荷兰为 154%,但美国在世界经济 贸易中的影响远远大于新加坡和荷兰。因此,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 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2)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找准基本路径。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这个战略方向,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形成需求牵引供给、 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要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 费等诸多环节的堵点。同时,要扩大对外开放,放宽市场准入,畅通 国际循环。 (3)正确理解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它“是什么”、“不是什么”, 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主动作为和长期战略,不是 被动应对和权宜之计。第二点,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第三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国内统一大市 场基础上形成大循环,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 五、2035 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发展目标 1.关于 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建议》对 2035 年基本实 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进行了描绘,包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所 有元素,8 次使用了“基本”二字,如“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 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这与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建成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的表述在实现程度上明显不同。 2.关于“十四五”规划目标。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这就是:(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4)生态文明 建设实现新进步;(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 新提升。这“6 个新”,每一条都有丰富内涵。 3.规划目标以定性描述为主、蕴含定量要求。中央规划《建议》 主要是管大方向、大战略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没有明确量化 目标,但在起草文件过程中做了大量测算,心中是有数的。比如 2035 年远景目标,今后 15 年经济总量翻一番,年均需要增长 4.73%,略 低于潜在增长率,届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 万美元,与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大致相当,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十四五”时期,我国实现 5-6%的经济增长是有可能的。在规划《建议》中暗含着关于经济增速 的表述,比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质量 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 等。 4.规划《建议》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 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 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 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 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 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 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 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仍然使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但内容更新为“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其他 3 个“全面”不变。 规划《建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 5 条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其中,坚持系统观念表述是首次 出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 布局、新方略,其中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十 四五”时期要运用好这些经验。 六、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规划《建议》对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作了全面 系统部署,有许多创新思想和重大举措。 1.关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规划《建议》 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 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 格局的关键之举,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实践表明,关键核心技 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作为大国,科技如果不能自立自强, 永远不会成为强国。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 一的,开放合作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应有之义。 规划《建议》明确了科技创新的“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 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其中前 3 个“面向”,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前就讲过的,第 4 个“面向” 即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 年 9 月在科学家座谈 会上新增加的,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实践中形成的新思想。 规划《建议》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 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新型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整合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企业在创新中 挑大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规划《建议》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 力量。最近我们陆续组建了首批国家实验室,要充分发挥这些科技创 新“航母”的作用。规划《建议》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 这是整个创新链的源头和前端。我国科技资源规模巨大,关键是优化 科技资源配置,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科技投入产 出效率。 2.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建议》强调,坚持把发展 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在宏观的资源配置结构上,要处理好金融、房地产与实体产业的关系, 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规划《建议》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 时要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 水平重复建设。这些都是有针对性的。现在芯片等行业出现盲目投资 和“烂尾”项目,造成重大损失;平台经济出现垄断、泄露个人隐私 等问题,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其规范健康发展。 规划《建议》提出一项重要目标任务,即“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 稳定”。我国制造业比重 2006 年达到 32.45%的峰值,随后出现波动 下降,2019 年降至 27.17%。我们要吸取美国产业空心化教训,借鉴 德国、日本等国重视发展制造业的经验,努力做大做强中国的制造业, 因为这是实体经济的本和根。 规划《建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加强数字社 会、数字政府建设,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这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的重大举措。我国 5G 技术和应用世界领先,要巩固和扩大 5G 等新兴 产业领域的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数据”列为新的生产要素, 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一起,富有远见卓识。 3.关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内 需体系。市场需求是全球稀缺资源。我国商品零售额今年可能超过美 国居世界首位。规划《建议》要求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 培育新型消费,提出了许多重要举措,比如,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 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当前,一些城市对汽车、住房等都有限购、 摇号等做法,将来要按照规划《建议》精神完善政策、促进消费。 在拓展投资空间方面,规划《建议》提出了一系列扩大投资的领 域,包括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 减灾等,以及一些重大工程。如川藏铁路,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但我 国已有青藏铁路建设等的经验,完全有能力建成川藏铁路,创造铁路 建设新的世界奇迹。 4.关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规划《建议》提 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 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四五”十分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实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接,主要是明确后续帮扶机制,在政策上、资金上、机制上等继续给 予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以支持,巩固脱贫成果,不能就此止步,还要 全面振兴。规划《建议》提出,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巩固 农业基础地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两个问题很关键, 一个是“良种”,这是农业的“芯片”;一个是要严格保护耕地,防止 “非粮化”“非农化”。 5.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规 划《建议》强调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 能区战略,这些都制定了规划和政策措施,关键是要落地落细落实。 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方面,规划《建议》提出实施城 市更新行动,包括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生态修复、历史文化保护等。 规划《建议》提出建设韧性城市,主要是指城市能够凭借自身能力抵 御重大灾害如洪涝、地震、疫情等的冲击,减轻灾害损失,从灾害中 迅速恢复。 规划《建议》在解决住房问题方面,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 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其中对租赁住房作了强调,比如说坚持租购并举, 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这实际上开辟了 租赁住房建设用地的新途径。又如,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 赁住房供给,坚持两条腿走路,把市场化和保障性的住房租赁市场都 搞好。 6.关于建成文化强国。规划《建议》从战略和全局上对文化建设 作了规划设计,明确提出到 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第一,提高社会 文明程度。要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 明风尚、行为规范。第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繁荣新闻出 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一体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健全现代文化 产业体系。