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脱贫扶贫纪实故事征文五篇
2021 脱贫扶贫纪实故事征文五篇 【篇一】 金秋时节,走进**市**** 县**村,500 亩菌草已长到 3 米左右高,村民忙着进行收割,运 往村委对面的厂房。厂房内,进料粉碎机、混合机、烘干机、冷却机等生产设备轰隆隆地运 转着。南方电网****供电局驻**村第一书记**手把手地教村民将收割来的菌草加工成颗粒饲 料,用于牲畜饲养。 从种玉米到种菌草,**村在**的带动下仅用了 3 年不到的时间便形成 了以菌草为核心的产业链,年产值超 300 万元,人均增收达 8500 元。 城里人转型当起“草根”书记 城里长大的**,有些好强。别的驻村干部被选派之前,单位领导要提前做思想动员工作,** 则主动请缨到脱贫一线。得知**要去扶贫时,同事都笑着说:“你不适合去驻村,别人会以 为你是去村里才吃胖的。”每当这时,**总拍着胸脯自信地回答:“我会带领村民一块‘胖’ 起来的。”** 年 9 月 11 日,**收到了选派调令,当天便立即驱车赶往**村,连夜召集村 支两委干部和部分村民开座谈会。“村里有多少贫困户?”“条件最艰难的有哪些?”村支两 委被**问懵了,村民则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不清楚。于是,**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挨家挨户与村 民促膝长谈,摸清村情村况和民情民意——村里基础条件落后,村民发展动力薄弱,村支两 委干部缺乏点子。为此,**从组织村干部为 805 户村民通自来水干起,引资 30 余万元把 原先的塑料小口径水管改为不锈钢大口径水管,抽水配变容量也从 20 千伏安增至 100 千 伏安,并安装智能净水器。村民王元忠高兴地说:“用水**期不再停水,我们也能像城里人 一样喝上安全放心水。” 除此之外,**通过项目协调,为**村修建 19.4 公里的组组通硬化路、 1.38 公里的产业路 和 2 万平方米的连户路,建起文化广场,安装 40 盏太阳能路灯,改造 30 户危房,完成 全村农网升级改造,电压达合格标准。村主任雷进洪说:“虽身处基层,但**这位‘草根’ 干部一步一个脚印很踏实,做的也都是为民的实事,村容村貌因此有了大变化。 种菌草突破产业发展“壁垒”“若一个县的每一个村都只发展相同的产业,那么在市场不足 够大的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产量过剩,导致产值下降。”在**看来,惟有创新产业发展,才 能避免产业雷同,突破“壁垒”,实现差异化竞争。为此,**一边上网搜资料,一边到省外 进行实地考察,单**一个省就去了 5 次。结合**村土地状况和自然环境条件,经过 7 个月 的反复比对筛选,**最终确定种菌草。 难题接踵而至。“菌草是什么?”“有什么用?”“种 草能赚什么钱?”面对村支两委和村民的质疑声,**拿着从省外带回的菌草样本进行宣传, 当着村民的面给鸡喂食菌草,以实际行动表明菌草可以喂养牲畜。然而,村民又担心种植菌 草会导致土地不易复垦,不愿拿出闲置的土地进行流转,**便进行种植示范。三个月后,约 手掌大的菌草苗长到了 2 米高,土地没有出现任何异样。经**再三劝说,村民逐渐同意拿 出土地进行流转。 “现在,全村有 500 亩菌草,每到收割季节总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王源算了笔账:500 亩 菌草一年最少可收割 3 次,年产 1800 吨,按照年初的订单,产值近 90 万元。 家住格冗 组的吴大兰,** 年年底因土地流转分到了** 余元。吴大兰感慨地说:“去年,我养的 6 头 猪因非洲猪瘟全死了,好在有土地流转分红,心里便不那么慌。”如今,菌草种植已从**村 延伸到****县板当镇,种植面积约**亩。 拓产业拉动就业促进增收 在**村伊拉兔养殖场,**忙得热火朝天,清理卫生、喂食饲料、查看育种和生长情况,为养 殖的约 1 万只伊拉兔做好保障。 **说:“伊拉兔都非常健康,长势也非常好,因为我们喂养兔子有‘秘 方’。”**口中的“秘 方”便是指用菌草研磨、加工成的颗粒饲料。 “建好颗粒饲料厂,打通菌草种植和牲畜养殖的连接点,形成农、殖、加工一体的产业链条。” **介绍,产业链越丰富,村民的就业选项就越多,带动的就业人口也越多。目前,全村产业 拉动就业 60 人,每人年增收 3000 余元。 村民**身患残疾。自从村里引进 了伊拉兔产业,**便每天坐在家 中编竹条,用作兔子窝的 “竹粪”,一天可收入 100 元。今年刚满 20 岁的**,是**的儿子。在父亲的支持下,**贷 款 5 万元入股颗粒饲料厂。**说:“现在饲料厂开工了,日产颗粒饲料 70 吨,除了供给村 里的伊拉兔、杜泊羊、林下鸡等牲畜,还销往周边的村子,供不应求,‘钱’景非常好。” **说:“我们还鼓励村民免费‘代养’伊拉兔等牲畜,调动村民的参与 度和积极性,实现在 家里‘上班’。” 今年 38 岁的村民**,年轻时一直 在浙江打零工。上个月,经**的鼓励, **决定在 200 余平方米的老房子 空地上搭建兔舍,饲养 40 只伊拉兔。**说:“再过两周, 第一批伊拉兔就可以出栏了,村公司会有专人来收购,不忘初心销路。” **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 20 万元。**自信地说:“种下草根,挖掉穷根, 收获希望。在奔 小康的道路上,决不能落下一人,一定要干出成绩,让村民腰 包越来越鼓、生活越过越好,这便是一直以来我所期待的。” 【篇二】 我叫**,是****县**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年,一家子住进了县城的新家后 , 方方面 面都好 , 就是收入来源有限,孩子读书花销增多,生活的压力比在农村更大了,我遇到了 所有成年人遇到的最大难题和最迫切的事情:拓展收入渠道,找到一份工作,承担起家庭的 责任。 今年新冠肺炎受疫情影响、孩子上学读书以及家中老人年迈等原因,未能 外出务工就业, 只能期望在县城内找到一份工作,挣钱维持生活。新生活带来的压力 , 也是激发我积极向 上的动力。 今年,**社区将物业进行自我管理,缺乏水电工,心想:这个活我会呀。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去报名应聘了,没想到,通过面试后 我就成了一名社区内的水电维修工,也算是找到了一 份工作。水电工每天的工作,基本上就是 检查社区水电管路,保障社区用电、 用水正常供 应就行,都是手上活路,不累! 4 月底,**创新开展田园工薪族工作。**社区的主任**找我谈话, 说我为人踏实、能干、 可靠,比较值得信任,开展田园工薪族工作后就缺一个 领班的管理人员,然后把他调过去 帮助开展工作。 得到社区主任的肯定和认可,我的心里比儿子考试拿 100 分还要开心,我开始田园工薪族 一线管理的工作后,主要是及时安排社区工人进行务工和协助发放工资。 农村人,以前在家里做农活干惯了、闲不住,多干点活可多挣一点,保障 家庭正常开支。 有了田园工薪族的工作机会,我也介绍我媳妇过来务工,做农活需要起大 早,吃得了苦, 我们都是农村吃过苦、受过累的人,只要有钱赚,辛苦一点都 可以。 田园工薪族,车接车送,繁忙的农时,都有机会到**狗场坝区、硐口坝区、 **坡坝区、** 坝区、板香坝区等各个地方进行务工,每天 8 小时,管一顿饭,有 80 元的收入!我做管 理工资高一点,一家两口子的收入每个月有 4000 多将近 5000 块呢,再多努力,小康生活 指日可待!有了新工作 , 新生活的压力变成了我们源源不竭的动力。 我们时常期盼:夫妻两个努力工作、孩子认真学习、家中老人健健康康、一家子快快乐乐, 把 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篇三】 我家是易地扶贫搬迁户,老家在偏远的****县**镇**村**组,**组以地处大山之间的山沟沟, 光照少、背阴而得名。 在老家,住的是破旧房,吃的是包谷饭。过去,路不通,赶集买办生活用品要走 3 个小时的 山间小路,卖头肥猪要请几个人抬出大山,就近找点活路赚点钱不容易。 我家两个儿子也都成家,他们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入住**街道办**社区,我和老伴入住城东社 区。 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会入住县城,不花一分钱就搬离了大山, 成为“城里人”。 