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什么是政务信息:标题+做法+数字(例子)
什么是政务信息:标题+做法+数字(例子) 政务信息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通过特定的形 式向上级领导机关、平行机关及下级机关反映较重大的情况和重要工 作,供领导决策参考的一种公务文书。很多刚入体制内的小伙伴不会 写、写不好,小编本期为大家推荐一篇政务信息讲义,从什么是信息, 有什么作用,怎么选题、怎么修改、怎么拟标题统统给你讲透,建议 收藏认真学习。 政务信息的定位 什么是信息?按教科书上的说法,信息与物质、能量,是构成世 界的三大资源。信息是人类社会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纽带,是文明进步 的基石。信息是指反映客观世界中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变化的表征,是 客观事物的状态经过传递后的再现。 从做工作的角度看,信息就是沟通情况、反映问题、交流经验, 为领导科学决策、指导工作、推动工作服务的文字材料。其表现形式 是县级以上政府的政务信息刊物上刊登的文章,以及部门单位的简报, 还有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各类汇报材料。 所谓政务信息,就是与党务信息相对应的、在政务活动中产生的 信息,是指反映政务工作本身进展情况、遇到的有关问题及可能影响 政务决策的信息。其主要任务是:反映政府工作及社会、经济发展中 的重要情况,为政府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和实施领导提供及时、准确、 全面的信息服务。 从理论的层面看,政务信息的作用: (1)政务信息是政府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2)政务信息是政府有效管理的手段; (3)政务信息是推动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载 体; (4)政务信息是指导下级政府和基层单位更好开展工作的工具; (5)政务信息是各地、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和交流的重要桥梁 和纽带。 政务信息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从我们具体从事信息工作 的层面看,我朴素的理解,政务信息应该定位于以下四个方面: 定位之一:下情上达、上情下达。 定位之二:宣传工作,展示自我。 定位之三:争取上级领导支持,推动难点问题解决。 定位之四:展现单位面貌,树立单位形象。 政务信息应有的理念 (一)政务信息无小事的理念。 (二)主动融入政府中心工作(或部门重点工作)的理念。 (三)全员办信息的理念。 (四)重点为本级政府(或本单位)服务的理念。 我想我们的领导感兴趣的是三个方面: 一是为本级政府和领导宣传了什么; 二是为本级政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做了什么; 三是为指导推动基层开展工作做了什么。这也是我们信息为本级 政府或本单位服务努力的方向。 (五)质量为本的理念。 总之,做好信息工作必须确立以上五大理念,切实做到谨慎敏感、 融入中心、全员参与、服务本级、质量至上。 政务信息的基本特点、基本要素、要求和内容 (一)基本特点 1.政治性。主要指:一是鲜明的政治立场;二是为领导服务;三 是很强的政策性。 2.综合性。另说全面性,就是要坚持“两点论”,有喜报喜,有 忧报忧。涵盖内容丰富,涉及政府工作方方面面,包含工农商学兵、 农林牧副渔、商供粮物金等等各行各业。 3.真实性。提供的信息不能过分拔高,要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 际,搞浮夸;要求准确无误。 4.有效性。一是信息对领导决策有价值;二是起到宣传本地工作 特色的作用;三是对其他单位有借鉴作用。四是一定的时效性。 5.针对性。体现在三服务:服务领导及中心工作、服务基层及部 门、服务群众。 6.超前性。在决策实施以前,搞好收集、加工、传递倾向性、苗 头性问题。 7.及时性。第一时间反映突发事件或工作动态。 8.简明性。内容详实、文字精炼,“文无一句可删,句无一字可 除”。 (二)政务信息的基本要素 通常讲,记述文、通讯、新闻报道等在论及结构时,都会认为由 五个主要方面构成,即“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原因)、 结果。还有“六要素”即:时、地、人、事、因、果。 “五要素”并不适用于政务信息内涵本身。理论与实践冲突较大, 有时根本对接不上。用“五要素”框定政务信息往往造成概念上的错 觉。 1.