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扩大 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7.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划《建议》强 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规划《建议》对碳排放达峰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即降低碳排 放强度,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 先达到碳排放峰值,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今后相当时期内,我国 既要持续推进工业化,又要在 2030 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要求很高也 很迫切。 规划《建议》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一 点是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 同治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近年来,我国 PM2.5 浓度明显下降了, 但臭氧含量上升了,二者之间似乎具有跷跷板效应,其机理和治理办 法还需要进一步搞清楚。 七、深化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 构建新发展格局,根本动力是改革创新。 关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规划《建议》强调坚持“两个毫不 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要通过深化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 本和国有企业,又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 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目前我国有 133 家全球 500 强企 业,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其中国有企业 95 家、民营企业 38 家。国 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自己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具有核 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开放方面,规划《建议》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更大范 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方面,规划《建议》提出坚 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坚持以企业为主 体,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健全多元化投 融资体系。目前,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贷款规模较大,近年来少 量个别项目风险暴露。今后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谁投资、谁 负责。同时,要加强与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互动协作,积极引入第 三方国家企业参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规划《建议》提出要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多年来我国货物 贸易存在大量顺差,而服务贸易有大量逆差。如,去年货物贸易顺差 为 5002 亿美元,而服务贸易逆差为 2594 亿美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 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明确提出,支持北京打造 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 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要发挥好这些高水平开放平台 的先行先试功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做法,提升服务业质量和国 际竞争力。 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规划《建议》顺应亿万群众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 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 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 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议》明确提出 2035 年的远景目标之一是“人的 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并提出 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要求。一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 比重,强调要“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二是健全 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 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三是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 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 格局。四是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规划《建议》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议》强调,要坚持 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努力实现更加 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提升劳动者 技能素质。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更 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规划《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动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 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 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规划《建议》提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议》提出了 许多创新性举措,包括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养老金按时足额 发放就会有更好的保障。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可以早点提 出方案,给人们一个适应过渡期。《建议》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 养老保险体系,目前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即商业养老保险是一个短板, 要促进我国养老保险体系更可持续。 规划《建议》强调“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议》提出,要 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 业公益属性,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 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特别是深刻总 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教训,提出了“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 的重大任务,包括:改革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指挥调度、监 测预警、预防控制、应急救治、物资保障体系,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 运动,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规划《建议》首次明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我国未富先老、少子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建议》提出,一是优 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要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 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 成本。二是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采取适当方式让 他们发挥余热。三是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 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规划《建议》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就是要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组织助推、社会 组织协同、人民群众参与的体制安排,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 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 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九、统筹发展和安全 规划《建议》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并 设置专章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战略部署。 规划《建议》提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坚持总体国 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 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 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 统一。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 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 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 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 2027 年实现 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动员各方面力量为实现“十四五”规划 和 2035 年远景目标而团结奋斗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形势越是复杂严峻, 任务越是艰巨,越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 效落实,规划《建议》在这方面作出全面部署。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 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新发展 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 证。 规划《建议》在这一部分还就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 持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部署,要求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 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 管理社会事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 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等等。除此之外,规划《建 议》中还有多个段落涉及法治建设,如内外贸、中小微企业、绿色发 展、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境外投资、国家安全、特别行政区、国际法 等,充分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 规划《建议》提出了 250 多项重大举措,13 项专门“行动”,包 括:科技强国行动、技能提升行动、质量提升行动、高标准市场体系 建设行动、粮食节约行动、乡村建设行动、城市更新行动、志愿服务 关爱行动、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污染防治行动、大规模国 土绿化行动、国家节水行动、健康中国行动等,目前已经形成任务分 工方案,将尽快出台实施。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前景光明。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 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新胜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