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心得)之在信息课中尝试“伙伴教学”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在信息课中尝试“伙伴教学”法

信息技术论文之在信息课中尝试“伙伴教学”法 ‎ ‎  如何解决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是当今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可利用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优秀生来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学生的“小老师”,以弥补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也即教育学中的“伙伴教学”。‎ ‎  “伙伴教学”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同学之间的教与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互教互学,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形成互助合作的精神。‎ ‎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主要是由于最初的学习条件、动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而造成的,只要给予他们适当、适时的帮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信息技术课(必修)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要想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却有相当大的困难,因为一个教师不可能同时兼顾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而且一般学校又不能给予信息技术教师安排充足的课后辅导时间。而“伙伴教学”‎ 方式可以大大缓解教师指导学生的压力,弥补教师不能照顾所有需要帮助学生的缺陷。教师可以在课前把教学要求和内容要点公布给学生,这样可以使他们做到有的放矢,以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上课时,教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精细讲解,并作示范演示,然后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和上机实践。在教师讲授完后,可以选择成绩好、有耐心、有热情的学生作为“伙伴教师”,辅助教师帮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必要的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  1、确定“伙伴教师”和“伙伴学生”‎ ‎  教师要对每个所教的班级的学生的情况做细致的统计和全面的分析,其中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和兴趣等情况。按照本人自愿和他人推荐相结合的原则,挑选出那些学习成绩好、学有余力、素质过硬的学生作为“伙伴教师”。同时,选出学习基础和操作技能差的学生作为被帮助的“伙伴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考虑一位“伙伴教师”带2-3位“伙伴学生”,并在上机座位上做相应的调整。‎ ‎  2、加强对“伙伴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  要使“伙伴教师”真正成为教师的好助手、学生的好帮手,必须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培训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态度和行为的培训,要求“伙伴教师”不自满、要虚心、多学习,求进取、不专横、要耐心、多务实。二是对辅导方法上的培训,主要包括怎样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何运用适当的伙伴教学语言、如何观察“伙伴学生”的反应能力等。‎ ‎  3、确定教学内容和时间 ‎  要让“伙伴教师”明确,教同学什么内容,什么时候教?一般是在教师讲授后,发现自己的伙伴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到困难时,“伙伴教师”开始履行职责。如对很多同学来说,“网页制作”教学中的“绝对路径”和“相对路径”的问题比较复杂,这时教师不仅需要在全班进行讲解和强调,而且需要“伙伴教师”的协助。有时是一些微小的错误,如编程中的某个字符错了或丢了,但自己又发现不了,如果没人指点,可能会困扰学生很长时间,这时“伙伴教师”的出现就能节省很多宝贵的上机时间,提高课堂上机效率。‎ ‎  4、注意观察和及时总结 ‎  教师要对“伙伴教学”中教和学的双方进行认真观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师生共同分析教学情况,及时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及时弥补,如对进步慢的学生,可考虑给他更换“伙伴教师”;进步快赶上全班的学生,可考虑解除他的“伙伴教师”;成绩下降的“伙伴教师”,可考虑取消他的“教师”职务。同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并对表现出色的“伙伴教师”给予表扬,对进步快的“伙伴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 ‎  当然,“伙伴教学”主要是针对上机课、复习课而言,它并不适用于理论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区别,决不能乱用、滥用。同时,教师要考虑在“伙伴教学”‎ 中所采取的一些决定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具体实施中要权衡利弊,加强引导。因为学生毕竟在各个方面发展还不成熟,对有些问题的理解和解释有时可能会不完全或不得要领,这就需要教师随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提高各类学生学习的效率和信息素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