要素的认定 政务信息作为一种述叙性文种,有其自身构成要素。从政务信息 本身的内容要求看:首先,不应包括“人”。因为政务信息是为特定 的政务决策集体服务的,不针对某一个“人”或“官”,“人”这一要 素应该排除。其次,不应分因果。现实中,有些信息只述事件不析因 果;有些信息不但要摆情况、表原因,还要列举对策,提出建议。实 际上,在“事”稳定需要时,因或果不一定同时需要,无法也不应该 将信息主体断然分成“事件、原因、结果”。这时,因或果与事件是 主从关系,而非平行对等关系。因此,我们只能以事件为主体,将三 者合而为一,以“主体”概之,将其作为政务信息的要素之一确认。 第三,由于政务信息本身的时效性,其构成要素必须要有信时;由于 政务信息本身的真实性、有用性、客观性,其构成要素还要有信域(或 称信源)。至此,可以肯定的认为:信时、信域、事件主体即信体三 者即可构成政务信息的要素。 2.信息三要素确定的原因 从政务信息的理论要求来看,其要素不应为“五要素”或“六要 素”,应为“三要素”。一方面原因:政务信息与新闻消息及其它各类 信息不尽相同。不仅来源和内容不同,而且服务对象也不完全一样; 不仅在传输渠道和运行规律上不同,而且在写作体例上也不相同。即 政务信息与新闻报道的构成要素不可能相同。另一方面原因:政务信 息本身的作用要求反映工作必须在一定的时间、特定的区域提供该情 况。只要有时间、地点、事件主体(含因果)就可,而不需要有“人”, 也不必事事全析因果。 从政务信息的实践操作上看,也可得出认证。一是在报喜信息中, 一般只说明信域、信时、信体即可,不强求原因。例:渭南特大桥工 程进展较快。只需说明截至何时、何地、何工程处在什么阶段,完成 多少工程量,占进度比例就可。无须写“由于…”或在…领导下”之 类的赘语。二是在报忧信息中,一般要求说明信时、信域、事件主体 之后简要说明原因即可,侧重说“事”,附带分析“原因。”有时不必 谈“因”落“果”。例:税收执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只需说明何时 何地存在何“问题”,不需涉及“人”。三是在调研信息中,要求信时、 信域、事件主体就可以,不必硬套“要素构成说”。四是在“领导” 信息中也是如此。有人说,“领导”为该类信息中的“人”要素,这 一点无法谋同。因为,一方面领导信息中的“领导”并不代表自己, 而代表他所在的集体,领导的“要求”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集体 做出要求。另一方面,在制作领导信息题目时,按政务学规定,应是 “某某长某某某”,不应是“某地某某长”。必须是职务在前名字在后。 如“市长韩长发对粮食收购工作提出要求”。因为职位是不变的,不 可替代,而“某某”人可能会常变的,可以替代。从这个意义上说, 政务信息的要素构成不应有“人”。 3.三要素的简述 (1)信时。信时是一条政务信息发生的时间,是政务信息产生 的历史时段。信时只能查准,不能更改。没有信时,政务信息便失去 了真实,成了虚拟的材料,其时效也无从把握。 信时多数写在信体的开头,与信域一起引出事件主体,在主体前 或中间作状语。极少数写在标题上:例“我市今年粮食喜获丰收”, “某省六月份第三产业景气攀升”。信时在写法上要直垂底限,需写 明时、分、秒的就不能到日为止,要写明日的就不可只写月。否则, 信时不确切,将直接影响政务信息的效价。 (2)信域。信域指一条政务信息产生的特定的行政区域,是政 务信息的发生地,是产生政务信息的源头,因此又叫信源。信源必须 是第一地点,不能异地嫁接,如果信源不准或信域不清,该信息则为 无效信息。 信域在写作时,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写在标题上,作为反 映信息主旨的状语。如“渭南市项目建设结硕果”。第二种是写在信 体的开头,与信时一起作状语。第三种是分列写法,在标题中写明大 致区域或缩略语,有信体开头详细叙述。如:“风翔县出土周代文物”。 标题写明大体地点,在正文开头则写明某乡(镇)、村等,既表明了 信域,也不至使标题膨胀。 (3)信体。信体是政务信息所述事件的主体,是该信息在文字 上的表现形式,是政务信息的外在骨架。信体叙述的是政务信息的内 容,虽然写法上要求较高,但并不难。只要按从前往后、从大到小、 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以同位句分清层次即可,一般采用直叙不修饰, 体例相对稳定。要求每一层次都要有最大信息含量,否则因层次不完 整而降损其效价,进而直接影响政务决策的进程和准确性。 (三)基本要求 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新、实、准、快、精、深。 新,是指在时间上是最近的,要有新鲜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 觉。如:医药工业方面的的信息,怎样写出有新意呢?一是在发展、 变化中抓新;二是在观察、思考中出新;三是在学习借鉴中创新;四 是在比较对照中求新。 