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心得)之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心得)之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英语论文之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 ‎  南昌市外国语学校       钟雯 ‎  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学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统一起来。然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不管是在以往的教育还是在目前的教育中,人们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这种倾向在语言教学中表现为过分强调语言学习的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然而情感因素对于外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影响。‎ ‎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人们对语言学习中情感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20世纪60年代,以埃里克森(Erikson)、马斯洛(Maslow)、罗杰斯(Rogers)等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一些理论和观点,对教育和语言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英语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默教法(silent way),暗示法(suggestopaedia)以及社区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 learning)等等,都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重视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很多语言教学课程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也考虑了情感因素。后来随着这些教学法受到冷落,语言教学中的情感问题也就不再被提及,20世纪80年代,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学习者如何学。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又开始关注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西方一些语言教学专家如 Jane Arnold, Douglas Brown, Rebecca Oxford 和 Ear L W. Stevick 等对情感问题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国内对语言教学中情感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 ‎  二、什么是情感因素?‎ ‎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觉(feeling),情绪(mood),态度(attitude)等(Arnold Broun,1999),研究人员发现,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动停止;即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实际的效果。‎ ‎  影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anxiety),抑制(inhibition),自尊心(self-esteem),学习动机(motivation)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包括移情(empathy),课堂交流(classroom transaction)等。‎ ‎  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较大的情感障碍。它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王银泉,万玉书,2001)。焦虑会对语言学习造成恶性循环,但是焦虑是可以克服的。‎ ‎  抑制是指为了保护自我形象而采取的回避和退缩的行为。来自外界的批评和嘲讽对自我形象的打击很大。所以经常遭受批评、讽刺和嘲讽的人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他们的抑制程度也很高。‎ ‎  自尊心是指学习者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评价与认识,在自尊心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最为有效。‎ ‎  学习动机是指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的一系列因素,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内部动机指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如有些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外语知识,对外语学习感兴趣,从外语学习本身就能得到满足。外部动机指学习者学习外语是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通过考试,获得物质奖励,得到晋升或受到表扬等等。‎ ‎  移情是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一种意识或行为。移情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情感,也不是必须同意他人的观点。‎ ‎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进行活动和交流的场所。课堂中形成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课堂氛围对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  三、对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  西方学者研究表明,认知和情感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解决情感的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紧张、沮丧、怀疑、厌恶等等,都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愉快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然而,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目前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  1、英语教学知情脱离,重知轻情现象在当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英语教学花在单词和课文讲解上的时间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学生上课开口说英语的时间比较短。尽管很多教师意识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实际上采取的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掌握书本内容为目的传统教学模式。‎ ‎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而,传统教育片面强调知识和智力。严重忽视与学习活动及创造潜能发展相关的情感因素,从而导致学生的被动与盲从,导致认知和情感的分离。英语教学中表现为授课成为语言知识的机械传授,知识成为师生交流的唯一纽带。教师和学生之间这种畸形的“独木桥式”‎ 的关系(即单一通过知识发生联系)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师生缺乏情感的交流,教学常常陷入一种硬邦邦,无生气的状态;导致学生上课参与意识不强,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等现象。‎ ‎  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强化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影响的意识,重视学生情感的解放和情绪的表达,以真诚、接受、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合作者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这样师生之间不仅通过认知结构发生交流,而且还通过情感内容发生交流,因此,如果外语教学做到知情合一,那么外语课堂教学就有可能摆脱,目前这种师生缺乏情感交流与沟通,机械传授语言知识的沉闷的课堂气氛,出现一种学生积极参与并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崭新的课堂气氛。