搬进县城的头几天,我最担心的是如何就业的问题,怕找不到活路做,没有收入来源。 可是,这些就业、孙子读书等系列问题,党委政府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社区安排我们到附 近的林下经济种植场、蔬菜种植基地去务工,每做一天有 80 至 100 元不等的收入。更让我 没想到的是,去坝区蔬菜基地干活,还有车辆接送,中午饭也不用我掏钱。 国家政策太好了,要是没有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我们还在大山里过苦日子。 如今,我们一家老小都住进县城,彻底告别了贫穷落后的大山。 【篇四】 **年 4 月,从单位同事手中接过“扶贫接力棒”,我成为****县**镇**村驻村第一书记,也 是**村的第三任驻村第一书记。 作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科科长,我下乡的时间比较少,**村又是一个地处岩山地 带的深度贫困村,肩上的重担不言而喻。 我来**村时,新建村委会办公楼建成投入使用了,村里已修建了 296 口小水窖…… 山多石多,土少缺水,调优产业结构,发展扶贫产业是**村的一道坎。 为接好“扶贫接力棒”,不辜负组织对自己的信任,不辜负**村父老乡亲的期盼,来到**村 的头几天,我白天走访摸底,晚上对自己掌握的情况进行梳理。紧接着,我和**村的党员干 部一起,继续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助民增 收助脱贫。 **年,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村新建了 19 个小水窖,全村小水窖个数达到 315 个,全村群众的饮水安全有了保障。 如今,**村通组路、串户路、庭院硬化实现全覆盖,每个寨子都安装有太阳能路灯,百姓夜 晚邻里串门不再打手电筒。 **村新建鸡棚,养殖生态蛋鸡;建成饲料加工厂和养**,种植菌草养牛,走出了一条种养结 合的脱贫致富好路子。 随着**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一栋栋小楼房依山而建,昔日贫困落后的山村变了样。我能 够见证一个深度贫困村的蜕变,并且出了一份力,使得驻村的日子虽苦亦乐。 【篇五】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1986 年退伍进入农行至今工作整整 37 个年头,从军人到行长再到扶贫 干部,一次又一次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精准靶向扶贫 因地制宜解民困 为使贫困村尽快的摘帽,贫困人口尽快的脱贫,从**年至**年的两年时间里,我和村民们同 吃同住,想办法,找路子,筹资金,争项目,最终摸索出了一套“三结合”扶贫方法,即坚 持全面扶持和重点扶持相结合,长效扶持与短期支援相结合,物质扶助和信心扶助相结合。 在全面帮扶的同时要搞好重点帮扶工作,大力发展村经济产业和建设基础设施,一是建好了 70KW 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增加村经济收入 5 万元以上;二是根据村里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优 势,规划并建好了漂流游客服务接待中心,整平了可停 80 台旅游车的停车坪,并通过和省 旅游公司以及发改委对接,将漂流项目纳入了省旅游开发项目;三是为丰富村民的娱乐休闲 建好了农民大舞台和休闲广场,为打造美丽乡村并拓宽硬化了村主干道路 7.7 公里和村内道 路 11.3 公里,建好了进村的特色大牌坊,成为一个亮丽的大景点;四是依托国家出台的优 惠政策,认真抓好了贫困户的基本医疗,教育助学,住房保障,民政求助工作的落实,让每 一个贫困家庭充分享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我当时所驻的双元村于**年列入中央财政支 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成为**年株洲市唯一上榜村落。 