实,是指信息内容要真实;事件发生的程度,在语言表达上必须 实事求是,不能有虚构和夸大或缩小的情况发生。 准,是指准确无误地收集、整理信息,不道听途说、不捕风捉影。 快,是指生成信息快、传递信息快。紧急信息随时发生随时报送, 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精,是指文字简炼、文风朴实、开门见山,不穿靴戴帽、拖泥带 水,用最短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 深,在内容上要有一定深度。通过一个点要反映一个面,一个小 侧面反映全局性问题,也就是力求通过一个具体的事情反映某种现象, 透过这种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 (四)政务信息的内容 从上报的角度看,报送信息可作如下分类: 一是反映取得的成绩。如《开化异地民工联合维权工作站初显成 效》、《衢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阶段性成果》、《衢州对俄科技合作 取得突破》。 二是反映重要工作、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如《衢州市提前 1 年完 成省政府要求的防洪闭合圈任务》、《“杭新景高速”龙游支线明年开 工》、《江山白水坑水库即将投入使用》。 三是反映工作中的新举措。如《开化县建立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 报预警机制》、《开化县驻村医生在防治非典中发挥重要作用》、《宁波 市出台地方电厂顶峰发电补助资金办法》。 四是反映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的现象。如《义乌市涌现 18 家民营农业科研所》。 五是反映上级重要会议、上级领导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贯彻落实 情况以及政策执行情况。如《省柑桔运输“绿色通道”延期柯城 8 万 多吨积存柑桔顺利出仓》、《衢州市四项措施迅速贯彻省安全生产和社 会稳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衢州市生活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 六是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xx 反映欧盟关税 优惠削减严重影响节日灯出口》、《xx 市今秋松线虫病疫情严峻》、《基 层反映现有高速公路管理机制将造成森林生态资源大量流失》、《xx 反映铁路运价上调影响柑桔运销》。 七是反映社情民意。如《xx 反映近几天液化气价格涨势迅猛》、 《xx 市近期查获多起涉毒案件》、《浙闽赣边界劣质烟花爆竹非法流 动现象重新抬头》。 八是反映紧急突发性的事件以及续报事件进展情况、原因、后果 和对事件的处理情况。如《xx 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 政务信息的写作要领 主要把握四个环节: 1.准确提炼主题,做到主题鲜明、凝练。信息的主题是全篇信息 的内核和中心。主题应该正确、集中、鲜明、深刻。一条信息只体现 一个主题,主题通常在标题上体现;主题确定后,信息的内容要紧紧 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2.精心制作标题,做到标题新颖、醒目。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 作用,表现出高度概括和耳目一新。要把握三点原则:题文一致,一 语破的,准确简洁明快。一般来说信息标题的制作有四种类型: (1)数字型。数字最具说服力,在题目制作中找出全篇信息具 有关键性、代表性的数字,来表明信息的主题或基本含义。袁州区劳 务输出突破 13 万,袁州区 1—9 月份工业产销率为 93%,这类标题 直观明白,一目了然,不看信息内容就知道信息的中心议题。此类信 息标题一般在反映工程进度、工作成绩等信息中比较常见。 (2)词汇型。此种类型的信息标题充分体现简明扼要的特点, 常用来说明事情的发展过程。在制作此类标题中忌凭空产生,要通过 对信息材料的分析、整理,找出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结论,用有代表 性的词汇来代替。如:袁州区构建“四位一体”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 袁州区从三方面着力推进就业,袁州区抓好“六大产业”促新农村建 设,这些标题可以直接看出整篇信息的基本框架、结构、中心内容, 通过对信息标题的阅读就可以知道所要说明的目的。此类标题一般在 经验介绍、工作措施等推介性类型的信息中较为常见。 (3)杂合型。