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在妥协与反抗的旋涡中沉浮--试论林冲的性格悲剧及其美学价值
语文论文之在妥协与反抗的旋涡中沉浮--试论林冲的性格悲剧及其美学价值 在妥协与反抗的旋涡中沉浮 -----试论林冲的性格悲剧及其美学价值何彩连 (榆林林业学校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 要:林冲是《水浒传》中唯一一个严格意义上被逼上梁山的人。妥协与反抗的互相冲突构成了林冲性格的复杂性。林冲的性格悲剧集中体现了那些善良有才干的中国人深重的压抑人生的滋味。本文分析了林冲妥协与反抗的性格悲剧形成的原因,以及呈现给读者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林冲 妥协 反抗 典型性 崇高1 引言 “豹子头”林冲,骁勇善战,善良正直,他是水浒世界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作者花大力气去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梁山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和林冲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林冲对梁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转机作用。但林冲上梁山和武松、鲁智深等不同,他上梁山经历了一个极其艰难、曲折的过程。 千百年来,林冲之所以能一直活到人们的心中和他的压抑人生以及由此传达出来的那种善良有才干的中国人深重的压抑滋味有着很大的关系。林冲的压抑人生,主要缘于他性格的两面性。2 妥协与反抗 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这是一个有职无权凭武艺吃饭的差事,在当时,论地位、论生活水平都算中等阶层。而且,林冲还有一个温柔善良的妻子,有着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中国人讲求“中和”,追求一种和谐、平衡的人生境界。显而易见,林冲当时的生活非常合乎中国人的人生追求和审美要求。倘若没有后来的变故,林冲很可能就这样永远的活下去。所以,这样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决定了林冲性格当中不可避免的有着妥协的一面。但林冲武艺高强、善良正直,他毕竟不是一个陷媚的小人,而是一个忍辱的正直英雄。他不可能像《水浒传》中的芸芸众生一样淹没在滚滚的红尘当中。面对权贵的迫害,林冲又具有不甘受辱反抗的一面。而这种反抗精神则是一再妥协退让、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爆发出来的。妥协与反抗构成了林冲性格的复杂性。林冲所谓的“时运不济”实际上有着很大的偶然性。只因陪妻子还香愿时,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自己的妻子,光天化日之下,高衙内有恃无恐(高俅为他撑腰),拦路调戏林娘子。林冲听到消息后,急忙赶到跟前,把那后生的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本待痛打那厮一顿,但高举的拳头最终还是软软的放了下来。这是林冲第一次妥协。他妥协的原因很简单。林冲是怕“太尉面上不好看”。因为林冲知道自己毕竟是高俅管辖的一个教头,“不怕官,就怕管”,自己毕竟还吃着人家的“请受”。为了自己和谐美满的生活状态不被破坏,为了自己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不动摇,林冲妥协了。但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因为林冲的妥协而结束。高衙内和陆谦、富安设计哄骗诱奸林冲的妻子,尽管他们的奸计没有得逞,但林冲还是把“陆虞侯家打的粉碎”,“ 又拿了一把解碗尖刀,径奔到樊楼前去寻陆虞侯”。还应该算是林冲对这帮小人的警告,表明自己不是一个软骨头,而是一个有血气、有个性的男子。可过了几日,“林冲因和鲁智深每日上街吃酒,”所以把这件事也就放慢了。荒淫无道的高衙内一心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高俅溺爱衙内,纵容姑息,竟然和走狗陆谦、富安定下了“宝刀之计”。