在我的教学实习中,我就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一次,我给初二的学生上《月光奏鸣曲》这一课,我并没有直接让学生阅读课文或是自己一味的讲解课文,而是先放了一首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听完了以后,先让他们猜猜曲子的名字,再让他们用英语谈谈自己对这首曲子的感觉。大家都非常地热情,发言都非常地踊跃,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有的同学说:“I think it is very quiet.”, 有的同学说:“I think it is very soft, just like the moonlight. ”,也有的同学说:“It is so slow that I just want to sleep.”‎ 对于学生们各种各样的答案,我都给予了肯定和理解,即使是对说想睡觉的同学,也没有对他进行批评,并给予了尊重。这样一来,每一位同学都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变得非常的活跃。接下来,我给同学们介绍了这首曲子创作的背景及过程(其中包括了下面将要学习的课文中的内容),并让他们闭上眼睛再听一遍,我就在他们的旁边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心地去感受。这样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又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做了很好的准备。‎ ‎  2、焦虑紧张、缺乏自信成为影响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主要障碍。大多数研究表明,焦虑对学业成绩,水平考试成绩,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自信心、自尊心都存在负面的影响。外语学习的焦虑通常表现为:语音变调,不能正常地发出语言的语音和节奏;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有“冻僵”的感觉;忘掉才学过不久的单词;甚至根本说不出话,只是沉默不语等等。导致焦虑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与学习者个性特征有关的因素。如学习者的自尊心强弱程度,冒险精神,心理宽容程度,社交场合的心理反应等方面的差异使学习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第二,与文化差异有关的因素。如,某一学习者与周围的学习者没有认同感,则焦虑程度往往较高。第三,与学习活动形式和教学方法有关的因素。如果用测试,竞争型的课堂活动方式容易诱发学习者的焦虑心理;教师与学习者之间交流形式和内容也可能导致焦虑,过于严厉的纠错往往使学生焦虑不安。‎ ‎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一旦发现焦虑的心理表现,就应根据造成学生焦虑的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引导学习者采取措施克服焦虑,如给那些容易产生焦虑的学生更多的表扬、鼓励;允许学生,在使用语言时犯错误;尽量减少学生之间的竞争;采取适合不同个性学生需要的课堂活动形式;及时给予奖赏等等。我就曾经观察过班上的这样一位女同学。每当我提问的时候,她总是低下头来,看着书,不敢抬头。有一次,我就点了她起来回答问题,她很紧张地握紧拳头,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并且摇头表示不会。后来,我通过了解,发现她是一个很内向的女孩。当我私下问她为什么不敢回答问题时,她说当她站起来时,她总是很紧张,而且害怕答错被同学笑。当时,我就对她说:“错了没有关系,人谁不会犯错呢?失败乃成功之母嘛!只要能站起来说就是最棒的,要相信自己!” 接着,在下一次课上,我特意点她回答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并且让她坐着回答。当她用很小的声音回答正确时,我立刻表扬了她,并且让全班同学鼓掌三下,对她进行鼓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有意地多给她一些机会,让她享受成功的喜悦,慢慢地她消除了焦虑的情绪,并且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来了。‎ ‎  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缺乏信心也是影响语言学习交流的主要情感因素。学生的自尊心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的语言学习效果。自尊心强弱取决于个体过去的体验,周围的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等)对他们的评价以及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要加强学生的自尊心必须承认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而且应该保护他们的权利和情感,Carl Rogers(1961)也指出一个人要身心健康地发展,不仅需要满足生理需要(吃、住等),还需要满足社会需要(即社会对他的积极的评价)。‎ ‎  因此,外语教师应避免对学生做出过多的负面评价,相反要学会欣赏学生,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长处和他自身的价值,要主动了解每一个学生,善于倾听他们的想法,并给予鼓励和赞扬。正如Veronica de Andress(1999)所指出的:Human beings---children and adults---need to be liked, valued and appreciated.‎ ‎  3、课堂气氛比较沉闷。Rogers 曾经指出: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创造性自由表现出来的重要心理环境,而不良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造成压抑感和不安全感,创造性不能自由发挥,并且会使之产生戒备。学生对课堂气氛的正面感受对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有积极的影响。学生实际感受到的课堂环境和他所希望的课堂环境越接近,他对学习的满意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不满意。‎ ‎  Rogers认为,能否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首先取决于教师的行为,即取决于他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教师的行为又分为教学方法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教学方法包括教师对教学材料、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采取的活动组织形式,对学生评价标准等等。人际交往指教师和学生形成的人际关系,它是关系能否形成最佳学习气氛的最基本的要素。‎ ‎  因此,要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外语课堂气围,在教学方法方面,外语教师要特别注意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妨采用合作型的小组活动形式如合作学习小组。这里的合作学习小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分组,他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合作学习小组的高度的结构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  1、积极的相互依赖(Positive Independence)这指的是小组成员意识到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每个小组成员,在完成学习任务时都必须依赖其他小组成员的合作与支持。‎ ‎  2、面对面的建设性的相互交流(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分享学习材料、知识智慧,以促使其小组成员成功,同时也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  3、小组及小组成员的责任感(Small Group and Inpidual Accountability)。小组的成绩取决于小组总的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成员将影响个人成绩纪录,教师还可以对每一个小组成员进行随机的抽查,这样可以杜绝小组成员相互依赖造成的惰性,唤起每个人的责任感。