此种类型的信息标题是词句和数字并用,表述更 全面、准确,通过标题就能知道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如:袁州区 规范财经秩序拒付违规支出 235 万元,袁州区清理小煤窑干部入股 320 万元,这些标题能够充分反映出信息的概况,达到不留悬念的效 果。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综合性、突发性、动态性信息中比较常见。 3.巧妙设计结构,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信息结构的基本要 求:一是简短、灵活。二是清晰、严谨。设计信息结构就是政务信息 素材的组合。结构合理,信息就会中心突出,条理清晰。常用的方法 有:一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种结构多用于反映事件的信息。二是 以逻辑为顺序。大与小,重与轻,主与次等等。三是时间顺序与逻辑 顺序交叉运用。 4.写好主体部分,做到文字简炼准确,有闪光点。这是最重要的。 同时,主体部分要条理层次清晰。 5.反复推敲字句,做到语言凝练、庄重精确。推敲的同时还要把 好文稿审核关。信息写好以后,不要急于发稿,应对内容再认真核对, 这一环节,是信息编发的最后一道“关卡”,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稍有差错就会带来工作失误。因此,信息工作人员在处理这一关时切 不可有“差不多”的心理,贪图省事。 信息写作公式:标题+做法+数字(例子)=信息 (一)四种类型常见信息的编写方法 1.要讯类信息编写方法: 这是最要求“简洁明了”的信息,要把握以下四点: (1)要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一条信息只体现一个主题,表达 一个中心思想,论述一个观点。 (2)要精心制作标题。题目要概括出信息内容的思想。 (3)要认真编写正文。在写作正文时,尽量使用概括性语言, 尽量使用叙述性语言,不用议论语言,做到简洁明了。写作成效性的 信息一定要有可比性,能反映地方或部门领导的政绩。写作新举措的 信息,一定要突出一个“新”字,立意新颖、有新意,与众不同,鹤 立鸡群,写出别人没有的东西,别人想不到的东西。在写法上,能概 括出并列几点的,就设置几点;不能概括出并列几点的,就全篇连为 一体来写。一般情况下,这类信息文稿切不可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以致枝蔓过繁,淹没主题。 (4)开门见山,断头去尾。 2.紧急突发性信息编写方法: 这类信息重要的是讲求时效性,容不得你化时间去作文字方面的 推敲,关键是要把握几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事件基本情况、造成 的影响(或损失情况)、预计事件发展的趋势以及当地采取的措施。 3.专报信息编写方法: 这类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 议意见。形式上可以灵活掌握,篇幅可长可短,无需千篇一律、一个 模式。 4.调研经验性信息编写方法: 对调研类信息,可分为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措 施等部分;对经验类信息,既可分为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两部分, 也可分为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启示或思考三部分。 (二)信息标题的拟写 俗话讲,主旨是信息的灵魂,标题是信息的眼睛。一个好的信息 标题,往往起着契领全篇,提示主旨,引起强烈阅读愿望的作用。 1.信息标题的常用形式 (1)直述式。如《富平-纳税人暴力抗税被刑拘》。这类信息标 题要求直截了当,简明扼要,不绕弯子,稍加修饰、限制、补充成份, 力戒语言晦涩。 (2)总括式。如《渭南市局部署普通发票和税收票证检查》或 《咸阳市局税收宣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采取此类标题的信息往往 能反映出一类事物、一个领域、一个群体、一个层次的特点、问题等。 拟定这类信息的标题,常采用总括式,以期在标题中概括出信息内容。 这类标题的确定,必须注意从点到面,从个别到一般的分析、提炼、 归纳,使反映的情况具有普遍意义。这类标题,领导一看就能对所反 映情况的全貌有所了解。 (3)表态式。表态式标题,不仅在反映一些明显的定性事物时 采用,而且能在反映新事物时,在尚无定论的情况下,信息人员可根 据充分事实和科学分析表明看法与态度,这样的信息标题可以帮助领 导识别事物。用表态式标题,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对事物看不准往往会出现差错。