善良正直的林冲没有任何戒备,竟然“腰悬利刃”,进了白虎节堂。高俅押下了一纸手书,定要置林冲于死地,幸亏忠直仗义的孙孔目极力回护,才开脱了林冲的死罪,“断了十二脊杖,刺配沧州牢城”。刺配途中,被高俅买中的押送公人董超、薛霸百般折磨林冲,但林冲忍受了,妥协了。即使野猪林里,薛霸的水火棍打下来时,被救后的林冲依然恳求鲁智深不要杀害董、薛二人。在林冲心里,挣扎着回来与妻子再续前缘,重拾昔日的容光依然是一种永恒的召唤。正因存有这种天真的幻梦,所以林冲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协。到了沧州后,由于柴进的人情,林冲被派去看守草料场。此时是林冲梦想着“天可怜见”“有朝一日,能挣扎回去” 。但高俅等人的魔爪并没有放松他。陆谦、富安从东京追至沧州,伙同差拨准备让林冲葬身火海,忍无可忍的林冲终于爆发了。漫天大雪,熊熊烈火,手起刀落,枪搠人倒,林冲终于手刃了仇人。血肉横飞的山神庙终于成了林冲奋起反抗的大舞台。那种磅礴的气势,宏大的场面,如汹涌澎湃的巨涛,裹挟着正气、义愤、激情的血腥,惊天动地,蔚为大观,使读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震撼和心灵激荡,给人一种崇高壮美之感。复仇后的林冲,经过柴进的庄园进入看米屯的草屋,饥寒交迫,便向庄客买酒。先是说:“小人身边有些碎银子,望乞回些酒吃”。被断然拒绝后,仍是软语相求:“胡乱只回三两碗与小人挡寒”。进而恳求:“没奈何,回些罢!”但在遭到呵骂后,林冲却突然怒道:“这厮们好无道理!”接着用枪杆乱打,赶跑了众庄客。林冲道:“都去了,老爷快活吃酒”。这是《水浒传》里唯一的一次从林冲嘴里道出“快活”二字。也许是妥协退让太久的林冲在杀人反抗后终于可以一伸郁怀了,那压抑蜷宿太久的疲惫而沉重的灵魂终于可以一得舒展了,但林冲的悲剧并没有结束。为躲避官府的缉捕,他不得不再次妥协,扮成柴进的庄客,蒙混过关,雪夜上了梁山。 事实上,林冲之所以一再妥协,就是他本意不愿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深恶痛绝的“强盗”,不愿成为人民所称颂、所景仰的英雄。他本来是不愿造反那的。但他“虽欲不反,焉可得乎!”高俅等封建统治阶级逼得林冲“有家难奔,有国难投”。从林冲上梁山的曲折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封建统治阶级“逼”的直接性、连续性和残酷性。 万般无奈的林冲只好去上梁山。林冲原以为总算在多次妥协后找到了一个避难所,但气量狭窄的王伦根本容不下林冲,他想尽办法排挤林冲,不愿让林冲入伙。面对王伦的排挤,林冲又一次妥协了。在林冲看来,梁山毕竟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所以,面对王伦的刁难他忍受了,面对第四把交椅的位置他沉默了,林冲毕竟是“大郡的人,诸事晓得” ,他知道初来乍到,没有尺寸之功;梁山虽大,没有心腹之人;所以他一直在等待时机,直到晁盖等七人上山。早就对王伦心存不满的林冲在吴用的煽动下水寨并火,蜷宿的灵魂又一次得到了张扬。他用血淋淋的尖刀及王伦的头颅证明了自己反抗的彻底和坚决。火并王伦后,林冲在梁山树立了威望。他发现晁盖“作事宽宏,蔬财仗义”,所以他打算去京师搬取一直念念不忘的妻子上山团聚,但妻子因被“高太尉威逼亲事,自缢身死,已故半载”,听到这个消息的林冲“不觉潸然泪下,自此杜绝了心中的挂念”。从此之后,林冲为梁山作战,奋勇争先,屡建奇功。林冲终于从一个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苟且偷安的良民变成了一个强悍的叛盗,蜕变成了大泽龙蛇。 林冲经历了从逆来顺受到铤而走险,从屈辱到抗争的过程。在林冲的性格悲剧中,艺术描写的主旋律是心灵历程的奋起。林冲的性格是在现实斗争的考验中不断发展的。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在妥协与反抗的旋涡中浮沉的林冲才能把自己的一切交给梁山。从血泊和仇恨里挺身出来的林冲,最终是以一个完整的革命性格屹立在读者面前的。他不仅在梁山义军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战争中最坚决、最果敢,就是在大势所趋的妥协、投降的局面里,他也是反对派的一员。象林冲这样一个经历了大风险、大考验之后才走上革命道路的英雄,本来可以在革命中起更大的作用。但在妥协、投降的结局里,却又成了统治者用来镇压其他义军的工具,最终无声无息地瘫痪而死,终结了他一生的悲剧命运。