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潜能生”转化的方法
班主任论文之“潜能生”转化的方法 [摘要] 每个班都有一些在学习或其他方面处于一种落后状态的学生,以前称之为“差生”,之后又改称之“后进生”,现在我们又将其称为“潜能生”。从“差生”到“后进生”再到“潜能生”几度易名,无疑体现了我国的教育越来越人性化,同时也体现出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本文分析了“潜能生”的特点,对“潜能生”的转化提出了一系列方法。 [关键词]“ 潜能生” 转化 一、“潜能生”的界定 “潜能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教学中经常遇到,在社会、学校、家庭中都是不受欢迎的学生。在教育词典中的定义是: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其形成的根源复杂,就好像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病人,“病去如抽丝”,决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又分为“问题生”和“学困生”。“问题生”是指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问题的学生。“学困生”是指因学习兴趣淡薄、上进心不强、没有远大理想和良好学习习惯,而导致学习有困难、学业成绩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学生。大多数“问题生”同时又是“学困生”。“潜能生” 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二、“潜能生”的心态表现 教育实践观察所得,“潜能生”有以下几种心态:逆返心理、应付心理、恐惧心理、厌学心理、……归纳到一点就是不愿与家人、老师、同学沟通;同时,又一贯受人歧视,嘲笑、指责,因此形成了孤僻、粗野、不合群的个性,也失去应得的关心和爱,这些都无疑成为了他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三、“潜能生”的心理行为特点 1、贪玩,缺乏学习动机,缺乏意志力。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随之产生厌学心理,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战胜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思想行为,且意志力较差。 2、自卑与自重共存。表现为当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后,自卑心理产生并得到增强。有时他们为了满足个人的自尊,故意和教师对着干,表现自己的能耐,并把打架,违反纪律当成英雄行为,以此为资本炫耀自己,达到心理平衡。 3、用对立保护心中的疑惧。他们认为教师的教育是故意找麻烦,家长的教育是嫌弃他们,同学的帮助是嘲讽他们,从而保持疏远,回避,警惕的态度。如果谁“触犯”了他们,他们就会采取粗暴无理的行为。 4、感情用事,服软不服硬。一旦有人对他们表示理解,爱护,帮助和支持,便很快与这个人交上朋友。 四、转化“潜能生”的方法 (一)深入剖析“潜能生”形成原因,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 班主任要整合各学科教师的力量,结合实际,确定班级“潜能生”转化对象,通过观察、了解、家访、交流等各种形式,从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社会等各方面仔细分析每一名“潜能生”的成因及特点。要细化,哪些学生是受错误教育观念影响的,哪些学生是因学校教育管理失误或教师、家长教育方法失误导致的,哪些学生是受家长自身不完善或家庭残缺或再婚影响的,哪些学生是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哪些是因学生本人非智力因素影响的(意志品格低下、抑制力品格低下或兴趣离异等),并将其归类(问题生、学困生或双差生,学困生可分为单科学困、多科学困或全科学困)。建立“潜能生”成因与成长档案。要根据每一名“潜能生”的特点及成因,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转化方法。实行分类施教,制定个性化的帮教措施,开展“一帮一或一带几”的结对子活动,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结合起来开展“潜能生”转化工作,做到分工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二)注重“潜能生”心理疏导,培养健康心理品质 要高度重视对“潜能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积极排除“潜能生” 不良学习情绪,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要以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为“潜能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和信任的教师作为他的德育导师,亲其师而信其道。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师生谈心室,与潜能生谈心交流。班级开展创建“温馨教室”活动,为“潜能生”转化营造和谐环境。要利用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积极开展“潜能生”的心理疏导,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转化工作,引导“潜能生”敞开心扉与人交往。要加强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潜能生”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学习,直面生活。要善于捕捉“潜能生”的“闪光点”,适时激励他们不断进步,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 (三)关注“潜能生”学业成绩,培养学生好的学习品质 转化“潜能生”的关键问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而培养“潜能生”好的学习品质的关键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要与科任教师取得联系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1.时时关注,给“潜能生”向上的动力。在常规教学的五个环节中,加大对“潜能生”的关注,做到“五个必须”、“六进课堂”。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潜能生”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潜能生”回答(或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给“潜能生”发言机会,设计作业时必须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潜能生”当面辅导,下课后必须经常与“潜能生”交流。六进课堂,即微笑进课堂、尊重进课堂、赏识进课堂、民主进课堂、合作进课堂、探究进课堂。让“潜能生” 树立我也能学好功课的自信心和我就是学习主人的意识,唤起他们心灵深处自我向上的意识,激发他们转化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2.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转化“潜能生”。培养“潜能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因人而异去找准切入点。要从低起点、小步子、翘翘脚够得着的问题入手,由浅入深地、在反复中求进、在求进中反复地由点到面的培养,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预习习惯。教师要针对“潜能生”实际情况,给“潜能生”设计预习提纲,通过阅读课本使“潜能生”对新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知识有难度的地方“潜能生”可注上记号,在课堂中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使“潜能生”听课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在课堂中教师要适时对“潜能生”的预习成果进行展示和鼓励。 培养认真听课习惯。任课教师要培养“潜能生”能听课、会听课,能够集中精力听课的好习惯。要时时关注“潜能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并及时鼓励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让“潜能生”感到他们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培养良好作业习惯。既要“潜能生”养成当天作业、当天完成的习惯,还要养成先看书、后作业、做完作业会总结的习惯。起初要尽量给“潜能生”留一些课内作业,逐渐再留家庭作业,教师既要辅导“潜能生”做作业,同时还要鼓励采取一帮一的方式,帮助“潜能生” 做作业,使他们对学习更有信心。 培养复习习惯。教师要让“潜能生”感受到复习的重要性,指导他们慢慢掌握一些复习的方法,从复习一个知识点起步,循序渐进,逐渐养成复习习惯。 (四)同伴互助,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同伴互助是“潜能生”转化的有效策略之一。班主任要根据班内“潜能生”情况进行合理分组,制定“1+1互助同飞”结对帮扶小组。为每一名“潜能生”安排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带,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同组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既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又培养学生的互助品质。让“潜能生”在互助学习中不断进步,优秀生在帮教中不断提升,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五)注重“潜能生”家庭教育,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家庭是教育的基础,父母是第一位教师,班主任是联系家庭和学校的纽带,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与“潜能生”家长交流,形成共识,以便及时了解“潜能生”在家的表现和状况,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活动,防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六)立足“潜能生”可持续发展,实施科学有效评价 要彻底转变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观念。班主任要建立以激励“潜能生” 发展为宗旨的评价办法,施行发展性、多元化评价,指导教师、家长等积极参与评价,提高评价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同时,建立“潜能生”评价跟踪机制,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效果等方面实行跟踪评价,要建立起“潜能生”成长档案,及时评价,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 在班级干部的评选、各类活动的策划、各类评优等工作中适度向进步明显的“潜能生”倾斜。 (七)广泛开展“潜能生”转化工作课题研究 要树立“问题即课题”意识,一个“潜能生”就是一个课题。根据我市“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研究中重视后三分之一学生的转化的要求,广泛开展“潜能生”转化工作课题研究,班主任和此项工作的课任教师要结合本人在“潜能生”转化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开展课题研究,要开展全员性的、经常性的提升教师“潜能生”转化工作能力,促进“潜能生”转化工作的开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