如:《某某市局廉政建设措施有力注 重实效》。 (4)预测式。这类信息在标题中展示事物的前景、发展趋向, 提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以期引起重视。拟定这类标题, 必须按事物固有的发展规律,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不断提高 判断、推理和把握未来的能力。否则得出的结论就会欠准,甚至出现 谬误。如:《某某局全年税费收入可望超收 500 万》。 (5)承接式。这种标题与正文紧密相连,融为一体。一般来讲, 标题就是正文的第一句话,是前提,是导语。这种拟题方式,可以提 高信息的密度,使信息简洁、利落,紧凑。如:《某某局今年计划干 成十件事》,一是……二是……。 (6)宣言式。在信息收集编发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新情况、 新问题,准确地概括这些新情况,揭示其本质,有助于领导正确地把 握新事物,且便于推广运用。反映新事物的信息,经常采用宣言式标 题,运用科学、清楚、确切的概念规范事物,帮助领导认识新事物的 实质。 (7)问答式。一种是正问,一种是反问。根据信息内容的需要, 或为唤起领导注意和思考,或为了加重某种语气,强调某一问题,用 问答的形式将需要说明的观点表达出来,这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深 思的拟题形式。采用问答式的标题,可以对信息接收者产生引诱力, 渴望在正文中得到答案,了解真谛,促其思考,引起共鸣。 (8)平头式。即没有标题的短信息,或称之为标题信息,或称 之为一句话信息。这类信息让人从简短的语言中了解事物的概貌,它 一般是不太重要,但又需要领导了解的情况。这类信息也就是通常意 义上的简讯。 2.信息标题的制作 (1)信息标题的类型 第一要准确,点明主旨; 第二要新颖,抓住眼球; 第三要规范,符合要求。 标题是信息的眼睛,一个好的信息标题,往往有契领全篇、提示 主旨,引起强烈阅读愿望的作用。 制作标题,有以下形式: A、数字型 从这类信息标题的内容看,不穿靴戴帽,不拐弯抹角,而是把最 重要的事实直接了当地表达出来,注明事物的本质。这类信息标题一 般在反映工作进度、工作成绩等信息中较为常见。如: 渭南市 1-4 月份国有工业企业产销率为 91.1%; 全系统 2 月份地税收入同比增长 104%; 蒲城县 7 天时间小麦收割完成 80%; 南通市 1100 名机关干部到农村入股创办 98 个高科技示范园。 B、词汇型 这类标题能使信息言简记赅、简明扼要的特点得以充分体现,常 来说明事情的发展过程。 从标题的逻辑性看,组织严密,有代表性,能说清信息的主题, 讲清所要表述的观点。即:能统领全篇,不含糊其辞,真正能够起到 一眼看去就明白这条信息要反映哪方面的内容,有什么重要的情况, 所言之事的缓急程度如何,让读者对整篇信息所要说明的措施能够全 部掌握。 制作这类信息标题,需要通过对信息材料的分析、整理,找出内 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用代表性的词汇来代替。 这类标题的语言内容,不带有任何艺术色彩,不形容、不夸张、 不含蓄、婉转,更不晦涩朦胧。避免出现:强化措施、认真做好、从 几个方面入手、多种形式等不能明确表达信息内容的词句。如: 某某市积极构建“四位一体”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 某某县实行合作医疗制推进农村卫生改革 某某局实施“四项工程”加强党建工作 这类信息标题,一般在经验介绍,工作措施推介性的信息中常见。 C、杂合型 这类信息标题是词句和数字并用,表述更全面、准确,通过标题 就能知道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更能反映信息简洁、明快的特点。 从标题结构看,更趋严密性,逻辑性更强。这类信息能让读者从整个 标题中就能了解整篇信息。如: 某某市实行“党建督查单”制度基层组织整改率达 100% 105 国道××段两货车相撞造成一死三伤 ××两局联手加大稽查力度查补税款 300 余万元 这类信息标题的制作中要尽量只保留事实的核心部分和事情发 展的结果,省略那些不必要的过程及细节。此外,这类信息标题在特 定条件下,把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重要细节等反映在 标题上,就可以单独成为一篇完整的信息。如“105 国道××段两货 车因大雾天气于今日凌晨相撞导致 1 死 3 伤”这段话,如领导急需了 解,这个标题完全可以成为一篇信息。 这类信息标题一般在综合性、突发性、动态性信息中常见。 D、短信型 制作此类标题,一要讲究语调、言节整齐,有节奏感,让人读起 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二要合乎语法,尽可能用主、谓、宾齐全的 完整句,少用无主语句或感叹句之类;三要适应人们的阅读习惯,要 “顺”着写,一般不要用倒装句,尽可能使其节奏明快,有可读性。 