‎ ‎  4、小组合作技能(Small Group Skills)。合作学习中,学生既要学习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又要作为一个团队有效地合作,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小组合作技能,和人际交往策略,如领导能力,决策能力,交流能力等。‎ ‎  5、小组的自我评估(Group ‎ Processing)。合作小组定期对以后的小组活动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吸引教训,以利于小组成员今后更好地合作。‎ ‎  合作学习的这五个基本构成要素使其在情感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第一,它有利于减少学习者的焦虑感。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习者都是小组的一员,每个人都有一种归属感。因此,即便个人单独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他代表的也不仅仅是他个人,他还代表他所在的整个小组。由于该学生受关注和受评价的范围扩散,因此被评价的焦虑感降低;其次,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在向全班同学发表看法之前,有足够时间思考问题,并且有机会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看法,做出必要的更正。因此,犯错误的机率降低,成功的可能性加大,焦虑感也随之降低。第二,它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之间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每个人的贡献都是小组成功不可缺少的,每个人的价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组成绩中得以体现,从而每个人的自尊心都受到保护;其次,在竞争的学习环境中,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获得成功,而他们的成功又是以牺牲其他大多数学生的自尊为代价的,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成功的机会加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第三,它有利于学习者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面对面地坐在一起,这种身体距离的缩短能够增进彼此的亲切感,同时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必须进行交流,交流无疑能促进了解和亲密关系的建立;其次,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穿梭小于组之间,对小组进行旁观、指导并提拱帮助,而且小组学习所造成的这种轻松,不太正式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更加愿意向教师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这非常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师生间亲密关系的建立。第四,它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为了完成同一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相互依赖能极大地调动学习者共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也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最后,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的自尊得到保护,自信得到增强,又能激发学习者对学习本身和所学科目的兴趣,对学习者来说,这种内在动机更加的要重。因此,合作学习在关注情感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  在我的教学实习过程中,我就经常运用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形式,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当我给初二学生上《A visit to an island》这一课时,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给了学生一个任务,让他们分四人学习小组讨论“What should you do before you go to travel?”‎ ‎,大家讨论地都非常热烈,各抒己见,最后我让整个小组的学生一起起来发言,一人讲出几条,这样使得每一位同学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并且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又如,每当学生学完了一篇比较长的故事性课文后,我总会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因为课文有一定的长度,要让一位初二的学生单独完成,会使他有很大的压力,而且使他很紧张。因此,我又采用合作小组的形式,四人一个小组,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最后小组的四个成员一起到讲台前面来复述,每一个人复述故事的一部分内容。这样使得他们的焦虑感降低,成功的可能性增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同时,在他们进行讨论时,我穿梭于各个小组之间,了解学生的想法,从旁指导并提供帮助。小组讨论这种轻松的氛围使得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加靠近,关系更加亲密了。‎ ‎  在人际交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型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创造机会与学生交流、沟通。在交流沟通的过程当中教师应注意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师生彼此坦诚相待,如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感情,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情强加给学生;其次,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并赞扬学生的优点,宽容学生的缺点,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最后,教师应通过各种的渠道关心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性格特征等,从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试图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不要对学生做出定性评价,而只表示、理解和尊重,只有建立起一种情感型的师生关系,才能有利于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  四、结束语 ‎  综上所述,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然而,情感方面的问题只是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之一。教学效果的好坏,还取决于教材、教学大纲、教学环境、教师行为等因素,但是我们应该加强对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的重视,发挥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影响,提高英语学习的质量。‎ ‎  参考文献:‎ ‎  [1]、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  [2]、Rogers C.  On Becoming a Pers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61.‎ ‎  [3]、项茂英 Cultural barriers to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ese Classroom [J].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  [4]、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 ‎  [5]、王初明 外语学习中的认知和情感需要[J],外语界,1999(4);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 ‎  [6]、王松美、林继玲 英语教育与素质教育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