3 美学价值 林冲妥协与反抗的性格悲剧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具体体现在: 林冲的性格悲剧传达出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心理,具有典型性。“典型,就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人物性格”。①应该说,在众多的水浒英雄形象当中,林冲的性格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典型——通过斗争和考验,经过妥协和反抗而走向革命,最终把自己毫无保留地融合在农民革命的洪流里。这就是林冲所代表的一部分水浒英雄被逼上梁山的典型道路。那么,林冲的“典型性”体现了中国人的哪些文化心理呢?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的思想文化为主导。儒家要求个体生命必须温柔敦厚,谦恭礼让,个人要求服从社会,以求得个人与社会的表面和谐,即使有对社会的小不满,也只能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怨诽而不乱。人们必须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规范,反对以恶对恶,以暴抗暴。林冲在没有受迫害之前,生活状态十分和谐美满,林冲自然要极力维持这种“小康”的生活局面。而且林冲又出生在一个枪棒教头的家庭,从衣钵上承受了枪棒教头的职位,从精神上也继承了这种与职位相对应的处世态度——不愿(敢)得罪上司,唯唯诺诺,委曲求全。一般来说,中国人在面对外力的逼迫时,不到万不得已、别无选择的情况下,都不愿反抗。林冲的一再妥协,说明在林冲的内心沉积了太多的神秘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儒家的思想文化、道德规范一直在影响着林冲的思想,制约着他的行动。但林冲武艺高强,由于他的特殊技能,在绿林豪侠中享有威信,也会奋起反抗,而且反抗的十分坚决和彻底。狭文化同样影响着林冲的性格。林冲妥协与反抗的性格悲剧,实际是儒文化与狭文化冲突的体现。 林冲的性格悲剧显示了个体生命形态中强悍、勇敢是素质,从而改变了传统生命中的敦厚、柔弱等素质为主导的审美倾向。亚里斯多德强调“悲剧的人物必须善良,不善良不能引起读者的怜悯和恐惧之情。”那么,何以“怜悯”和“恐惧”?亚氏曾下过这样的定义:“怜悯界定为一种痛苦的感觉,其原因是由于人看见一种足以引起破坏或痛苦的灾祸落到不应受难的人的头上。恐惧可以界定为一种痛苦的感觉或恐慌的感觉,其原因是由于人想象有某种足以引起破坏或痛苦的灾祸即将发生”。②林冲无疑是善良的,他的灾难可以称得上是飞来横祸。最初,在面对这些灾难时, 林冲性格中的柔弱、敦厚的一面占了上风,所以他一再妥协。但林冲武艺超群,他的性格中还有强悍、勇敢的一面。所以,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风雪山神庙里大复仇、水泊梁山寨中大并火,那种宏大的场面,磅礴的气势,催人奋进,给人一种崇高美。那么,什么是“崇高”?“崇高是指人的本质力量经过巨大的异己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通过人生实践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体现。”③林冲正是在现实的考验和斗争中完成超越别人和超越自身这一过程的。强悍、勇敢的素质使得个体生命呈现一种崇高美。这种美对于激发个体生命活力,培养强健体魄和开拓进取精神都有积极的意义。注释: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92页。马新国.《西方文论史》[M](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7页。朱立元.《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75页。参考文献: 《水浒全传》[M](新校注本),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李希凡.《论中国的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M],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年版。 陈洪、孙勇进.《漫说水浒》[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