如: 某某县强化五种意识,突出五项重点,提高办公室工作整体水平 某某市积极构筑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网络 基层干部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解决好四方面问题 这类信息标题一般在专题性、反映性、趋向性、咨询建议性等类 型信息中常见。 (2)信息标题的制作要求 A、准确性要求。即实事求是地概括信息的本质特征。准确、贴 切是信息标题的基本要求。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标题与信息内容相吻 合;二是标题本身用词、用字要求准确。 B、简明性要求。即高度浓缩,做到言简意赅,能短则短 C、新颖性要求。即善于比较、发现、捕捉、提炼,从中寻找出 有新意的东西,把握事物的新特征。 D、灵活性要求。即活跃思路,拓宽领域,虚实结合。标题活, 就是要使之形象化、生动化,具有吸引力。总之,抓好信息标题力争 做到: 既注意信息的严肃性、真实性,切忌华而不实;又注意放开思路, 勇于创新,做到既活又准,既短又新。 (3)制作信息标题需注意的事项。 第一,信息标题不能玩文字游戏。 如:某地上报一则信息《某县 50%超标车又上路》。但据调查, 该县只有两辆超标车,一辆又上路了。标题虽“准”,但误导亦大, 背离了“准确贴切”的宗旨和意义。 第二,标题的修辞要灵活,但更要合理。 可用:比喻(保护伞、大锅饭、关系网) 借代(小金库、一把手、粮食银行) 夸张(文山会海) 拟人(公文旅行、财神爷) 双关(红眼病、气管炎) 以及韵律、对比等。 具体如: 《某县请个体户给“婆婆”打分》 《警惕农村暴发户“垂帘听政”》 收集挖掘政务信息的方法 (一)扣紧“关注点”,收集挖掘适用型信息。 (二)突出重点、亮点、热点、难点,收集挖掘有价值信息。 (三)凸现特色,收集挖掘精品信息。 要注意做到两点:一是部门单位向市府办报送的信息,要突出部 门工作特色;采写转报省政府办公厅的信息,要突出部门工作特色和 地域特色。二是部门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的信息,要突出地域特 色。 选准信息采写的角度也是凸现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在经济 社会生活中比比皆是,关键是我们从什么角度去观察问题,这就要求 我们具有判断力,善于发现我们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如关于“农民信 箱”这一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信息。 (四)强化综合,挖掘开发深层次信息。 政务信息的采集和撰写 (一)信息采集的要求 政务信息有 15 条采集的途径,可以用言简意赅的 105 个字加以 概括,即: 文件堆里挖信息;翻阅材料筛信息; 讲话稿中捡信息;领导口中理信息; 联系上下摸信息;会议之中捕信息; 参与活动追信息;重大事件抢信息; 深入基层拾信息;关注新闻抓信息; 掌握规律掏信息;情况反馈传信息; 跟踪问效知信息;与外联系通信息; 利用网络选信息。 政务信息就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只要我们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 勤奋加刻苦,敏锐而深入,还会拓展出更多的渠道来,也一定会发现 政务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采集信息要做到: (1)嗅觉灵敏。一篇好的信息往往可能由于采编人员“嗅觉” 的不灵敏而失去面世的机会,为此,信息编辑的同志要养成善于询问 的好习惯。作为地税部门,组织税费收入是天职,因而,每到月末就 应主动询问计财、基金部门税费收入进度,这些信息是我们平时最容 易忽视的,但却是上级机关最关心的,信息人员要及时注意留心可能 稍纵即逝的信息素材,要做到耳听六路、眼观八方。 (2)选题准确。要注意反映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反映贯彻落实 领导指示、上级会议精神、重点工作进展等情况,反映工作动态中的 经验以及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 (3)取材新颖。一条信息,不要涉及太多问题;一条信息,尽 量从最能吸引读者眼球的角度去采编。信息人员对各方面的材料,不 能搞一个模式,一种风格,要精心取材。 (4)换位审视。信息工作是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服务的,信 息工作者在采写信息时,必须站在领导者的高度来审视、考虑问题。 