扶贫先扶志 巧帮“贫困户”脱困 为帮助贫困户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脱贫之路,我从最苦的贫困户谭梅姑一家着手,谭梅姑现 年 57 岁,丧夫,一家四口都是残疾人:她本人聋哑;儿子和女儿因患有先天性的肌肉萎缩, 终身靠轮椅生活;一个孙女,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帮助其家庭走出困境,我通过向亲戚 朋友和爱心人士的善心宣传,积极帮其家庭筹集捐款 8000 元。为了帮其家庭走出一条生存 之路,**年我自购鹅苗 60 只和鸭苗 40 只给她家喂养,并找有技术的师傅帮助指导。通过五 个月的努力,出售的鹅、鸭收入达 7000 元。2020 年我又购买了 150 只优质鹅苗给她家喂养, 因经验和技术的不断完善,鹅的长势喜人,预计年收入将达到 2 万元。初步摸索出了一条走 出困境之路后,让这一家人重燃了生活信心。因势利导,稳步前进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当地支 村两委的肯定,“一户一策”也为本村其他贫困户做出了示范作用。 在我的扶贫对象中还有一个叫**的特殊贫困户,他残疾且智障,和 79 岁的母亲一起生活, 因山高路远他多年未进过县城,也不知道残疾证怎么办理。我多次开车到县残联和民政局咨 询办证的有关程序和政策情况,了解到需要去市中心医院去检查鉴定。为了让贫困户早日享 受相关政策,我当天就马不停蹄地开车带**到市中心医院附近宾馆住下,第二天全程陪同检 查和鉴定,所有的食宿和交通开支都是我自掏腰包。通过我的不懈努力,**领到了鉴定结果 为“智力残疾二级”的残疾证,并申报了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明确了其母亲在百年之后, 可直接进入养老院由国家供养,解决了其母亲的后顾之忧。 治穷先治愚 “爱心助学”担使命 贫困山区的孩子,留守儿童较多,**中心小学现有 25 个班 1310 名学生,其中多数为留守孩 子。同学们特别喜爱读书,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但是学校经费紧 张,每年新购图书有限。为了让他们更多的吸收新的知识,培养业余的读书爱好,让其身心 更健康的成长,我多次向县教育局,县团委和市农行党委汇报,并得到了行党委的高度重视 和支持,通过工会的积极组织,促成举办了一次“爱心助学捐赠”活动,共捐书籍 2706 册, 金额 7 万元,为贫困的孩子送去知识和力量、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这一善举,当地村民深 受感动,同时也得到了当地镇党委和政府的高度赞扬。 扶贫强产业 “**脆枣”成样本 **镇地处**县西南部,这里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是种植脆枣的理想之地。为扎实的把侯泉 村经济搞上去,找出一条让农户和贫困户致富路,我积极与各方协调,大力帮助村里的种枣 大户生态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我的努力和牵线搭桥,申请市农行支持发放特 色贷款 200 万元,促其特色产业走上规模化和正规化,不仅直接带动了当地近百位村民在家 门口就业,更让脆枣成为了**镇发展枣产业的一张崭新名片。今年,我又帮助村里经营大户 和致富能人申请低利的村、镇振兴带头人贷款 260 万,助推村经济“以点带面”的向美丽乡 村方向发展。如今,**脆枣被越来越多的顾客所青睐,也成功打造了**当地一个金融精准扶 的“农行样本”,不仅帮助贫困村创造了品牌,更使帮扶村切合实际的找到了一条健康发展 之路。 回首这三年来的扶贫工作经历,我深刻体会到‘精准扶贫’的含义,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 愚是何等重要,满足**偏远地区贫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三农”需求就是我的使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