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3-2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教师要注重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其他论文之教师要注重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对76所学校的万余名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检测发现:35%的中小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突出表现在承受不了生活及学习上的挫折而走极端之路。近年来,中小学生离家出走事件屡屡发生,据报到,我国每年有数万学生离家出走。少年自伤,自杀事件也时有所闻。所有这些都表明了当今的中学生心灵普遍脆弱,面临失败,失落等无所适从,采取躲避政策。 我们都知道,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他们在心理上发生一系列变化,独立感与成人感日益增强,不同层次的各种需要不断产生。但是,他们个性的发展尚不稳定,受情感,意志,认识等因素的制约,心理发展还不完善,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弱。一旦自尊,交往,“自我实现”等各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挫折。受挫折程度轻者,情绪波动,影响学习;重者,影响身心健康,自卑,失望,甚至走上绝路。因此,重视中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学生受挫折的表现及原因 当今的中学生绝在多数是在颇为顺利和受宠的环境中成长的,抗挫能力弱。因此,他们自我感觉在学习生活中“挫折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业竞争中受挫 这是学生经受挫折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由于某次考试成绩下降或没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而闷闷不乐,先是产生恐慌或焦虑急躁感,进而怀疑自己的智力,能力,接着感到自卑,失望。笔者曾有这样一位学生,学习成绩基本位于年级15名左右,但有一次偶尔位于第3名,而他的进取心又非常强,一心想摘第一名的桂冠。谁知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一直努力奋斗却达不目标。并且后来又在一次考试中作弊,当场受到老师严厉的批评,他从此一蹶不振,各方面都随着走下坡路。还有现在的父母往往都高估孩子的学习能力,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孩子从小就不得不开始和同龄人竞争,比考试成绩,自身的特长及各方面的表现。尽管许多父母也明白孩子压力过大,但又认为面对社会的竞争,不这样要求孩子又不行。而事实上,孩子无法达到家长、老师的目标,他们再努力,再 拼博却有更高的目标再次击败他们,使他们的心理受到极大的刺激和挫伤。 2、在人际交往中受挫 这是学生经受挫折又一常见的表现形式。由于中学生时期心理的发展落后于生理的发展。虽然他们的外表逐渐有了成人的体态,但在行为,语言,态度,价值观及情绪体验上仍带有孩子的色彩,因此,他们一方面渴望进入成人社会,能较为客观地评价他人,另一方面却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另一方面却不善于理解他人。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学生从少年向青年成长过渡时期那种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特点,再加上这个时期剧烈发展着的自尊、自立、友谊、交往、公正等的社会性需要,使得他们与成人,包括父母,老师同学等的矛盾增加,并导致他们对来自成人的影响采取逆向的抵制态度。近年来,中学生早恋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这问题同样困扰着学生,许多中学生缺乏正确的异性交往知识,同学间有早恋现象,或后又出现所谓的“失恋”结局,绝大部分学生都会“痛苦万分”,影响学习。有的甚至承受不了,采取极端措施。3、因自我心理失衡而受挫折 这是学生经受挫折不可忽视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争胜好强,死要面子,嫉妒心理重。他们努力追求优越感,生怕自己不如别人,所以想方设法要在各方面胜人一筹。他们总是自己定下一个过高的标准,但是他们自己设计的“理想”总不能得以实现。一旦受挫,便动摇信念,轻则对周围的事情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我行我素;重则回避现实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内心较多转向自卑,陷入自我贬低状态。 4、因意外刺激而受挫 这是学生经受挫折的又一种形式。亲人伤亡,父母离异或家庭中发生重大事件等,往往使学生表现出理性的行为或消极处世的心理,性格上也会出现种种不良倾向。如:狭隘、抑郁、恸懦、自卑、孤僻、离群、对立、仇视等等。受到这些挫折的学生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中有的人或放弃追求的目标,逃避现实,或把自己的失败和挫折归咎迁怒于他人。我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原来进取心很强,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因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他心灵上受到强烈的刺激 ,觉得天也似乎塌了下来,原来设想的美好前程再也没指望实现了,学习成绩也直线下跌。还有当前社会上离婚率增高,因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心理挫折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培养学生承受挫折能力时,要立足分析他们心理受挫折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给以疏导,排间,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要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教师要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必然现象。社会的历史进程是这样,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如此。不要怕挫折,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为此,可以开展“理想与现实”,“新世纪需要怎样的人才”,“在困难中如何勇往直前” 等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或演讲会等,使学生认识到挫折是经常出现的。如条件许可,还可以有意识地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以锻炼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如让学生帮农民义务劳动,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出一些难题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敢于竞争,善于竞争,面对挫折不妥协,不气馁,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2.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逐步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技能。 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析基本保证。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方面知识的教育,讲授人际关系的准则,使学生在理解他人,关心,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树立一定的道德观念,体验一定的道德情感,实践一定的道德行为,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在学校班级里,许多所谓的“坏”学生,之所以被贴上“坏”的标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学生在家与父母亲友、在校与老师、同学关系处理不当,又缺乏正确的引导,因而采取极端的行为。如离家出走,顶撞乃至侮骂教师,与同学打架等恶劣行为,更为严重者出现流血事件。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挫折,主要是不能正确地理解他人所致。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具体,举办专题性讲座或主题班会等,创设一定的交往情境,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使他们了解具体的交往方法和技巧,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进而在学校、社会、家庭里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在和谐融洽的人际交往氛围中健康成长。 3.引导学生克服自我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的行为向健康方向发展。 在这一方面,教师不能就事论事地采取简单批评、禁止的方法,要具体问题分析,注意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渲泄,向自己信赖的人倾诉,求得学生心理上的平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有益的活动中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以解除心理紧张,或消除心中的积郁;认真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成绩,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