审视角度是指某一条信息需要报到哪一级,就要站在哪一级的角度去 审视。正所谓,对上、对下信息的写作要求是不相同的,选材的角度 亦是不同的。 信息的选材角度要做到: (1)求新。即要选择有启发意义的新事例、新经验和对一些问 题的新认识、新判断、新见解、新结论。 (2)求真。即要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反映出事物的个性。 (3)求实。即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角度,都要符合事物的本来面 目,要体现出信息本身所蕴藏的内涵。切忌偏怪和随意杜撰。 (二)信息采集的方法 1.综合法。就是将肤浅、零碎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然后 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用综合法收集整理的信息可以达到由 偏到全、由零到整、由粗到精的效果。综合法常常能反映出某一情况 和问题的普遍性。采用这种方法编写的信息,便于领导掌握面上的情 况和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 2.追踪法。即以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或工作落实的各个阶段 为线索,追踪收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情况。如上级作出重大决策 以后,及时收集反馈传达贯彻的作法、步骤、落实的措施,遇到的困 难和问题等,进行连续反映。 3.调研法。这种收集材料的方法有较强的目的性,一是按照上级 或领导要求,确定专题开展调查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典型、总结典型 经验,指导推动工作。二是针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 目的在于找出问题的根源和症结,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调查研究中 获得的材料一般不能直接用于编辑信息,而要对素材进行深入的分析 加工,抓住事物的本质。 4.逆向思维法。就是当某项活动处在高潮时,或某个问题被大多 数人肯定或否定时,如果一名信息工作人员能够冷静下来,让思维不 受从众效应的影响,从问题的另一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一下有无偏差, 或存在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问题,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会议收集法。每个会议都包含大量的信息,通过参加各种会议 及阅读会议文件材料,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线索。 6.机遇引发法。 收集信息材料应注意的“六忌”:一忌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二 忌主观偏面,以偏概全;三忌蛇过打棒,雨晴打伞;四忌零打碎敲, 东拼西揍;五忌随机无向,盲目提供;六忌雷同重复,缺乏新意。 (三)政务信息的撰写和修改 1.政务信息撰写的要求 第一,要观点新颖,内容实在。撰写信息要做到观点与内容的统 一,用事实说明观点,用观点统领内容。信息篇幅虽然短小,但是每 条信息都要力争说明一个问题,引出一个观点,体现一种思想,而这 种观点和思想就要力求新颖。要做到虚实结合,以事论理。 第二,要短小精悍,朴实无华。信息刊物的语言要求简洁、明快, 短小精炼。怎样才能把信息写得短小精炼?一是一事一报。一条信息 一般反映的是一个事件,表达一个意思。笔墨集中,不枝不蔓,而且 结构简单,条理分明,篇幅就会大大缩短。二是开门见山。直接写事 实,不穿靴戴帽。一开头就直截了当表达出事实,切忌空话、套话。 信息文稿的起句一般就是标题,标题也就是内容的一部分。三是删繁 就简。尽可能删去可有可无的段、句、词,用最简洁明白的文字表达 最丰富的内容。力争做到:“文无一句可删,句无一字可除”,以最少 的文字准确地传递最大的信息量。 第三,要要素齐全,表述准确。要使表述准确,特别要注意:(1) 不用似是而非的语言。诸如“大概”、“可能”、“也许”等词都是信息 表述上的大忌。(2)遣词造句要准确,合乎逻辑。常出现的问题:有 的句子成份不全,有的名称、数字等前后不一,有的概念不明确等。 (3)结论要准确。对某项工作进展情况的描述及估价要恰如其分, 防止主观、片面和绝对化。 2.信息的修改。稿件的修改是编辑信息刊物的主体,居核心地位。 (1)修改程序。修改信息方法不对,会事倍功半。修改一篇信 息,一般要经过看、改、查三个步骤。 一看,即通读。这是修改稿件的第一道程序。通读的目的在于认 识原稿。通过通读,了解原稿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情况,发现 原稿中存在的问题,并初步设想修改的方法。这一步至关重要,是修 改的基础。对原稿认识清楚,有了新的思路之后,才能顺利地修改。 二改,即修改。这一过程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对原稿的内容、 结构、文字、标题、标点进行修改;二是对原稿中不准确的地方经过 核实后进行更正;三是对原稿中残缺的内容经过调查、了解后予以填 充。修改过程中要把握先改大处,后改细节的步骤;其次调整结构, 安排段落;再次修改细节,润泽文字;最后通观全文,修定题目。 三查,即审读。将修改后的文稿从头至尾再审读一遍,看是否符 合原意,是否有不当之处。对查出的问题,要进行再推敲和重新修改。 写好政务信息的几点建议 1.扣紧“关注点”,报送适用型信息。要把上级需求作为信息采 编上报的方向,根据需求的变化确定信息报送取向,摸清“行情”和 重点,向上报送对路适用的信息,提高信息服务实效。一是摸上情, 提高针对性。二是巧换位,提高全局性。三是善跟踪,提高连续性。 一些重大事件发生过后,往往暂时平静,但事态可能仍在继续,影响 仍然存在,甚至还可能引发其他一些问题。“冷点”追踪有时比“热 点”追逐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抓住“闪光点”,报送特色型信息。要把挖掘特色信息作为提 高上报信息质量的重要环节,抓住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闪光点”, 在特色上下功夫,在特色上出成绩:一是经济热点。如重大的经济工 作举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等等。二是工作亮点。各地在贯彻落实党 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时各有特色,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供借鉴学习,相互 交流,有宣传和推广的价值。 3.突破“热难点”,报送问题型信息。信息工作人员要坚持实事 求是的原则,讲究科学的工作方法,做到主动向上报送“忧”信息。 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重大社会动态,都要快速作出反应,做到不迟报、 不漏报、不瞒报。同时,注意对事件处理的跟踪反馈,续报事件处理 的结果、采取的措施和群众的反映,力求反馈真实、全面、准确。其 次是从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入手,深入挖掘热点难点问题。紧紧 围绕经济社会生活中隐藏或逐步暴露出的一些事关全局的矛盾和问 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政治眼光,捕捉各种潜在性、苗头性、 倾向性的信息,总结情况,排查问题,分析原因,为上级提供富有参 考价值的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 4.挖掘“增长点”,报送深层型信息。要坚持对简单、零碎的信 息进行深加工,从整体上开发其深层价值。一是沙里淘金。要注重从 繁杂的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经过科学的分析、判断、归纳、综合, 尽量把它的价值用尽用足,使每一点资源都得以充分地利用,开发出 高附加值的信息精品。二是集零为整。将分散在各条信息中有价值的 内容聚合起来,综合成为一条完整有用的信息。编写报送领导言论方 面的信息时,要特别注意领导新颖的提法与实质内容的结合,使其更 为完善。三是变缺为全。注意对内容不具体、不完整的信息通过调查 研究进行补充拓展,使之完整、丰满起来。四是化浅为深。从大量动 态信息中找出带规律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挖掘事物的本质, 采写出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建议的信息精品。 5.把好“结合点”,报送调研型信息。要以提高信息质量为重点, 在信息调研上下功夫。质量是信息的生命。只有高质量的信息,才可 能为领导指导工作、实施决策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加强调查研究,将 信息与调研有机结合,在信息调研上多下功夫。只有经过充分调研出 来的信息,其层次才会更高,价值才会更大。否则,就很可能停留在 问题的表面上。特别是要注重通过调研,及时反映在贯彻落实上级各 项重大部署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并分析发展趋势,提出防范 对策。查看更多